須彌,本名譚智鋒,1985年生于廣東雷州,現(xiàn)居廣西南寧。
扇 子
不經(jīng)意停歇在手臂上的灰鳥突然振翅,像一個突現(xiàn)的語詞,在空中劃過一道美妙的痕跡(它的打開讓圖案的出現(xiàn)有了憑托之力)。在劃痕從感知中消失前,它又回到了冷靜的掌控之中。
鬧鐘響起
突如其來的尖刀,劃開做夢的皮膚……在一種設(shè)定中,它遵從法則,硬生生地以其肺腑之音,來喚醒沉迷于某種混沌的睡眠。時間的節(jié)點被創(chuàng)造出來——停頓,偏移,或是轉(zhuǎn)彎……人的行動被重新編制。
掛鐘與鄉(xiāng)愁
從混沌之中,站立出來,將臉皮一小塊一小塊地撕給你看。一秒,一秒,一分,一分……掛鐘,將均勻的呼吸吊起來,暗自轉(zhuǎn)動,為了能夠與眼睛說點悄悄話……“嘀嗒”“嘀嗒”“嘀嗒”,它召喚起一種在人身上流動的時間感。這種與大地的呼吸相呼應的體驗,自始至終貫穿于萬物之中……也許,它身上除了這種對世界的旨意的回應,還存在著另一種可能性——回響著人類意志對永恒時間的一種命名。在“嘀嗒嘀嗒”聲中,我們可以掂量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小時的長度和重量,也可以在手心反復揉捏它們的價值和意義……我們需要它,它就像血液一樣已融化在我們心中,流淌在我們體內(nèi)……它內(nèi)在的聲音,溢自于人在世界上的鄉(xiāng)愁。
天花板
氣味白,天空狀,高高在上。像一片剪影。它擋住了天空的眼睛,卻又親自扮演這個角色,自上而下地注視著我們。然而,“除了白,還有什么”?(它比天空單調(diào)得多,既無朝霞、白云和飛鳥,也沒有日月和星星,更不用說鳴雷和閃電了。)
我們注視著它(或許這是一種反注視的注視?),這只存在于我們躺下的時刻。此時,天空是否向它出讓了“手可摘星辰”之夢想的位置?
“除了白,還有什么?”它是如此地孤寂無聲,勾誘著本能的好奇之心。那自我打轉(zhuǎn)的雙眼被俘虜,不時迷失于那潔白的龐然身軀之中……
它時而是一言不發(fā)的天花板(靜默是最意味深長的),時而變身為一座光彩奪目的舞臺(歌聲與舞姿已抓獲了所有人),在某個時刻,甚至顯露出一個神秘世界的洞口或秘道……
長年的對視之下,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變成它的朋友,被邀請去做客。按鈕打開,天色變,旋風起,我們已站在它的跟前(以一身化裝舞會的裝扮)。一陣洪鐘般的聲音突然傳來:歡迎來到第二天空!
柔軟的枕頭
一個長方體纖維紡織物,一個半敞開物??諝怄覒虬銍@著它,時而進入它體內(nèi),時而逃離出來。在做夢的時候,它偶爾會看見那些表現(xiàn)出強硬一面的先輩們,或是看見作為睡眠工具的同類,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漸漸走向了半敞開,走向了松軟。它是一個連詞。一個擅于借力的詞。它滑順而柔軟,放棄了與重量的對抗,將人的腦袋和白晝緩緩地接了下來。它輕輕呼喚著睡眠的名字。張開松軟的軀體,戀上空氣的游戲,它,成了力的一道斜坡。
衣架與另一種形狀
為懸空的身體提供一個懸空的支點,就像橫出山崖的一棵樹,支撐著另一種形狀。它習慣了脫下與穿上的輪回法則,并與陽光、雨水達成了某種共識。它長年享受著這種仿佛來自大自然的虛空感。
窗 戶
……灰塵借著光線,在它四周來回浮動;蒼蠅與甲蟲為了自由,鍥而不舍地向它撲擊;空氣一生都在期待它敞開的那個瞬間……撲鼻力量正在攢聚,流淌意愿已在匯合。(它夢見:一種占星術(shù)。春夏秋冬,都伏在身旁,縈繞著一種思想的靈芬。)就像嵌在人臉上的眼睛一樣,它可以打開,也可以緊閉,可以自在巡游,注視外面的世界,也可以牽動墻體,透露屋內(nèi)的信息。打開,或關(guān)閉,是其自身的言說節(jié)奏……在一種日復一日的期待中,一股永無停歇的生存氣息在它身上反復流轉(zhuǎn)。什么在推動著這一切?(循環(huán)之書,內(nèi)里有光。)它身披一道微光,蘊含并散發(fā)著一種才能:使屋中之人走出自我,與高空、闊地、他人建立起一種相互溝通的關(guān)系;同時又引誘著外面的人與物,以各種方式來打聽、探入屋內(nèi)的另一世界。(這靜立的盒蓋。這入神的花瓣。)我們安靜地注視著它——它沉默,仿佛一個懸空之物,有待開啟……
