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煒
那嚴厲的訓(xùn)斥,不時回響在我的耳畔;那嚴肅的表情,不時浮現(xiàn)在我的面前;同學們的嘲笑,不斷向我涌來。
“好好練,不要偷懶,不要東張西望,不要三心二意!你這樣還怎么考級?”我剛坐到架子鼓旁,媽媽便嚷嚷開了。這似乎成為我打鼓前媽媽給我上的必修課。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考個級嗎,嘮嘮叨叨……”我在心里犯嘀咕。
媽媽似乎會讀心術(shù):“你再這么三心二意,會吃虧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眿寢層忠獩]完沒了了。握棒姿勢不對要嘮叨,不好好唱鼓譜要嘮叨,不好好打曲要嘮叨……她成天在這件小事上糾纏不清。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嘛!”我索性用手指堵住耳朵,讓耳朵落得清凈。
直到周末,我到老師家去,老師示意我過來坐下,表演回家練習成果。我漫不經(jīng)心地拿起鼓棒,“哐”的一聲,“停!”老師的聲音高了幾十分貝。我向老師投去表示歉意的一笑,“還沒準備好?!?/p>
于是我開始了自己的“表演”。可是,鼓譜在我腦中背得結(jié)結(jié)巴巴,鼓棒不時掉落,曲子打得斷斷續(xù)續(xù)。“你敲的是什么,讓你回家練,練了沒有?”旁邊幾個同學的嘴角劃過一絲笑意。雖然是不經(jīng)意的一瞬間,但還是被我捕捉到了,對我來說,那就是嘲笑。我的眼眶被淚水所模糊,這更加速點燃了老師心中的怒火。
“你還好意思哭,就你這樣,還想去考級?”我猛地一驚,隨即心像被撕裂開一個口子,里面灌注著無盡的自責和內(nèi)疚?!安辉撌沁@樣的啊……”我喃喃道,架子鼓像一條紅絲帶輕輕將我縛住,喘不過氣來。媽媽平時嘮叨的話語,此時清晰地嵌入我心中。
回到家,我一點一滴地改變,一次又一次地背鼓譜,一遍又一遍練習握棒姿勢,一曲又一曲地打鼓。
而今,事情過去許久,但心底的印記卻不曾磨滅。它用不該是這樣的方式,告訴我應(yīng)該是這樣的。
老師小評
小作者已熟練的掌握語言描寫,將媽媽與老師說話的口吻、神情,合情合理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媽媽的“嚷嚷”與“讀心術(shù)”,都令“我”十分反感,這也為下文“我”被老師批評埋下伏筆,從而在這件事中吸取教訓(xùn),明白道理。
【作者系江蘇泰興市黃橋小學教育集團十橋校區(qū)四·4班學生,指導(dǎo)并置評:閭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