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圓方 李彩艷
【摘要】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習知識、技能時,除了學習者自身的努力以外,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鋼琴初期的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基礎方面的訓練,這些最基礎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學生以后的學習。本文的目的是提出這些問題,給予解決建議,以供師生參考。
【關鍵詞】鋼琴;教師;基礎
【中圖分類號】J62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訓練正確的坐姿
鋼琴是間接發(fā)出聲響的樂器,在下鍵的那一瞬間,就已經決定了音質的好壞。彈琴時需要手、腕、臂、肩甚至腰部的相互配合。肢體動作的提前準備,對于即將要做的事情是起著很大作用的,如運動員起跑時以蹲踞式做準備,又或是以滑步式推鉛球,目的都是為接下來的動作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坐姿不但體現(xiàn)演奏者的精神面貌,而且有些音樂表現(xiàn)也需要肢體方面的配合。坐姿不正確,必然導致彈奏者難以調動身體來幫助自己彈琴。在音響效果方面:彈出的聲音也是“飄忽不定的“而不是沉穩(wěn)有穿透力的。
一些學習者總是坐得很舒適,猶如坐在一張很柔軟的沙發(fā)上,坐姿的放松必然導致意識的放松,以放松的意識去對待一首作品可能會出現(xiàn)錯音、中斷、漏音等錯誤。為避免錯誤的出現(xiàn),在彈奏鋼琴時教師應讓學生做到臀部只坐琴凳的三分之一。腰部挺直,注意力集中,身體要做到自然放松。上半身在放松的同時要微微向前傾斜(注意不能太過于前傾,身體的基本重量是落在琴凳上的),雙腳支撐著身體前傾的那部分力量;雙目平視,保證身體有向各個方向活動的可能,以上二點,是相對于年齡階段而言的,對于年齡較小,腳部不能接觸到地面的學習者,應該在雙腳之下放置小凳等支撐物避免腿部懸空。教師應在坐姿方面訓練學生并讓學生知道,當坐在鋼琴前時,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要為彈琴做準備。
有了正確的坐姿,大腦的意識便會高度集中,思想也會投入到旋律中去,并能時刻注意著旋律的運動,當頭腦中只思考旋律時,怎么還會出現(xiàn)錯誤呢?
在初學階段,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到正確坐姿的重要性,怎樣的坐姿才能讓身體幫助自己去彈琴。
二、訓練思考的頭腦
在彈奏作品時腦海里應該想的是旋律。在下鍵之前,頭腦里應該預先想出音響效果,然后再彈奏出自己所想象出的音。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考,怎么彈奏才能發(fā)出漂亮的音色,讓學生認真對待所練習的每一首作品,要讓學生在練習之前,了解到作曲家的風格,創(chuàng)作意圖,作品背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做到“知己知彼”。
常聽到初學者彈琴時,只是發(fā)出了音響而已,一首作品自開始到結束都是統(tǒng)一的力度、表情、動作,只是為”彈琴”而彈琴,以這種方式去練習,彈奏出的音符是毫無意義的,音響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初學階段,如在學習湯普森或者拜厄時,教師就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情感,并試著表現(xiàn)出來。那么怎樣進行情感的訓練呢?一首作品是由樂段、樂句、樂節(jié)、動機這些部分組成的,每首作品都有一定的邏輯性,樂曲中音與音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學琴初期,教師就應訓練學生作品的第一個音符應該怎么處理?當進行到半終止、完全終止時應該怎么去處理?在節(jié)拍方面注意不同節(jié)拍的強弱特點,音樂的節(jié)拍常常影響著音樂的形象,但是學生在彈奏時卻忘記了節(jié)拍的特點,不能學以致用。在上鋼琴課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到節(jié)拍所要求的強弱,這樣可以訓練手指對動作的控制力,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著學生的情感。如果每次都讓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作品,那么以后當學生自己在嘗試處理作品的同時,培養(yǎng)了其獨立思考、學習的能力。如果教師不去引導學生注重這些內在的邏輯性,那么彈出來的音響,就會像一堆毫無關聯(lián)的積木被強行拼湊在一起,沒有任何意義。
