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沙面那條街。
樹木是空間的設(shè)計師,它能按自己的意愿決定所盤踞空間的形貌,且有牽引和締造來到這個空間的人們心境心情的能力。它們不是空間的獨裁者,建筑也對空間形貌和布局有著不容忽視的話語權(quán),而且剛性,不容置疑,但在樹木的柔性參與下,卻凌亂了陣腳,讓空間成了非心所愿的另一種樣子。街本來是兩側(cè)建筑劃分并擁有的領(lǐng)地,有了樹木,建筑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配角,無奈地把本該獨領(lǐng)的風(fēng)騷恭讓出去。
我走進那條寬展的大街,卻發(fā)現(xiàn)是走進了綠樹和花草精心營構(gòu)的公園,熾白的日光只能偷偷地溜進來,且蒙上了蔭綠,在街面和墻面上斑駁地跳躍。藍天被樹的枝葉切割,破碎成各種形狀,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頂也多是無奈地放棄完整。但我喜歡,我為我走進陰涼、走進靜謐、走進綠色的世界而欣喜,疲累煩躁頓時消減,像顛簸于海上的孤舟駛?cè)肓藢庫o的港灣。
廣州是現(xiàn)代化大都市,看不完的高樓大廈霓彩幻影,林蔭之地比較難找,這條林蔭密織的長街就成了游者的福地。我沒有停下來,而是沿街行走,行走在以樹為主花壇密布的花園里,說不上是欣賞,而是享受。旅行箱的小轱轆磨擦地面的聲音像首抒情樂曲,心情在轔轔聲中歡快著。
廣州沙面的樹種大多不是我認識的,檳榔、榕樹見過,樟樹在福建山區(qū)見過,在這里如同新識,假柿樹則聞所未聞。
洋樓。
“童趣”雕塑。
“拉著小提琴過馬路”雕塑。
細葉榕是風(fēng)景樹,干如藤網(wǎng),我不知那條條上躥的藤狀物是不是氣根,它們有粗有細,有橫有豎,跟有胳膊有腿的人似的,或扭曲著撕扯,或緊緊地擁抱,或相依相靠,但皆是向上奮爭態(tài)。此種樹多為古樹,樹齡感覺在百八十年的有之,從樹圍上看去二三百年以上的亦有之。假柿樹皮糙肉厚,疙里疙瘩,根部群瘤攢簇,粗大若腫;上部拔聳而起,擎天奪日,通身黑褐,怪模怪樣卻很耐看,系以丑成美的經(jīng)典。
樹多古老,雕塑卻年輕,那是當代城市綠化帶、城市公園的標配,區(qū)別只在于選材和創(chuàng)意,各有各的文化背景。三個小男孩撅著屁股頭碰頭地趴在地上像是在逗蛐蛐或是在捉蟲的那組雕塑,風(fēng)格比較傳統(tǒng),也很寫實,但所表現(xiàn)的顯然不是當今兒童的生活情趣。有一個男孩兒是頭戴瓜皮帽的,這帽子一下子就把看客扯回到至少六七十年前,孩子們的天真與忘我的神態(tài)背后籠罩著已飛逝過去的歷史時空,它需借瓜皮帽通過想象還原。這是歷史題材。背著挎著書包上學(xué)堂的兒童雕塑也是三個孩子,一男兩女,衣飾也非當代,幸福感溢于眉眼間的神態(tài)倒是千年都可通用。我覺得這是三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女孩梳著小抓鬏,這種發(fā)型應(yīng)該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里少見了,衣裳肥大老套,非棉布包進棉花做衣褲的年代看不到。像幼師的年輕女郎拉著小提琴引領(lǐng)著5個幼兒過馬路的雕塑看著讓人感動,孩子們是因為年幼還是因為眼盲?頭一個孩子拉著女教師的裙子,后面的孩子皆雙手扶著前一個孩子的肩,最后一個孩子掉隊了,雙手卻依然伸舉態(tài),是琴聲呼喚著他?我由此推斷他以及其他幾個孩子都是盲童。他前面那個孩子一手拉著前面的孩子,一臂半舉,扭頭回望,是發(fā)現(xiàn)最后一個孩子未曾跟上的焦灼。這是個有愛的群體,愛里透著教師的浪漫與智慧。為什么這些雕塑大都選擇歷史畫面?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屹立于世界之林時代的幸福兒童生活橫斷面的回放?雕塑立在友好園里。友好園好理解,1988年廣州與德國法蘭克福結(jié)為友好城市,雙方市長多次互訪并贈禮物,了解沙面歷史后感覺在沙面建友好園意味深長。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選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段的兒童題材更耐人尋味。但從人物造型上卻看不出中外兒童玩耍生活在一起的場景,雕塑不好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沒能看出來?一條巷的巷口林蔭下的一組雕塑明確是表達友好的,一個頭戴禮帽的外國人和一個頭戴瓜皮帽的中國人坐在一起,中國人手拿著算盤,外國人手握著杯子,隨意而悠閑,氣氛和諧。他們在做什么,不好說,是在談生意,還是中國的賬房先生向洋老板匯報?兩人看不出主仆關(guān)系,關(guān)系是對等的,相互尊重的。年代背景應(yīng)是解放初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之前,人民政治翻身,但舊習(xí)俗還未消盡的那個時段。年代再往前推就該引起歧義了。
文化的差異性是通向文化藝術(shù)美的通道,美在比較中顯現(xiàn),差異是凸顯美的一種特質(zhì),差異自身就是美。我的這種感慨來自我看到沙面建筑的那一剎那,剎那間我仿佛走進了另一個時空,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體現(xiàn)了建筑的群體性差異,是與在廣州通常所見的建筑上的差異,也是面前世界里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由不得我不去想:美是大千世界,建筑品類樣貌的繁雜成就著美的體驗,沒有一種美是無差別的,差別越大越明顯,越會覺得賞心悅目。這和人的欣賞習(xí)性有關(guān)吧。膩在雷同里,煩在千人一面中,喜在個性與特色上,悅在時間與空間共同營構(gòu)的文化殊異中,千篇一律的建筑是沒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