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歸田詩話》收錄眾多詩人詩作,瞿佑在對這些詩作進行分類總結的同時,也發(fā)表了自己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特見解,他主張詩歌創(chuàng)作應有胸次,識大體。詩人要重視國家榮辱,詩作應體現(xiàn)志節(jié)忠君之氣。瞿佑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要推陳出新,認為詩貴在創(chuàng)新。
【關鍵詞】瞿佑;《歸田詩話》;詩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瞿佑,字宗吉,號存齋,元末明初錢塘人,是明代詩人、小說家。瞿佑是元代遺逸,歷經元、明兩代,雖為詩人,但少有詩名?!稓w田詩話》為瞿佑晚年所作,共三卷,分為上、中、下卷,詩話名根據歐陽文忠公的《歸田錄》所編。瞿佑在詩話的自序中說及作此書是因為久羈山林,心神疲倦,為追憶往事不忘前之所聞,以及錄師友之訓誨?!蚌挠又娂啊稓w田詩話》對明初越詩的繁榮、明清杭州風雅的開啟都有一定的意義。”[2]其詩學理論可從《歸田詩話》中窺見一二。
一、有胸次,識大體
在《歸田詩話》中,作者直接以《少陵識大體》和《太白胸次》為題,表達了對詩歌所含氣象的追求。在《少陵識大體》中,作者借少陵之詩“萬方頻送喜,無乃圣躬勞”“至今勞圣主,何以報皇天”[1]等說明杜甫識得君臣上下之禮,謂之“識大體”。在《太白胸次》中,以李白詩和杜甫詩作對比,指出同寫湘水和酒,同樣表達詩人的胸襟,李白的詩更豪邁、有胸次。
在后續(xù)品評中,瞿佑多次表達該觀點。如在《邊帥事》《東野詩囚》《尖山險渾》《廬山瀑布》等名目中,作者指出,詩歌應氣象遠大、意象宏偉,使讀者讀后深感詩人的氣魄。具體言之,多數(shù)詩歌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體現(xiàn)詩人的胸次,也能通過對情、景、人的描寫顯示胸次,如在《邊帥事》中作者舉嚴武的《軍城早秋》為例。邊塞詩在眾人眼中多通過對邊塞風景的描寫體現(xiàn)其雄偉,而作者列舉該詩則為說明除去風景,邊塞將士亦是體現(xiàn)雄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軍城早秋》中,嚴武借描寫塞邊之景來突出邊防將帥對敵戰(zhàn)爭的激烈及將士們性格的剛毅、氣概的豪邁。通過此詩,讀者不僅目睹了邊塞風景,也感受到將士的氣魄,同時也不禁感嘆作為主將的嚴武的能文能武之才。在《夢得多感慨》《東坡傲世》《詩無仇恨意》《歌風臺》等名目下,作者則表示,有胸次與否、識大體與否也在于詩歌中的曠達、灑脫之感,通過詩歌要表現(xiàn)出詩人的不拘小格。在此部分,作者多次提及東坡,如在《東坡傲世》中直接以題名顯示出東坡不同眾人的品格、胸襟。在《詩無仇恨意》中引東坡詩《縱橫三首》,雖然東坡一生多舛,但他仍能正視現(xiàn)實與塵世,老來身上還帶有童稚之氣。看似幼稚自嘲,實際卻是他面對苦難的坦然與詼諧,進而更顯其曠達胸次。
二、志節(jié)忠君
在瞿佑眼中,愛國憂君之意遠甚于鄉(xiāng)關之念,國家遠重于個人,而相關理論多集中在詩話的下卷,典型的如《樂天晚年》《浣花醉歸圖》《后山不背南風》《陸秀夫殉國》《家鉉翁持節(jié)》等。元代眾多遺老飽嘗元明易代,江山換主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與宋代多數(shù)詩人相似,宋代多數(shù)詩人在面對山河破碎的現(xiàn)實時依然堅守志氣,詩作中包涵悲憤和毅然之感。這種志節(jié)忠君的氣勢無不深刻感染著由元入明的詩人,尤其觸動在明為官的貳臣,瞿佑便是其中一員。
身處元代的瞿佑生活安穩(wěn),為官世家,故常以詩酒歌舞為伴。后戰(zhàn)火紛起,明人入侵,瞿佑舍家保身,在不斷的流離中深感痛苦。朝代易幟,前朝遺老往往生存困難。他們入仕之途布滿荊棘,當朝統(tǒng)治者因不放心故將其收而為官,但往往不予高階,在為官過程中也會對遺老進行阻撓。除去外部原因,這些貳臣還會受到自身的譴責,一面為官一面又不滿自己沒能堅守忠心志氣。所以,在自己內心滿腔熱血得不到釋放時便轉向詩作中尋求安慰。對元朝遺老來說,有相似經歷的宋代詩作是較好的選擇,且宋代有節(jié)氣的詩人不在少數(shù),故瞿佑所選多為宋代詩人詩作。這類詩歌向讀者展示詩人和瞿佑的精忠報國之志和高尚氣節(jié),如蘇軾、文天祥、汪元量、陸秀夫等。這類名目下的詩歌或直接描寫忠國故事,陳述事實,如《陸秀夫殉國》《家鉉翁持節(jié)》。或借特殊意象暗示志氣的高潔,如《浯溪中興碑》中的“中興碑”因元結所作詩歌,加之顏真卿的刻字而始為人重。其中的《大唐中興頌》更是向讀者展現(xiàn)了金戈鐵馬之氣,強烈的報國之志;《岳鄂王墓》中的“岳飛墓”即暗示了岳飛的忠君報國,以及其中提及的“太師墳”便暗示賣國、陷害忠良之人無好下場。
