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衛(wèi)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們的課堂教學從關注教材,到關注學生,再到關注課堂教學方式。對關注教材和關注課堂教學方式,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一線教師,在這兩方面都已經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然而對關注學生、如何關注學生的研究還顯得不夠。要想讓課堂真真正正實現(xiàn)“教師——教材——學生”三位一體,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關注學生,那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就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蹲下來,走進學生中間,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心里真正需要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精神和學生樂意接受的。
【關鍵詞】 課堂教學設計;走進學生心理;課堂教學實施
一、從三種課堂教學現(xiàn)象觀察來看,我們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與學生心理需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1.課堂是思維碰撞、知識生成、師生交流的場所,更是教師通過課堂設計與實施走進學生心理的關鍵平臺
當前我們一些年輕老師不注重研究教材,不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課堂的高效性,他們的課堂高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有的老師在課前找了幾十個相關的題目,編排成課堂教學實例,在一節(jié)課中帶著學生不留一點空隙地練習。細算一下,這些老師一節(jié)課45分鐘講練20多道題目,平均不到兩分鐘一道練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心理需求會越來越遠。高效課堂不高效,課堂不是學生能力展示的平臺,不是師生交流的場所,不是學生思維碰撞、知識生成的主陣地,而變成老師唱獨角戲和炫耀的資本,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是高效而是搞笑,根本就沒搞清課堂教學的真正所在,由此可以看出當前我們的課堂設計和教學實施與學生的心理需要嚴重脫離,使我們的教學事倍功半,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知識的生成、規(guī)律的揭示由學生探索得出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老師在問題呈現(xiàn)以后,并不是留給學生討論探究或啟發(fā)學生思考,而是為了追求所謂的高效,課堂上直接把解題規(guī)律告訴學生(填鴨式)。我身邊有這樣一位老師,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優(yōu)課評比活動前,我和他交流時指導他要少講,多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多讓學生發(fā)揮。但我們這位老師固執(zhí)得很,一節(jié)復習課安排了近30道題目,而且他說了,這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這些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總之,他事先設計的課堂例題沒有一個能去掉的,以他的自信,完全可以在一節(jié)課上完成,結果一節(jié)課上下來很糟糕,只完成了他所設計的三分之一。我們的這位老師課后直咂嘴,說學生不配合,一節(jié)課上沒有學生發(fā)言啦等,他還特別強調后面非常精彩的部分沒上到,要不一等獎非他莫屬。我認為他沒上完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否則學生如何接受得了?要知道學生不是機器,他們需要消化,需要觀察與思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數學問題中所體現(xiàn)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由老師告訴學生呢,還是由學生在自主探究和與同學合作交流中探索而得呢?究竟學生心里是否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直接告訴他們?這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關注學生嗎?
二、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走不進學生心理,問題癥結在哪里
對于以上種種現(xiàn)象,它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我們的一些老師不理解課堂教學的主體究竟是我們老師還是學生,不明白課堂究竟是老師個人表現(xiàn)的舞臺,還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平臺。這部分老師對課堂教學本位的認識嚴重偏差,沒從一節(jié)課的教學和設計如何走進學生的心理,如何讓學生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心理接受并樂意學習方面思考。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走不進學生心理,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問題一:我們教師對教育理論嚴重匱乏,對教學理念嚴重不足。課堂教學主體究竟是學生還是老師?課堂教學究竟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還是我們教師的經驗傳授?看到以上幾種現(xiàn)象,我們很啞然,在課堂教學改革進行這么多年,我們課堂教學中依然有這類現(xiàn)象,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問題二:我們教師課堂教學究竟是對自己所設計課堂教學實例負責呢,還是對學生負責呢?是對自己的教學任務負責,還是對學生的發(fā)展負責呢?這些問題正是這一類現(xiàn)象所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三:課堂教學中,我們留給學獨立思考的空間太少,課堂教學中教師找不準自身角色地位。課堂出現(xiàn)問題時是我們教師快速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進行解答還是留給學生進行思索,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而這些問題不正是我們在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中所提出來的嗎?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沒有解決呢?
俗話說,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沒錯,但通過以上幾種現(xiàn)象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僅僅有知識、有水平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我們教師掌握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韓愈說道“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很顯然,古人已經認識到教師教學應重在“傳”上,那么作為當今現(xiàn)代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在“傳”的方法上多下功夫。
教學設計與實施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能從學生心理需求入手,教學不能走進學生心理,很顯然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是不受學生歡迎的,更談不上教學效果。我們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只有貼近學生,只有走進學生心理,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教學。我們只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從理解學生入手進行教學設計,我們的數學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
【參考文獻】
[1]梓沫.讓教學走進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心理[J].教學設計——雜談,2012.
[2]謝軍.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J].大眾心理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