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新江
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體教職工不懈的追求。沒有高的教育教學質量,就談不上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察布查爾縣高級中學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面采取如下做法。
一、指導思想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方向
學校根據(jù)察布查爾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教育管理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學生來源狀況,從實際出發(fā),定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目標、措施,指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作。
二、規(guī)范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
提高質量的關鍵在于學校的管理是否到位,樹立從嚴治教、從嚴治校的理念,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一是強化教學常規(guī)。抓好教學常規(guī)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基本要求(試行)》的要求。開齊開足課程,落實教學工作“五認真(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認真作業(yè)布置與批改、認真輔導、認真考試和評價)”。二要加強學生管理。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嚴格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發(fā)揮學校團、少先隊、學生會組織教育管理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三要加強督導檢查。為政之要,貴在務實,重在落實。再好的管理制度不抓落實也會落空,督查督辦是確保政令暢通及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的重要手段,是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落實好工作的有效措施,所以一定要注重平時的督辦檢查、評比、總結等環(huán)節(jié)。
三、教師隊伍的素質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
沒有一支思想過硬、作風優(yōu)良、業(yè)務精通、關愛學生的教師隊伍,就無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不能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一要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打造“四有”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對黨絕對忠誠。嚴肅教師管理,對工作態(tài)度差、體罰和歧視學生、工作責任感不強的老師要予以批評教育,對嚴重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行為要予以嚴厲查處,堅決清除教師隊伍中的“兩面人”。二要積極為教師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和空間,打造名師隊伍。加強校本教研、師徒結對,選派教師參加各種教學觀摩培訓,走出去,請進來,通過學習、培訓,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得到更新,教學方法得到改變,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保障。
四、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引領
深入開展教科研,是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教學研究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一要加強教研隊伍建設。教研教改是教育的生產(chǎn)力,是教師轉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壯大青年新秀、骨干教師、拔尖人才團隊。要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充分發(fā)揮他們對老師的教育教學管理、指導、服務的職能;要加強學校教科處建設,選派熱心教研、能力強水平高的教師專門負責本校的教研教改工作;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責任制,真正做到教研工作為教育教學服務,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服務。二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在經(jīng)費上予以支持,進一步抓緊抓好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學校、教科處、教研組要結合學校辦學條件、師資結構、教學實際廣泛開展教學比武、論文評比、課題研究、教師論壇、教學反思、案例分析、課件評優(yōu)、說課比賽、聯(lián)盟學校同課異構、校本教材開發(fā)等豐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動,教科研要以“構建有效課堂”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研平臺,讓教研成為教師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人人參與教研,個個投入教改的良好局面。
五、高效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始終是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靠課堂。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開放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模式最難把握的還是在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確保每一節(jié)課課堂“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核心是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以“限時授課、合作學習、踴躍展示、全體達標、控制負擔”為基本要求的高效課堂
六、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撐
教育信息化是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手段。一要完善“三通兩平臺(寬帶網(wǎng)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wǎng)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工程。完善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全面推進“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wǎng)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成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大力建設校園網(wǎng),使學校逐步向數(shù)字化校園邁進。建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引進內地先進教育資源,建成與發(fā)達省區(qū)學校間學習、培訓、交流的橋梁,形成有效共享的教學資源。二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信息化培訓,增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意識和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的進程中起到積極作用。三要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資源深讀融合,深化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備課、授課、教研、考核等環(huán)節(jié)的應用,深入開展“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促進所有教師都能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全面提高信息化教學設備的使用效率。
七、制度建設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形成和完善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機制、獎懲機制,確保學校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二是要以評價為導向。教育評價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我們要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扎實有效的評價,充分發(fā)揮教育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的功能,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和學校對教師隊伍的管理,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目的。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曾經(jīng)提到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學、理想的德育、理想的老師等。其實理想與現(xiàn)實是何其之遠。教育的明天在哪里,其實就在今天。那我們的今天為明天該做些什么呢?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