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瀛尹
為了讓我們吃到無公害的蔬菜,外婆決定親自動手種菜。
她的這個決定,遭到了我們的一致反對。我們都擔心她歲數(shù)太大了,身體會吃不消??赏馄挪活櫸覀兊姆磳Γ瑳]幾天便開墾了一片“荒地”。
正當我們被她的熱情所感染時,外公再次提出了異議:“在這滿是垃圾的地上種菜,會有收成嗎?”
外婆卻說:“不試試怎么知道種不成呢?再說了,就算是到頭來什么都得不到,好歹也鍛煉了身體呀!”拗不過外婆的那股子倔勁兒,我們只能任她繼續(xù)“折騰”。
外婆買來桶子和鋤頭,每天早上5點多就趕到地里種菜去了。
過幾日,我到地里一看,外婆正彎著腰往地里灑水。垃圾早已不見了蹤影。菜地被分成了許多的小塊,每一小塊都撒上了不同的菜種。
日子一天天過去,外公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對種菜產(chǎn)生了興趣,每天和外婆一起早出晚歸,在地里忙活。
外婆說,外公攬下了挑水的活兒。盡管從菜地到河邊要走很長的一段路,但外公依舊來來回回地挑水,樂此不疲,還主動到糞池里挑來大糞,給菜地施肥。
我們都覺得外公、外婆辛勤的勞動一定能夠換來豐收,可在一次狂風暴雨后,菜地一片狼藉。那些剛剛發(fā)出嫩芽的小菜經(jīng)不住風雨的摧殘,有的折斷,有的被連根拔起……
想著外公外婆連日來的辛勞在一夜之間付諸東流,我難過不已。
外婆卻安慰我說:“不要傷心,種菜難免會遇到這種情況,重新種過就行啦!你看,那桶子里裝了那么多的雨水,你外公都不用去河邊挑水了……”
一晃眼,一年過去了。現(xiàn)在,我們每天都能吃到外婆從地里摘來的新鮮蔬菜——雖然有時會在碗中“偶遇”菜蟲,我們卻吃得無比舒心、滿足。
(指導老師:宋 鶴 郭春根)
編輯絮語
外婆的話語很質(zhì)樸,卻蘊含了人生的哲理:想做就要去做,失敗了大不了重新來過。從瀛尹的文章中,我還看到了一種平淡而可貴的真情——外婆之所以不顧辛勞地親手種菜,是因為想讓兒孫們吃上無公害的蔬菜,這是長輩對晚輩無私奉獻的愛;爺爺之所以攬下挑水的苦力活,是因為擔心奶奶身體吃不消,這是老來相伴的無言而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