蜘蛛網(wǎng)與書寫
白色的絲線被拉了出來,并以四三拍的節(jié)奏來回穿梭,書寫開始了。不久,楔子就可以打好。蜘蛛以爬為勢,牽引體內(nèi)精氣,編織出一個陷阱重重的戰(zhàn)場。而飛蟲的出場是搏斗開始的宣告。在殊死較量的邊緣,書寫變得白熱化……傷痕累累。絲網(wǎng)修補作為再一次書寫,將時間與傷痕都編織了進去。在蜘蛛網(wǎng)上,書寫永無止境。
老 井
(在潔白的月光下,隱隱約約傳來新生嬰兒的哭聲。)在通向遠處森林的路途中,你遇見了它,一張似曾相識的臉——井臺,鄉(xiāng)村幽靈場(一個遠古、玄幽的場所)。它的陰影將奶奶肚子里的山怪故事烙了下來。(一種夢幻。祖先的聲音在回蕩。)在眼底擺動的井沿和井底爬滿了你有待打撈的童年。你遇見它。(冥冥之中)它打開自身的面紗。仿佛有人在對你說話。它通向大地的深處,將看不見的力量引領(lǐng)上來。(五十年前的李嫂,被井水救活了。)井水在涌出,如乳汁在流動。大家飲用它。敬仰它。(歌者說:養(yǎng)育。)一代又一代人。歷史烙在它的懷中?;蛟谠铝恋挠白酉?。(你活著,或死去,你身處其中。)某個黃昏,你行走在另一個生存空間的路上(飲月光),突然憶起它的臉(它突然冒出來),就虔誠地寫了下來。
望遠鏡
(記憶中的夏夜,整個場景彌漫著一股陌生而新奇的氣息。)一個看上去冷冰冰的物件,仿佛來自遙遠的外星球,在目力所及之處,獨自發(fā)出涼颼颼的光。它出現(xiàn)在一個被打亂的空間結(jié)構(gòu)上。這一特定的鏡頭中交疊閃現(xiàn)出技與欲的身影。值得深思的是,在其硬邦邦的科技之身上,我們身體如何分配對它的感知,或者說,身體的哪一部分感覺到了親切(或生疏)?距離在拉近……整體感知之統(tǒng)攝慢慢失去了效力。(一種更為精微的感受在誕生。)它內(nèi)在地親近于眼睛,并賦予眼睛一種更強的窺探秘密的能力。伸縮、伸縮、伸縮……作為眼睛的一種延伸,它提供了一種打破空間界限的可能性。(這已蔓延到另外的地層。)然而,它一直以冰冷和眩暈來裝扮自己。因此,它缺乏眼睛作為觀者的溫情,而且,在人類生命無限欲望的匯聚中,它閃爍出一種隱性的暴力……在畫布一般的夜晚中,它自行顯現(xiàn)這一切。它像只電子蟲,窺探他人的秘密,就像窺探浩瀚的宇宙一樣。(它在鏡頭上描繪出鄰家少女的舞姿,也講述著火星上的逸事……)
反復回蕩的照片
它誕生于一個瞬間。“咔嚓”一聲,人和物的形象就附在了感光紙上。就像一個魔術(shù)的完成。照片上的事物滑入時間之外,它長年不老,她青春永駐,他不會死亡。衰老的,只是相紙。時間在其邊緣處烙下印記。
房間里只有自己,但你總覺得有另一個人在看著。這個人或是曾經(jīng)的你——你的孤單之影,或是你的父親、母親,甚至是沒聽說過的祖先。他躲在一張照片上。照片裝在一個相框中。而相框,擺在你的生活中。
這照片掛在墻上,與空氣較量,反復感受著鐘擺的呼吸;它斜立在桌面,與書、筆、紙一起,安靜地看著你。它是一個夏日的午后,裝著一種失落,一種警醒,連系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欲望。你的影子站在另一個空間中,神情低落,述說著一個悲觀主義者的未來故事。
它并不是它自身。附在它身上的,是一些難以抹去的魂。無論是正向著巔峰邁進,還是已跌入低谷,它都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緊緊地跟盯著你。一個清除不掉的胎記,一段偶爾發(fā)作的神經(jīng)幻覺,一種反復回蕩的未來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