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麗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提出:“使學生能夠解釋和掌握所學知識,并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勞動的一些實際問題”?!敖鉀Q實際問題”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更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其實質就是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參與和體驗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在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創(chuàng)設應用知識的機會,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1解決問題時分析好條件和問題的聯(lián)系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條件的分析和問題的分析是對等的,怎樣來解決問題,條件是什么,一定是要弄清楚的。如果對條件和問題模棱兩可,或對條件和問題理解不深刻,就可能產(chǎn)生對解題失去信心和感到一片芒然,無從是好。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一定要分析好所給的條件和所提出的問題,找出它們的聯(lián)系點。只有把聯(lián)系點找準了,問題才得以迎刃而解。
2巧妙運用線段圖、畫圖來分析解決問題
很多教師都知道在解決問題教學中,采用畫線段圖或畫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使問題更直觀,一目了然。但在畫線段圖和作圖時,我們教師不要圖簡、圖快,一定要按要求作好線段圖和繪其它圖。如果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圖簡、圖快,學生對教師所作的圖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知問題在哪里。所以,教師畫圖時一定要做到準確、簡潔。比如:教師為了畫一個折線或條形統(tǒng)計圖來解決問題,為了節(jié)約時間,草草畫成一個圖,就使學生不理解和不掌握,或者為了畫一個線段圖來解決一些工程問題,畫出的線段圖比例失調(diào),會給學生造成解決問題的困難。
3解決問題教學時根據(jù)學生情況,因人而異講解
當然,在一個班級里,有好、中、差生是不可避免的,怎樣磨合解決問題在各類學生中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呢?這是我們很多教師最難以把握的尺度。講詳細,好的學生覺得多煩;講略點,差的學生像聽天書。怎么辦?我認為把問題和條件理順后,讓學生齊做,然后下到學生中去對差生多加輔導,好的學生稍以點撥,讓學生都感到這個問題已都可以解決,達到了解決的效果,產(chǎn)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致極佳,使好、中、差學生都能夠良好地解決好問題。
4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積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尋求自己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4.1收集條件和問題
識別或收集條件和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過程。在低年級往往要求學生口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到中高年級也可以教給學生用圖(如線段圖)或表來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解題的重要前提。
4.2分析數(shù)量關系
這是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的開始,也是解題的一個重要步驟。無論解決簡單問題還是復合問題,都要認真分析已知條件之間和已知條件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才好確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條件入手;另一種是從問題入手。前者比較容易掌握,從問話入手稍難一些,但能使學生從整體出發(fā),根據(jù)所解的問題想出所需的條件,從而較正確地確定“中間”問題,達到解題目的。
4.3理清解題思路
這是對信息進行加工的繼續(xù)。就解決一般的問題來說,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在小學教學中,解答復合問題時有必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這往往要與上一步的分析數(shù)量關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來。因此,教學時在這方面適當加以訓練,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合作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好處。
4.4正確解決問題
這是對信息進行加工的最后階段。如果說前面各階段主要是思維的過程,那么這個階段要產(chǎn)生思維的結果,當然這個階段也是有思維過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選擇哪兩個已知數(shù)量,進行何種運算,如何使計算正確等,都要深思熟慮,這樣才能得到最終的正確結果。
5引導反思評價,優(yōu)化解決策略
解決問題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的本身,而應該是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幾個問題解決過程的經(jīng)歷、探索與體驗來學會解決問題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掌握數(shù)學思想方法才是數(shù)學教學的策略,才能適應問題的千變?nèi)f化。而組織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反思評價是形成數(shù)學思想和策略非常關鍵的一步,也是過去教學未能重視的一環(huán)。在探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果,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發(fā)表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在反思和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精心指導,指導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問自己或他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是怎樣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導學生評價方法的合理性(這樣對嗎?有不合理的地方嗎?);指導學生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優(yōu)化性(還有其他方法嗎?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指導學生在反思解題過程中運用了那些具體的策略,這些具體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對此進行加工、提煉、歸納而得到適用范圍更廣泛的一般數(shù)學思想方法。
另外,反思評價也是讓學生體驗成功與進步的一個重要過程,能讓成功的學生增強自信,讓未成功的學生得到鞭策,讓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得到張揚。
參考文獻
[1] 吳家文.把解決問題貫穿“兩學一做”全程[J].當代廣西,2017(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