三、養(yǎng)成慢練的習慣
練習者經常以很快的速度練習,出現(xiàn)了錯誤也不去理會,仍舊繼續(xù)練習,而且在練習時經常出現(xiàn)肢體緊張、個別小節(jié)讀譜錯誤等問題。其實這種練習方法是不對的,當練琴出現(xiàn)錯誤時,就應該馬上停下來分析錯誤出現(xiàn)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辦法,速度放慢,用慢練解決問題。如果忽視這些問題繼續(xù)練習下去,那么練琴的效率將會大大的降低。
慢練對于學習鋼琴有至多好處,但怎樣去進行慢練?有些教師只是告訴學生這首作品先分手慢速練習,然后再雙手慢練,學生在練習時,只是為了慢練而慢練。這種“慢練”的方法確實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慢練的大部分好處卻沒有體現(xiàn)出來。學習一首新的作品代表著新技能的學習,當然也會遇到以前沒有解決過的技術難點,當遇到這些新的難點時,就需要放松、慢練地去解決它。
慢練的同時要做頭腦的思考和肢體、心態(tài)的放松。在彈奏較快速度的作品時,必然會出現(xiàn)緊張感,這種緊張感包括思維的緊張,大小臂、腕、手、的緊張(僵硬)以及肩部的緊張(聳立),任何一個部位的緊張,都會影響到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慢練時雖然動作放慢了,但對動作的要求卻更加精確,同時頭腦、肢體也會在慢練時得到放松。放松的慢練也是緊張感去除的過程,出現(xiàn)錯誤的幾率也少了很多。肢體在放松的同時,大腦也會放松下來并參與到練習中去,有了頭腦的參與,學生在練習時,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背譜。因此一定要在放松的前提下去慢練。
慢練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主(復)調音樂時都應做到,一只手練習的同時聯(lián)想到另一只手所要彈奏的音。分手練熟之后,應該慢速雙手合奏。雙手合奏以作品大小來定,可以分小節(jié)來練,當遇到篇幅較大的樂曲時,就應劃分曲式結構來進行練習。如果難點練好之后還是出現(xiàn)問題,就應該把難點所在的小節(jié),以及它前后的若干小節(jié)連接起來,再次慢速練習。當樂曲所要求的感情、節(jié)奏、技術難點等問題解決以后,再逐漸回到作品要求的速度來彈奏。
四、訓練正確的手型
對于手型人們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不必刻意擺出完美的手型,即正確的手型是在雙手自然下垂時的手型;另一種觀點則是完美手型論,即放松的同時必須保持掌關節(jié)的支撐,手腕低于手掌關節(jié),胳膊并攏不架起、指尖觸鍵,手指回收并稍稍分開。
事實上有掌關節(jié)支撐,手指站立的手型,是必須在初學鋼琴時引起重視的。在放松的前提下,必須盡量保持正確的手型,同時要讓指尖站立起來,確保腕、臂、肩又或是全身的力量都能通過指尖傳送到琴鍵上。彈奏鋼琴就如人走路一樣,雙腿站都站不穩(wěn),更別談走路、跑步了。如果在學琴初期不注重手型,那么以后將會出現(xiàn),手指不能站立,趴在琴鍵上的情況,當遇到速度較快的作品時,手指根本不能跑動起來,彈出的音也是黏連在一起的,雖然彈出了音響,但是音樂形象將會大打折扣,猶如一張不清晰的照片一樣。
兒童由于骨骼正在發(fā)育,很容易擺出正確的手型,而成人骨骼已經完全長成,擺出正確的手型具有一定的困難。正確手型的擺出是以手腕來調整的,當強調正確的手型時,學習者并不是向內轉手腕來調整,而是出現(xiàn)架胳膊的動作以保持正確的手型,或者手腕在調整正確的姿勢時出現(xiàn),上臂緊張、手腕僵硬的情況,出現(xiàn)這些問題時,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放松,然后在放松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手型,然后再去彈琴。
五、結語
本文所提出的四個要點,是彈好鋼琴所需具備的,是基礎。不論學什么都該以基礎為重。在初學階段,教師應為學生打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樣的學生才是優(yōu)秀的學生,這樣的教師才是一名優(yōu)秀的鋼琴教師。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作者簡介:宋圓方(1990—),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二級音樂教師,碩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