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源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一個新的概念時,常會遇到一種很典型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很難透徹地把握概念。譬如在學習“加速度”這一概念時,學生也很仔細地聽了概念的講解。講完新教材以后,教師問學生:“你們有哪些疑問?”教室里沒有人提出問題。于是,教師就認為學生對教材了解了。可是,當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被喊到黑板前,讓他們把老師講的東西復述一遍時,他們的回答卻是一知半解,對教材并沒有清晰地理解。教師不得不重復地講解,并生氣的對學生說:“原來你們什么也沒弄懂,那為什么不把問題提出來呢?”
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提不出問題,并不足為奇。學生并未意識到他們對概念懂了還是沒懂,因為教師在講課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使學生明確地認識到:究竟什么是必須理解的,在學習該知識的思維過程中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應怎樣達到這一目的?本人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認為要使學生能透徹理解、掌握和運用新概念,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新概念講授前明確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新學習材料本身發(fā)生興趣,興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產(chǎn)生動力?!币虼?,教師在教學中先展示目標,既能引起學生注意,又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產(chǎn)生動力。例如在學習“速度”這一新概念前我想學生提出了一個生活中的問題:有兩輛汽車從同一地點同時向某災區(qū)運送物資,甲汽車三小時跑了126公里,乙汽車五小時跑了215公里,問誰先到達災區(qū)?學生七嘴八舌答案各不一致。最后我告訴了正確答案。學生提出疑問,你是怎樣判定的呢?在疑問中我向學生展示了“速度”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了要求,從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感到不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得安心,使學生的思維有了目的性,了解了這堂課必須掌握的內(nèi)容。
二、加強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怎樣使學生在教學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新知識呢?這也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我認為加強課堂中的學法指導是解決這一難題有效措施,因為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新概念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該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思考,使他們能夠獨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知識。根據(jù)我的教學實踐,要使學生識記的東西越多,就越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掌握知識。如果我們把傳授知識變成單調(diào)地、機械地往學生頭腦里“裝載貨物”,學生往往會很難記住所學的知識,就是記住了也根本不會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很多的教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困難:許多學生在小學里接受新知識很順利,而到了中學對新知識的接受卻變得愚笨、困難。學習對他們來說成了一種苦惱和沉重的勞役。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就在于當學生的頭腦需要考慮、沉思和研究問題的時候,教師卻直接告知了結果,這樣表面上看學生腦力勞動變得輕松,然而實際上卻是他們掌握知識變得更困難了,這就好比是給聰明伶俐的頭腦做催眠,使它變得遲鈍起來。
近年來,我嘗試進行了“課堂目標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每堂課中體現(xiàn)學法指導。教案中把學生放在主題位置,克服了學生死學、教師硬灌現(xiàn)象。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的雙邊活動,使學生對知識的學會轉變?yōu)闀W,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知識的能力??梢姡崆跋驅W生“展示目標和學法指導”是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一項有效措施,也是實現(xiàn)學生的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