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倩
摘要: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任何一種畫種都有其獨特的技巧和表現(xiàn)技法,大漆藝術的技法多種多樣,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內容。不同的技法和方式在作品中表現(xiàn)的效果和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同的,漆畫由于技法的多樣性,有其獨特性應用于現(xiàn)代漆器中。我國對于大漆的運用雖來源悠久,但是漆器裝飾作為一個獨立造型形式的產生時間不算長,作為一個獨立畫種表現(xiàn)技法的成熟性其技法的研究有利于加深。文章主要闡述了描飾技法的幾種類型以及漆器裝飾設計的應用,同時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來研究,對這些作品運用的技法進行分析,整理出系統(tǒng)的論證,進而表達描飾技法對于現(xiàn)代漆器設計表現(xiàn)的重要性,希望能夠深化大器描飾技法在設計領域的更多運用。
關鍵詞:大漆藝術;描飾;技法表現(xiàn)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3-0124-02
1 繼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漆器工藝的必要.性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融入中國文化,它正慢慢地侵蝕著當代中國人,尤其是年輕的中國人思想和行為。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逐漸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年輕人對藝術追求也逐漸轉向國外的奢侈品藝術。為了讓我們這一代人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要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工藝技術。傳統(tǒng)手工藝品具有獨特的魅力,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積極的能量。漆器繪畫工藝作為傳統(tǒng)手工藝品,既有其物質屬性,又有精神屬性;既有商品屬性,又有文化屬性。漆器工藝作品總是能給觀者傳達一種時代的風貌,保存時間極久,代表了中國雅致的奢侈品。
2 漆器裝飾設計中的描飾技法
中國古代的漆器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xiàn),經過了歷朝的發(fā)展,中國的漆器工藝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且中國漆工藝中的描金、熗金工藝對日本的漆工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漆畫是藝術家們利用天然大漆作為原材料,并結合了我國傳統(tǒng)的髹漆工藝,逐漸吸收現(xiàn)當代其他畫種的特點的新畫種。漆畫與其他畫種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使用的工具和創(chuàng)作的媒介具有獨特的屬性,因此我們對于漆畫的研究離不開對漆畫創(chuàng)作技法的研究。
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陰陽”之分,在《髹飾錄》中提到“稠漆寫起,于文為陽者,列在于此”Ill0意思是指用筆蘸稠漆,在器物上畫上所需要的花紋,待漆干后,花紋比原本的漆地要高。這種技法方便實用,我們通常運用描飾技法表現(xiàn)出細膩的效果。下面就對幾種描飾技法進行分析。
2.1 描金法
描金又名泥金畫漆,描金的做法是在打磨推光完成的漆地上用透明漆或者色漆,薄描在器物表面,放入陰房,等待漆將要干燥的時候,用棉花球蘸上最細的金粉或者銀粉,輕輕的刷在花紋上。
2.2 描漆法
描漆,意為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漆繪制花紋的做法。我們在進行描繪時可以使用單一的色漆,也可以多種色漆混合,可以繪制單一的線條,也可以點線面結合。描漆所畫出的紋理有些是細勾出來的,還有一些是刻出來的,二者被稱為“黑理鉤描漆”以及“劃理描漆”。
