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瓊 黃彩云 葉惠香 嚴麗花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500
剖宮產(chǎn)術后子宮瘢痕妊娠(CSP)屬于特殊類型的異位妊娠,部分有剖宮史的孕婦,孕卵著床在子宮下段的瘢痕位置,屬于剖宮產(chǎn)遠期并發(fā)癥之一[1]。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不斷開放,該疾病的發(fā)生率正在不斷上升,不及時診治,會導致患者大出血并危及生命?;颊叽蠖啾憩F(xiàn)為瘢痕處纖維組織增多,具體顯示為瘢痕處子宮壁薄弱,在妊娠后容易出現(xiàn)子宮破裂與大出血的情況[2]。常規(guī)治療方式較多,如清宮術等,在臨床中價值較高,但手術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使得患者治療效果較差,預后并不理想。隨著臨床各項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宮腔鏡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可明顯降低對患者造成損傷,為預后提供保障[3]。本文通過將不同的治療方式納入其中,研究該類患者治療的最佳方式,內(nèi)容如下。
將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子宮瘢痕妊娠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均28例。納入標準:(1)患者經(jīng)過檢查宮頸管與宮腔均未發(fā)現(xiàn)妊娠囊;(2)經(jīng)過超聲及體征檢查可確診;(3)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早孕癥狀;(4)知曉本文研究并愿意參加。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婦科疾?。唬?)存在其他嚴重內(nèi)科疾??;(3)溝通障礙難以積極配合者;(4)臨床資料不完善者。其中對照組年齡 23~ 34歲,平均(28.0±3.3)歲,孕次為2~5次,平均(3.02±0.35)次,孕周5~8周,平均(6.84±0.35)周,產(chǎn)次1~3次,平均(1.21±0.35)次;研究組年齡23~33歲,平均(27.5±3.2)歲,孕次為 2~ 5次,平均(3.13±0.34)次,孕周5~8周,平均(6.43±0.31)周,產(chǎn)次1~3次,平均(1.23±0.31)次。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n=28)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n=28)
組別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β-HCG恢復時間(d) 月經(jīng)恢復時間(d)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5.76±4.23 124.43±12.54 39.54±7.54 55.54±4.54 18.54±4.43研究組 26.45±2.54 51.23±6.23 20.34±4.34 30.45±2.23 10.23±2.34 t 20.709 27.662 11.678 26.248 8.7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治療前后各項激素水平(,28)
組別E2(pg/mL) LH(mU/mL) FSH(mU/mL) HCG(IU/L)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60.12±7.2158.23±4.361.1870.240 5.34±0.644.56±0.784.0910.001 6.53±1.216.50±1.350.0880.931 1156.85±125.2058.85±5.5446.3610.000研究組 60.11±7.2251.30±4.325.5410.000 5.35±0.654.11±0.577.5900.000 6.50±1.226.70±1.25-0.6060.547 1185.63±120.698.96±2.5051.5790.000 t 0.005 5.975 -0.058 2.465 0.092 -0.575 -0.876 43.434 P 0.996 0.000 0.954 0.017 0.927 0.568 0.385 0.000
對照組采用清宮術,均在超聲檢測下進行清宮手術,根據(jù)患者停經(jīng)時間與病灶情況,決定患者是否需要甲氨蝶呤等藥物聯(lián)合治療。通過B超(天怡電子有限公司,6858系列)顯示病灶周圍血流豐富,且孕囊與子宮切口之間無明顯分界線,需要肌注甲氨蝶呤(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238,50mg)50mg/m2。
研究組使用宮腔鏡[浙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1第2220210號]手術治療。患者選擇膀胱截石位,進行硬膜外麻醉,對患者整個陰道實施常規(guī)消毒,并使用超聲儀器檢測患者子宮位置、大小及病灶位置。使用宮腔鏡探針探查子宮位置與方向,并使用儀器將子宮口徑擴張,在直視視角下將宮腔鏡鏡頭緩慢推入患者宮頸內(nèi)口,將探針向宮頸方向推進。在視線中觀察的情況為標準,判斷患者宮腔形態(tài)。掃視期間結合患者病灶情況決定。根據(jù)患者位置決定是否進行全切除病灶,避免患者穿孔,在不受損的情況下,選擇完全切除,切除時需要保留患者子宮壁厚度,針對出血情況采用電凝止血。術后及時檢測患者β-hCG含量,并結合患者情況決定是否使用藥物。
觀察所有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激素水平及治療期間相關情況。治療療效判定[4],顯效:治療2周內(nèi)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消失,各項體征均出現(xiàn)好轉,未出現(xiàn)腹痛與陰道流血的情況;有效:患者治療30d內(nèi)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未出現(xiàn)腹痛與流血情況;無效:經(jīng)過治療后患者仍存在出血及腹痛的情況,各項體征未恢復正常??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測試并記錄患者在治療前后激素水平,包括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促黃體生成素(LH)水平、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本文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用于表示計量資料,且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在手術各項指標上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激素無明顯變化(P>0.05),但經(jīng)過治療后研究組除FSH外各項激素均優(yōu)于對照組,部分組間治療前后出現(xiàn)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89.2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近幾年,我國剖宮產(chǎn)發(fā)生率日趨增長,雖然能夠避免因陰道生產(chǎn)對母嬰造成的傷害,但術后患者可能產(chǎn)生較多并發(fā)癥,其中以子宮瘢痕妊娠較為常見,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嚴重者甚至產(chǎn)生大出血,威脅生命安全,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受到臨床廣泛關注[6-7]。對于CSP的治療目前尚未統(tǒng)一標準,治療目的在于防止患者大出血,及時保留子宮的生育功能,維護女性健康[8]。臨床在進行藥物治療時,主要目的在于術前使用后減少術中出血,或術后針對血β-hCG值下降進行補充治療。臨床為了確保患者健康,需要及時確定治療方案,終止妊娠,確?;颊卟粫霈F(xiàn)生命危險[9]。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比較
既往臨床大多使用清宮術,治療期間需要使用藥物進行殺胚,或直接進行刮宮。但治療期間風險較大,出血情況難以控制,甚至需要切除子宮,導致患者失去生育能力[10]。隨著醫(yī)療技術不斷進步與完善,臨床經(jīng)過多次研究提出將宮腔鏡應用于手術中,可有效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促進術后快速恢復。本文通過將宮腔鏡治療進行研究,結果明顯可見,其中兩組患者各項激素治療前無明顯變化,P>0.05,但經(jīng)過治療后,研究組除FSH外各項激素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在手術各項指標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89.2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1.43%)。宮腔鏡手術是將超聲、計算機、機械以及光學等多方面技術相結合,在超聲引導下觀察患者子宮內(nèi)情況[11]。增加手術視野的清晰程度,從而避免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有助于術后康復;同時在準確切除病灶的同時保留子宮,受到臨床及患者的廣泛認可[12-13]。宮腔鏡在治療上屬于微創(chuàng)療法,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小,操作期間準確度較高,可在直視情況下了解子宮情況,對其損傷較小,且針對不同的瘢痕類型,可選擇針對性治療方案,避免重復治療,術中出血量較少,達到徹底治療的目的[14]。對患者進行反復檢查,避免出現(xiàn)宮內(nèi)殘留情況,臨床治療期間更加安全徹底[15-16]。
綜上所述,針對剖宮產(chǎn)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實施宮腔鏡終止妊娠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各項體征與癥狀及時得到緩解,手術出血較少,患者激素水平有效得到恢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