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關(guān)于食品安全,你最擔(dān)憂什么?食品添加劑?很多時候,我們擔(dān)心的那些問題,其實都是對食品安全的誤會。
我們平常最喜歡吐槽的是什么?實際上是添加劑,而且添加劑里面大家最容易說的就是防腐劑。防腐劑里面最常用的一個叫做苯甲酸或者叫苯甲酸鈉。大家覺得防腐劑是化學(xué)物質(zhì)不安全,其實每個人每個細(xì)胞都是化學(xué)物質(zhì)。
藍(lán)莓和紅棗里面都有苯甲酸,因為苯甲酸是植物代謝苯丙氨酸的一個中間產(chǎn)物,因此植物性的食物里面或多或少都會有苯甲酸,藍(lán)莓和紅棗是相對含量比較高的。除了苯甲酸,還有一個防腐劑叫山梨酸,在植物界當(dāng)中也是廣泛存在的。所以食品添加劑和大家想的其實也不是一回事。
第二個添加劑是雞精?,F(xiàn)在我們很多人不放味精,改放雞精,但是你去看雞精的配料表,雞精里面含量最高的是什么?就是味精,谷氨酸鈉。為什么雞精會比味精要鮮?因為雞精里面還有一個東西叫做呈味核苷酸。呈味核苷酸可以讓味精的鮮度提升三到五倍,甚至更高。我們在家做飯的時候,煲湯的時候放點香菇就會特別提鮮,為什么?因為香菇里面就有呈味核苷酸,我們只不過把它提取出來然后和味精放在一起,變成了雞精。當(dāng)然雞精里面也沒多少雞。
第三個添加劑是金箔。金箔曾經(jīng)在我們國家試圖變成添加劑,結(jié)果沒有被批準(zhǔn),因為很多人說居然在酒里加金箔加金子,你們太腐敗了,紙醉金迷。其實金箔在國外作為添加劑很普遍,因為它就是圖一個喜氣。
一瓶金箔酒需要加多少金子呢?人民幣合兩元。為什么這么便宜?金子是真金嗎?是的,因為黃金是目前世界上延展性最好的金屬,我們可以把它變得非常非常薄,薄如蟬翼。它的厚度相當(dāng)于頭發(fā)絲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我在日本的超市里看到過很小的一個包裝,里面是金箔,可食用的。比如說你在家里過生日想在蛋糕上面弄點金箔,就可以用這個,合人民幣大概十二塊錢,很便宜的。習(xí)近平總書記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的時候,他們的菜單第一道菜就叫做“金箔片皮豬”。
以前說“吞金自盡”,其實“吞金自盡”應(yīng)該不是黃金,應(yīng)該吞的是水銀,就算你吃金子也沒事,多吃點,你拉出來的屎都是金的。
接下來講的第四個添加劑是調(diào)香劑。屎大家都知道,很臭,里面的臭味是什么東西呢?有很多東西,比如說生物胺類,比如說硫化氫,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叫糞臭素。糞臭素是一種吲哚類化合物,幾乎所有的花香調(diào)的香水里面都有吲哚,但是吲哚不是從屎里來的,是從化工原料合成出來的。
香水中的吲哚是什么味道呢?是茉莉花香。很多白色的花朵,包括茉莉花、梔子花等等,里面都有吲哚。多了就是臭的,少了就是香的。所以吲哚是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名字叫“調(diào)香劑”。
我們很多人吃飯的時候或者吃菜的時候會說,這里面是不是加什么香精了,怎么味道這么大?同學(xué)們你放心,因為香精有自限性,所以香精、香料的安全性非常高。什么叫自限性?就是它想用多都不可能。
如果你去過生產(chǎn)香精、香料的工廠,在你離工廠還有幾百米的時候,你就能感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臭味,不可名狀的臭味。因為這個香味太濃了,所以我們食品當(dāng)中如果加香精、香料的話都不會加太多,因為加多了之后你沒法吃,也不會買。所以你放心,因為香精有自限性,所以香精、香料的安全性非常高。
比起添加劑,微生物的危害其實更不容小覷。
