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霞
自古以來,思想品德教育是人類最基本的品質(zhì)教育,在學生的整個品質(zhì)教育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而且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體會教育的深刻內(nèi)涵。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1. 從教師自身做起,以身試教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一面明鏡,是學生的楷模和榜樣。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處事做人的道德標準,教師應用自身高尚的情操、禮貌風趣的語言、大方得體的舉止去感染每一個學生。由此可見,教師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對學生人格和心靈的影響是深遠的、無止境的,是任何教科書不能代替的,是任何名言警句無法比擬的。作為一名教師,無論身在何處,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學生時刻以教師為榜樣,鞭策自己、激勵自己。
2. 充分利用英語課堂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1詞匯方面。在英語課堂上,我們要充分利用單詞短語來融入學生的品德教育。例如,在學習短語be ready to...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造句子,例如“Lei Feng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句子來激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某種東西。這種練習不僅鞏固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2.2英語教材的恰當運用。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基本交際能力,而且還要利用豐富的教材內(nèi)容和多樣的題材深化學生的思想境界。例如,在學過課文《Winning isnt everything.》之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從中悟出點東西。
2.3搜集一些名言警句。平時教學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英語習語,例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這一習語教導學生對有困難的學生應伸出友誼之手,讓學生明白“患難見真情”。
2.4有目的的寫作訓練。教師平時可督促學生寫日記或作文,給學生設置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題目,如“My Motherland”、“Planting Trees”、“How to Protect Environment”等,通過這類練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品德教育和責任感教育。
3. 利用課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3.1充分利用閱讀教材擴展和延伸學生的思想內(nèi)涵。如課文《The Father of Western Philosophy》一文簡略介紹了蘇格拉底堅強的意志力和對人類的哲學的偉大貢獻。學生從文中可以感悟到“Life is not easy for us. We must study hard and believe in ourselves.”這樣促使學生急于了解有關蘇格拉底的其他情況,這時候教師可適當補充有關的課外閱讀材料及類似的閱讀材料,通過對大量課外閱讀材料的學習,學生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影響。
3.2通過大量的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教師可以定期舉行英語演講競賽、英語詩文朗誦等,可事先設定一些題目,如“No pains, no gains.”、“How to get on with others?”、“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讓他們經(jīng)受了一份耕耘一分收獲的寶貴體驗,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思想情感和學習欲望。
4. 教師教育學生時自身應注意的方面
4.1注意教學方法。教師可通過特別的、活潑的、富有想象力的教學活動把英語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xiàn)德、智的融合。
4.2教師要自然、有機地把英語教學和思想品德結合起來。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實際內(nèi)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想教育,千萬要避免生澀而模糊的聯(lián)系。這種合理的有機聯(lián)系不是一朝一夕煉成的,而要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和磨練。
4.3教師首先要言行一致。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品質(zhì)優(yōu)劣首先要看其言行是否一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教師應首當其沖,起模范帶頭作用。
總之,英語教師在熟練駕馭教材的同時,要從教材中捕捉到一些閃光的東西,將其融入到學生的思想深處,真正做到英語教學和品德教育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
(作者單位:湖南省汨羅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