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爍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懸梁刺股》這個故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孫敬,他學習非常刻苦。到了晚上,為了防止自己在學習時打瞌睡,他就用繩子把頭發(fā)綁在房梁上。每當困了一低頭,繩子牽住頭發(fā)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繼續(xù)讀書。戰(zhàn)國時期,也有一個像孫敬一樣認真學習的人,他叫蘇秦。因為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做學問,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發(fā)憤圖強,努力讀書。在感到瞌睡的時候,他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猛然清醒后繼續(xù)讀書。
讀完之后,我不禁十分感慨。現(xiàn)在這個社會,能這樣刻苦的學生太少了。很多同學總是抱怨作業(yè)多,作業(yè)難,一遇到困難就想著在網(wǎng)上找答案、從同學那抄答案,哪里有死磕到底的認真和執(zhí)著??!
不過,這樣的人雖然少,但還是有的。我發(fā)現(xiàn)我的班里就有一個如孫敬和蘇秦一樣認真學習的人,他叫李少涵。有一次下課,李少涵被一個同學撞倒了,手腕受了重傷,手上打了一層厚厚的石膏。即使這樣,他休息了幾天就來上課了。他的臉色蒼白,眉毛擰在一起,偶爾碰到了受傷的手,就會疼得“嘶”一聲。每當看到他疼痛的表情,我的心也好像被揪了一下。但他堅持學習,每天都是第一個到班里,最后一個離開,手受傷了也依然如此。
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了,便問他:“你的手受傷了,怎么不在家多休息?”他笑著對我說:“我已經(jīng)落下很多課,再休息就跟不上別的同學了?!?/p>
每天上課時,看到他在那認真聽講,邊聽邊記,我就仿佛看到了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身影。
新時代的我們,雖然不必“頭懸梁,錐刺股”,但他們那種刻苦學習的精神仍然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他們這樣,克服外在的阻礙,發(fā)奮讀書,將來一定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如果全民族都有這樣頑強的學習精神,一定能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