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生
《把學(xué)校交出來》一書是中國青年報資深教育記者李斌的得意之作。李希貴老師稱贊李老師是“滿懷深情寫教育”。也許正是因?yàn)檫@“深情”的滋養(yǎng),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使人感動,每一個思考都讓人震撼!
捧讀《把學(xué)校交出來》一書,感覺書中的人物都很立體鮮活,每一個人物熱愛教育的赤子之心跳動的都是那樣強(qiáng)健有力?!白蠲琅處煛睆堺惱虻墓适赂墙o了我無限的感慨。老舍先生說:“教書有它的苦惱,但也有它的樂趣。及至教慣了書,即使不提什么教育神圣的話,一個人也不愿離開那些可愛的陽光的面孔,那些用自己的心血澆灌過的花草。”張麗莉老師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給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解。
張麗莉老師說:“從教兩年來,我已漸漸明白,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有作為的學(xué)生?!笔堑模瑦凼侨祟惞灿械那楦?,但愛自己的子女那是老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如果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愛,而且是愛別人的孩子,那這個人的背后一定是有光的。張麗莉老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卻挽救了兩個鮮活的生命,教語文又做班主任工作的張老師無愧于“最美女教師”的稱號。
張老師的事跡給了我巨大的震撼,讓我反思什么是“愛”?老舍先生說得好:“父母眼中如果有丑陋的兒女,人類即使不滅亡,社會也會減少很多的人?!笨梢姁凼且环N責(zé)任,是沒有辦法不往自己身上攬的,教師的工作也大抵如此??扇绾稳?,并且讓別人感受并認(rèn)可這種愛,就成了一門藝術(shù)。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更是民族的春花,荷擔(dān)如此,是不敢有半點(diǎn)懈怠茍且的。用心血澆灌的花草,回報的自然是覆池的圓影,繞岸的浮香,晴美的日光。2011年,張麗莉老師成為學(xué)?!白钍軐W(xué)生歡迎的老師”,便是愛結(jié)出的美麗的果實(shí),對其“麗莉姐”的昵稱就是喜愛張老師的具體體現(xiàn),因?yàn)閺堺惱蚶蠋熃o予孩子們的是“母親般的愛”。
如果把教育看做一片田園,孩子是那姹紫嫣紅的花朵,老師是其中的園丁,那么每一個躬耕在教育田園里的教師都要堅定“人勤地不懶”的信念,把自己的教育工作當(dāng)做一份事業(yè)來做。像張麗莉老師一樣,“拿著微薄的薪水,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xué)生身上,享受著教師這個職業(yè)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勞作在教育的田園,慢慢地和孩子相處久了,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淳。也只有在這份教育的純粹里,才能純粹地咀嚼教育的心事,掰開揉碎地探尋育人之道,冬夏長青地教書育人。
去年兒童節(jié),張麗莉老師在自己的微博上自我評價:“以我的心理年齡,我可以在今天過年?!倍嗝春唵沃卑椎恼Z言,擁有一顆童心的人,一定是一個純粹的人。
“童心”之于成人,明末杰出的思想家李贄認(rèn)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實(shí)際上只是表達(dá)個體的真實(shí)感受與真實(shí)愿望的“私心”,是真心與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據(jù)。這位思想家在《童心說》中指出:“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fù)有初矣。”是呀,一個人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個真人的資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誠為本,就永遠(yuǎn)喪失了本來應(yīng)該具備的完整的人格。我想張老師就是一個具有“童心”的人,也正是因著這份童心,張老師的人格才變得崇高,世間俗事才會變的簡單。也正是因著這份簡單,在橫禍飛來之時,張老師面對生與死的抉擇,做出了一個“簡單”的選擇:犧牲自己,保護(hù)孩子!
無怪乎人們說,孩子擁有簡單的快樂。念及張老師的行為,我對這句話包含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人生越簡單,快樂越無限。簡單的人才容易快樂,而快樂是可以讓人歡歡喜喜地投入工作的,可以哼著小曲,一路前行。也許,正是因?yàn)檫@份簡單的快樂,當(dāng)我們遇上風(fēng)大雨狂的教育天時,我們才充滿了直面一切的勇氣,擁有了打破一切不盡如人意的利器,哪怕要冒著生命危險。
失去雙腿的張老師仍然笑靨如花,因?yàn)閺埨蠋煛坝憛捵约捍嗳醯臉幼?,不管怎么樣,都要開心的過好每一天”?!把胍曉u論員白巖松說,最美的女教師就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風(fēng)景,他的每一個舉動,讓這個在人心或者道德上有些問題的世界,充滿希望?!笔堑模M管生活有時會像《神曲》:它有天堂,也有地獄;它有神樂,也有血池;它有帶翅的天使,也有三頭的魔鬼。在這光暗之間,忠邪并存,變化錯綜的萬花筒里,有心胸的要用獅一般的勇氣,把自己放在光明的那一邊,把火炬投向黑暗處。把全民族的心都照亮的時節(jié),我們才算完成了大時代的偉大工作??蓪?shí)際上,人是不容易克服他的私心的,就如愛心是難以完全向別人敞開的。只有活在大時代里的平民英雄,因?qū)ぷ鞯耐度霟釔鄱鼌s了自己,拋棄了原始的私欲雜念,成為背后有光的人物。反過來,我們的時代也正是因?yàn)橛辛诉@樣的人物,人心才不會蒙塵,風(fēng)氣才會更為清新,才會使得“平日潛藏在人們的心中的愛被激發(fā)出來,在短短的十幾天里……老師、學(xué)生、幼兒園的小朋友、退休工人、企業(yè)老板、農(nóng)民工、游客、拾荒者——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職業(yè)的人帶著鮮花和祝福,紛紛走進(jìn)……張麗莉愛心接待室”。張麗莉以高貴的人格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光榮,更譜寫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教師贊歌。由此我想到,也許大時代的意義并不在于敵人炮火的猛烈,我們敢于抵抗,而是在于用我們的愛和信仰,滌蕩那蒙塵的心靈,使每一個人如浴春風(fēng)。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我想張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我深信,每一個被張老師事跡感動的人,都會以最大的努力,以肯拼命的決心,來打開一條愛與信仰兼全的路子,給孩子們奉上“整個春天”。只有這樣才不負(fù)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不負(fù)李斌老師撰寫張麗莉事跡的初心,而這也正是張麗莉老師事跡的最深意義!
(作者單位:巨野縣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