三、推陳出新
詩歌要做到不與常人同,則需要詩人不斷地推敲打磨,推陳出新,只有這樣,詩人的作品方能在時代潮流中不被遺忘,在眾多詩作中脫穎而出。何為創(chuàng)新?即不與眾人同,但并非異于他人的作品就是優(yōu)秀的。一首好詩的創(chuàng)新是要建立在詩人精心構思的基礎上,在《歸田詩話》中瞿佑多次論述了這一理論。
在《昭君詞》部分,作者指出士人作昭君詩眾多,但大抵為“大篇短章,率敘其離愁別恨而已?!盵1]唯有樂天詩《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視角新穎,看到的是王昭君雖受到塞外的禮遇,心仍悲痛。沒有怨恨,只有對元帝的眷戀,反映出王昭君出塞的無奈。樂天不言怨恨,更襯出昭君犧牲個人而維護民族的偉大,以及對統(tǒng)治者這一作法的嘲諷。這首詩因新視角而從昭君詩大潮中脫穎而出?!督资粕骄洹分?,瞿佑稱姜夔、王從周的詩歌“造語奇特”,二人作詩用如“小山”“大山”等常見詞,但卻通過巧妙安排寫出了不同的山的不同之景,相較唐人詩“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1]讓人更覺舒適安閑?!对伓分凶髡咭额}三品石》和《題望夫石》兩首詩歌,稱“二詩皆超出常格,而意警拔,不與諸作同?!盵1]二詩皆賦予無生命的事物如三品石、望夫石以生命。將于國無用、頑固不化的朝臣比為三品石,將終日盼君歸的女子比作江邊歷經風雨不知回頭的石頭。比喻貼切、新穎,且令人深思。
精心的謀篇布局是詩歌得以出新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長恨歌》這一名目下,瞿佑指出《長恨歌》共一百二十句,讀者未嫌其長;《行宮》只四句,讀者未覺其短。二詩都寫出唐代盛衰,但篇幅卻大不相同,依然能吸引讀者,表達詩人所想,這是詩人經過巧妙安排的?!吨翆毜ぁ分型踽用髦诟笍娏糇约旱那闆r下作詩明志,詩中以“黃金”比作喜用金玉珠翠等字作詩的父親,將父親的強留比作落下的大刀。又將想去尋所愛的自己比作逆浪而行的魚、尋月的鳳。詩歌工整對仗,婉轉地表達了明之尋愛的決心。意象運用巧妙,瞿佑贊其“句意甚工,而富艷奇巧。”《觀燈句》名目下,瞿佑元夕賞燈作“三市花燈依舊好,一天明月為誰圓”表達無限愁腸,郁魯珍和詩道:“春燈閑論誰家好,夜月初看此度圓?!北磉_人生艱辛,無須常憂愁,該放下時應放下,珍惜眼前光景。詩意與瞿佑不同,但卻有深意,故瞿佑稱其“句意甚新”。在《詠炭詩》《御溝流葉》《送還俗入道》等部分,瞿佑舉例強調作詩需工,要仔細雕琢。在《退朝口號》瞿佑還強調作詩要清爽,懂得變化、諸體咸備。《吳山游女》中強調詩應新嫩奇巧,敘事委屈。
“在中國古代詩學看來,意象是情與景的統(tǒng)一,心與物的渾融。”[3]根據詩話內容,我們還可看出瞿佑注重詩歌用意,強調用意需精。在作品中,瞿佑運用了很多意象為分類名稱,如《相如琴臺》中的琴臺、《燕子樓》中的燕子樓、《翰院憶江南》中的江南、《陸渾山火》中的山火,這些意象都是經過詩人深思熟慮后產生的,每一意象都有其深刻含義,在歷史上也具有重要意味。而《採蓮詞》中舉王昌齡的《采蓮詞》,并指出詩人將“荷葉”比“羅裙”,“芙蓉”比“人臉”,用意巧妙貼切。
四、結語
經歷了元明換代的明初詩壇形勢復雜,詩人詩風各異,主張的理論也各具特色。在明初文壇中,瞿佑因《剪燈新話》被后人所熟知,但人們卻忽視了其在詩歌方面的貢獻。通過《歸田詩話》,我們可以得知瞿佑在詩學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對明詩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明)瞿佑.歸田詩話//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李圣華.瞿佑與《歸田詩話》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兼論《剪燈新話》詩歌與小說之關系[J].北方論叢,2012(2):6-10.
[3]王澤龍.中國現(xiàn)代詩歌與古代詩歌意象藝術略論[J].文學評論,2005(3):116-124.
作者簡介:宋曉敏(1993-),女,貴州畢節(jié)人,2016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