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對燈
官場曾有“59歲現(xiàn)象”的說法。到了59歲,退休指日可待,職位沒什么上升空間了,有些人認為“有權(quán)不用,過時作廢”,因此私欲膨脹,調(diào)整人生航向,把心思用在為自己大搞“經(jīng)濟建設(shè)”上面去。自然,最后的結(jié)果還是逃不脫“伸手必被捉”的鐵律,大撈一把安度晚年的幻夢破滅了,在監(jiān)獄里苦度余生倒成了凄慘的現(xiàn)實。
抱有這種僥幸心理的人,以前固然不少見,在反腐力度偌大的今天,依然不乏其人。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日前報道了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市總工會原主席蘇利冕的貪腐“事跡”。其中提到,蘇利冕認為“船到碼頭”了,干脆徹底放松自我要求,毫無顧忌踐踏法紀。然后呢,當然是悲劇了———62周歲生日那天,蘇利冕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接受審判。
“掰著手指算算,船到碼頭車到站了,人生軌跡、政治前途很清楚了,更應(yīng)該抓住時間瀟灑人生,該享樂就享樂,該吃喝就吃喝,何必較真?!碧K利冕這句話,聽著很是耳熟———對了,最近某市某系統(tǒng)被查處的兩名處級干部,都不約而同地說出了這層意思??磥?,貪官所見略同,反腐機構(gòu)當認真對待他們吐露的“心聲”,從中尋找相應(yīng)的對策。
從蘇利冕的情況來看,他倒并非臨近“碼頭”才突然有了貪腐的想法,其實,此前他已經(jīng)中了腐敗的毒,只是看到“碼頭”在前時,毒氣攻心,病癥加劇而已。這種人出事,并不意外,也不值得同情。
真正令人惋惜的,是那些前期堅守得很好,到了臨近退休時才精神懈怠,思想放松,一時糊涂碰觸紀法“高壓線”的人。因為某種偶然因素而導(dǎo)致心理失衡、改變立場,終于“晚節(jié)不?!?,這樣的案例古往今來就沒斷過?!耙皇ё愠汕Ч藕蕖?,一世清名毀于一旦,那真是追悔莫及,讓人唏噓。
在法紀面前,來不得絲毫僥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收了人家的好處,總會留下痕跡的,今天不出事,難保明天不出事;江東不出事,難保河西不出事;你這里不出事,難保對方不出事。有眾多串案窩案為證:這種事,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只要某個鏈子出問題,一條線上的人都跑不了。一個人豈能連這點清醒都沒有,連這點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身上有“事”,遲早要出事。蘇利冕之流,是船到“碼頭”前就束手就擒的,還有一些人,則是一時漏網(wǎng),暫時上岸了,可是也別高興得太早,退休后東窗事發(fā),照樣無處可逃。君不見,這些年,查了多少退休數(shù)年的貪官,各種級別的應(yīng)有盡有。天網(wǎng)恢恢,收網(wǎng)的時候,退休了也跑不了。這更當警醒官員們:搞貪腐,風險實在太大,為了這點“身外物”而擾得內(nèi)心惶惶不安,吃不好睡不著,實在不值,千萬干不得!
話是這么說,同時也要看到,對普通人來說,要真正做到隨時清醒,也著實有點不容易,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呢。警鐘長鳴,也許是最有效的辦法。對于手握公權(quán)力的人來說,思想防線必須時時守緊,否則,稍有不慎,便被人乘虛而入,一舉拿下,在不法利益面前成為俘虜。尤其是長期在“實權(quán)”崗位的,更當時時提醒自己不可麻痹大意,務(wù)必如履薄冰堅持到最后一班崗。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按酱a頭”之際,尤其要繃緊安全之弦,謹防“功虧一簣”的遺憾。做到善始善終,關(guān)鍵還是在自己。說起來并不復(fù)雜,始終克制不當欲望,時時保持對法紀的敬畏,特別是在經(jīng)濟上做到“對上不送,對下不收”,做到這么幾條,自然就可以實現(xiàn)“平安上岸”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