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彝尊是清初著名詞人,亦是浙西詞派的領(lǐng)軍人物。著有詞集《靜志居琴趣》。他的閨怨詞艷而不淫,哀而不傷,清新不俗,具有“雅正”之風(fēng)格。本文就選取其詞集中的兩首閨怨詞,來對其詞作的這種獨特風(fēng)格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朱彝尊 《靜志居琴趣》 閨怨詞
本文選取一首小令與一首慢詞來對這種風(fēng)格進行說明,先來看一首小令《四和春》:
小小春情先漏泄,愛綰同心結(jié)。喚作莫
愁愁不絕,須未是,愁時節(jié)。
才學(xué)避人簾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縷難
燒心字滅,且拜了、初三月。①
這闕詞在《瑤華集》等選本中有加了“閨情”題目的另一個版本。通讀全詞也可以明了作者所書的是待字閨中之小女嬌憨可愛、天真活潑的姿態(tài)。首句直陳其事,不用曲筆,點明豆蔻年紀(jì)初懷心事,讀者不禁起疑,究竟是何種“春情”?又是如何“漏泄”?
下句解開迷惑,“同心結(jié)”所蘊含之寓意已不言而喻。讀前二句所寫之內(nèi)容,又結(jié)合名為“閨情”的詞題,似乎正見到在融融春光里,情竇初開的少女倚在秀樓闌桿,或是匿于幽屏帷幌中,懵懂且認(rèn)真之情態(tài)。下句筆鋒一收,“愁不絕”三字似一縷裊裊茶煙漫過讀者心頭,使讀者心下一驚,但春愁和著春光倒也絕配。所以不論是詞中小女還是卷前讀者,雖有愁卻不悲。只因芳菲年華,春光搖蕩,愁未入骨,只是淺愁。
下闕首二句繼續(xù)刻畫描寫主人公。若說“小小春情”二句見其認(rèn)真可愛,那么此二句則寫出了小女的一絲風(fēng)情與靈氣?!昂煱虢摇币娖溆苓€迎半推半就之羞澀,但“秋波瞥”卻道盡了心事,似乎也可見盈盈秋波下的綿綿情意。正如崔鶯鶯遇著張生,杜麗娘遇著柳夢梅,這倏而一瞥下竟見著風(fēng)云卷舒的前世今生。尾三句情漸回落,急走直下中仍一息尚存?!般y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初情難遂,且寄予一彎新月得以安慰。
這闕詞似寫的是朱彝尊與馮氏壽常初見時的情景,馮女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jì),而朱彝尊長其六歲。《詞則·閑情集》卷四云:“合上章皆寫髫年情態(tài)?!保ㄉ险轮浮肚迤綐贰芬魂I,似同時而作)寫兒女之情之態(tài)不落媚俗,反倒靈動活潑,清新自然。用詞用字亦不見狎邪,顯得含蓄且雅致。
此類小令在該詞集中比比皆是,麗詞曼句也不在少數(shù)。如“一面船窗相并倚,看淥水,當(dāng)時已露千金意。”又如“庭前種盡相思木,機中織就相思曲。相思曲,看朱成碧,視丹如綠。”下舉一例風(fēng)致宛然不同的《金縷曲》:
枕上閑商略。記全家、元夜看燈,小樓簾幕。暗里橫梯聽點屐,知是潛回香閣。險把個玉清追著。徑仄春衣風(fēng)漸逼,惹釵橫、翠鳳都驚落。三里霧,旋迷卻。星橋路返填河鵲。算天孫已嫁經(jīng)年,夜情難度。走近合歡床上坐,誰料香含紅萼。又兩暑三霜分索。綠葉清陰看總好,也不須頻悔當(dāng)時錯。且莫負(fù),曉云約。②
首句便極低沉哀婉,似作者午夜夢回之時憶起往事里的驚鴻照影。下三句開始敘事,但敘事中也帶著作者流連于彼時情景里的深情?!霸箍礋簟迸c“小樓簾幕”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作者引出后者之靜態(tài),就可以得知作者并非要具體寫元夜花市燈如晝之景象,孑然獨立于此番熱鬧之外的“小樓”才是作者真正情系之處。下四句所寫之景極富風(fēng)趣。作者在眾人賞燈之時避開,獨自踱步至小樓,就聽得暗里有人走過樓梯的聲音。一個“暗”字點明作者在暗處,也寫出了周遭環(huán)境之幽靜,一個“點”字不僅突出了那人上樓梯之聲響,更讓讀者聯(lián)想到那響聲背后的款款之態(tài)。