我們玩過超級瑪麗,超級瑪麗吃個蘑菇就變大了,這個蘑菇就是毒蘑菇,它叫毒蠅草, 又叫毒蠅鵝膏,中毒之后會有副作用——致幻,使人產(chǎn)生幻覺,叫做“小人國視野”。因為你看什么都是小的,所以感覺自己變大了。記住,這東西真不能吃,我們經(jīng)常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很多吃毒蘑菇被毒死的人,都覺得自己能夠識別毒蘑菇。這里告訴大家一個結(jié)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100%準(zhǔn)確識別毒蘑菇,包括研究毒蘑菇的科學(xué)家,毒蘑菇的世界遠(yuǎn)遠(yuǎn)超過大家想象。除了毒蘑菇還有很多毒死人的東西,可能我們都沒想到。根據(jù)美國的CDC(美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估計中國每年因為細(xì)菌食物中毒死亡的人數(shù)大概是一萬人。
美國的甜瓜被李斯特菌感染,死亡34人,德國的黃瓜或者是葫蘆巴的種子被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死亡50多人。李斯特菌是致病性菌,如果是孕婦感染李斯特菌,那么會有50%的概率造成胎兒流產(chǎn)或者死胎。此外,因為李斯特菌的潛伏期可以長達(dá)一個月,也就是說當(dāng)一個年輕女性流產(chǎn)之后,她可能想不到原來流產(chǎn)的原因是一個月前吃了一個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比如說三明治。她會想什么呢?我昨天吃啥了,是不是食物相克了?其實不是的。
微生物對我們健康的危害其實是很大的,只不過可能是我們低估它的這種危險了。
如何防范微生物的這種危險?世界衛(wèi)生組織告訴我們要遵守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安全的溫度,以及用清潔的水和食材。
這個里面大家最容易忽視的是什么?是生熟分開。2013 年6 月,我國某校發(fā)生一起400 余人的食源性疾病爆發(fā)事件,學(xué)生的主要癥狀是發(fā)熱、乏力、腹瀉等。通過疾控中心的DNA 檢驗和追蹤,確認(rèn)此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是食品加工過程中生熟不分,食堂廚師盛放生肉的菜盆未經(jīng)徹底清洗,就用來制作涼拌豇豆,生肉中的沙門氏菌污染了涼拌豇豆,從而導(dǎo)致沙門氏菌食源性疾病的爆發(fā)。
我們在家里如何做到生熟分開?很多人可能知道我們要準(zhǔn)備兩套案板、兩套刀具,這樣就分開了,是嗎?北京的房價有多貴,我花10萬塊錢買一平米,就給我放兩個案板,肯定不可能。很多人說我家里就有一套,怎么辦?有辦法。我這邊切生的,反面切熟的,這是絕對不行的。你一翻下面臺面就污染了,你再翻回來就兩面都污染了。
正確的做法就是先切熟的,后切生的。這個里面的生、熟指的是什么?如果這個東西切完之后直接吃,就把它視同為熟的,比如說醬牛肉,熟的。涼拌黃瓜,也算熟的,因為黃瓜是切完之后直接吃的。需要加熱的,我們可以視同為生的,生的就后切。此外,所有東西切完之后,案板需要徹底清洗,拿洗潔精清洗,清洗完之后晾干。
微生物污染導(dǎo)致中毒發(fā)生的概率其實并不高,但是卻是高風(fēng)險,我之前就是因為一個案板所以中招了。
燒熟煮透也有一個特例,比方說牛排。三分熟的牛排、五分熟的牛排切完之后里面會流出血水這其實沒有什么關(guān)系。如果是原切牛排,它里面是沒有細(xì)菌的,只有表面有細(xì)菌,而且里面流出來的也不是血,是肌紅蛋白,所以牛排表面燙了之后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但是如果是預(yù)制調(diào)理牛排,就是用不同的牛肉拼接起來的牛排,雖然口感也很好,味道也不錯,還便宜,但最好是能徹底熟食。
此外像白斬雞,廣東人喜歡吃白斬雞,講究最好的火候是切開之后骨頭里面還留一點紅。但是這個做法是不安全的,因為禽肉和畜肉是不一樣的,畜肉里面是沒有菌的,但是禽肉里面是可以帶菌的,所以禽肉必須燒熟煮透,而畜肉如果是原切牛排是可以帶一點點血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