作者知是馮女歸來,不禁欣喜,一個“潛”字惟妙惟肖。這里自然想起老杜詩中描寫春雨的名句,讀者自可暗想一少女“潛回香閣”之嬌態(tài)。目睹著意中人的此種舉動,作者也不忘戲謔一番,竟稱她為逐玉清之人。玉清為道家三清境之一,也有仙道、天空或?qū)m殿之意。此句耐人尋味,這里的“玉清”究竟何指?私以為這里的“玉清”指那夜玉宇澄澈的天空。因這闕詞追述的是上元佳節(jié)日的情景,而月懸中夜,月朗風(fēng)清確是那夜的慣有風(fēng)景。那么作者為何又說馮女是追逐“玉清”之人呢?這里又涉及“玉清”更為深層的含義,那就是暗指品格高潔。馮女獨上香閣之形態(tài)讓人遙想到“西北有高樓”一詩中女主人公的形象——高貴且矜持,端莊而美好。若把這一形象與“玉清”之品格高潔之意聯(lián)系來看,就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曲筆的深意,即稱贊馮女之高貴端莊的品格。下三句筆鋒又一轉(zhuǎn),料峭春風(fēng)漸起,打破了這平靜而澄明的景色,也吹散了馮女的金釵翠鳳。這一突然的轉(zhuǎn)折又讓人感到迷惑,作者又為何要打破這一靜姝美好的形象,反而寫其有些狼狽的樣子呢?這似乎難解,但若聯(lián)系上片尾二句與整個上片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此時是在追憶往事,而“三里霧,旋迷卻”卻讓此時所發(fā)生的一切籠罩在一層輕煙淡霧之下,這讓讀者難分虛實,真假莫辨。筆者以為這是作者有意之宕開一筆的寫法,作者想要由追憶回到現(xiàn)實,便有意通過馮女狼狽之態(tài)寫出自己愴然暗驚之感。尾二句的迷離之象也一定程度上調(diào)和了這一轉(zhuǎn)折的突兀感。
下片換頭,作者由追憶回到現(xiàn)實。馮女已然嫁作他人婦,一別經(jīng)年,物是人非?!白呓蠚g床上坐,誰料香含紅萼。又兩暑三霜分索?!贝巳潆m系平常話語,卻淺淡有致,讀罷不禁令人神傷。作者不明寫自己對馮女已嫁一事的傷感,只是寫寒來暑往,歲歲年年,旦在合歡床上坐罷,便思起當(dāng)年的“小樓簾幕”,此等纏綿婉曲,著實沉痛。但作者偏不允許自己困于這種消極的沉痛中,下三句便筆意上揚,“綠葉清陰”給人以輕快悠然之感,作者也正是想在這一番情景中,暫忘卻當(dāng)時一段彩云易散琉璃碎的情愫。末尾二句似與起五字遙相呼應(yīng),均從正面寫就。作者在枕上憶起一段往事,而今又在曉云淡月里自聊以舒懷,其間雖感傷卻不囿于感傷,情緒起起落落,似縠皺波紋層層疊疊,真可謂循回往復(fù),一唱三嘆。
注釋:
①②(清)朱彝尊:《朱彝尊詞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1頁、第25頁。
參考文獻(xiàn):
[1][清]朱彝尊,著.屈興國,袁李來,校點.朱彝尊詞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09).
[2]葉嘉瑩.清詞叢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04).
[3][清]王國維,著.吳洋,注釋.人間詞話[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4]唐圭璋.宋詞紀(jì)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8.
[5][清]朱彝尊,汪森.詞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6]李華.宋詞三百首詳注[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宗昕瑋,女,山西師范大學(xué)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古代文學(xué))(責(zé)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