2.3 描油法
描油就是指用油替代漆,繪制花紋的做法。由于大漆材料的限制,很多顏色無法用大漆調和出來,而油可以調出許多大漆無法調和出的顏色。使用油來作為調色材料。
2.4 描金罩漆法
《髹飾錄》中在描金罩漆的部分中提到“描金罩漆,黑、赤、黃三糙皆有之,其文與描金相似。又寫意則不用黑理。又如白描亦好?!边@段話可以解釋為描金罩漆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是黑糙描金罩漆,意思是在漆地上描金畫出金色的花紋,然后在金色的花紋上使用黑色描繪出紋理,再在表面罩透明漆;第二種是赤糙描金罩漆;第三種是黃糙描金罩漆。
3 漆藝設計中對描飾技法的應用
3.1 傳統(tǒng)漆器裝飾中的應用
由于古代技術的限制,像天藍色、白色等色彩無法用漆調和出來,必須使用調和了色粉的桐油來繪制。所以描漆也同樣可以使用油色。用油調色時,往往要加入色粉,所以有“粉澤”一說。在畫面中,白色和淺色的部分是很難用漆調出的,往往使用油色替代漆色。同樣的,我們描漆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使用描這一手段,同樣可以使用刻劃的方法來表現(xiàn)花紋的紋理和陰陽之分。描漆的時候我們?yōu)榱私o畫面增添色彩指向,往往會以漆粉作為輔助材料,在描畫色漆之后用筆將干燥的漆粉掃進花紋里,這樣的出來的效果給花紋添加了更多的顏色,使得畫面更加豐富。
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了一件屏風,也是一件典型的描油技法的實際例子。屏風上的裝飾性漆畫用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手法去表現(xiàn)了故事內容。包合有烈女、孝子、高人逸士、等等,體現(xiàn)了墓主人生前的思想意識和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信仰,具有典型的民間傳統(tǒng)特征。整個屏風以朱漆為地,使用了灰藍色、白色、青綠色、橙紅色、黃色等礦物質色料,與油調和在一起進行作畫,描繪的內容先用黑色漆細勾出輪廓,人物的皮膚使用白色色料,黑漆勾勒人物的五官。由于礦物色料與油調和而成的色彩保存時間不如天然大漆長,而且屏風的表面沒有罩漆,所以屏風上的漆畫已經脫落。
描金罩漆的使用在清代尤為廣泛,例如有清初花紋龍紋大箱,箱蓋頂開光,箱子的中間畫了牡丹和海棠,箱子外部的四個角都畫了纏枝蓮紋。箱子的正面和兩個側面分別使用纏枝蓮紋作地,上面畫了雙龍。箱子的背面畫花卉,正面的銅飾使用了鎏金工藝細刻龍紋,兩側的銅環(huán)也有鏤空的裝飾。花紋是在朱漆地上用大漆描繪出花紋,在貼金后,使用黑漆在金色的花紋上勾出紋理,最后統(tǒng)一罩上透明漆。龍的形象長喙細身,是一件優(yōu)秀的描金罩漆器工藝品。
描金罩漆經過發(fā)展,產生了識文描金。識文描金是用稠漆堆畫出花紋,再貼金的過程。識文描金在日本被稱為蒔繪,大致是在隋唐時期是由中國傳往日本,我國的描金主要是用金箔銀箔粉,而蒔繪多用丸粉。蒔繪是在中國描金技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了自身的技法水平,同時又反過來影響著中國的描金罩漆技法。
3.2 現(xiàn)代漆器裝飾中的應用
描金在漆畫創(chuàng)作上的運用可以喬十光的《新竹》為例,畫面描繪了新竹欣欣向榮,蓬勃生長的景象,將竹葉以幾何形態(tài)歸納在一起,畫面分割和諧有序,生動的表現(xiàn)出了竹葉隨風飄舞的生動姿態(tài)。畫面摒棄了綠色這種原本屬于植物的色彩,而是將畫面的重心放在畫面的構成與金銀材質所形成的美上。藝術家使用描飾的技法,用金色繪出修竹,用銀色繪出飛鳥,整幅畫面的黑色、金色、銀色,和諧統(tǒng)一像我們展示出了黑漆之深邃,金銀色之色澤。
《髹飾錄》中提到“細勾為陽,疏理為陰,或黑漆理,或彩金象”。這句話解釋了我們在描繪時通過疏密來表現(xiàn)花紋的紋理。細勾是指用漆勾出花紋、貼金之后,所繪紋理高于漆地。而疏理則是指我們用“刻”的方式劃出紋理來,“刻”出來的花紋比描繪出來的花紋要低,所以被稱為“陰”?!昂谄崂怼眲t是指在金色的花紋上再用黑漆勾出紋理的做法。而“彩金象”則是指使用金陰粉刷花紋時,使用不同顏色的金屬粉,即產生不同顏色的花紋。
描金技法除了以上提到的幾種方法,還有“渾金漆描金”,意思就是在純金漆的器物或者漆面上面再次畫上金色花紋的方式。這里說的“渾金漆描金”又分為兩種做法:一是用填金的方法,在金漆地上刻畫出花紋,再使用與底不同顏色的金箔粉填進花紋里;另一種方法是暈金。就是使用不同深淺的金箔粉,從花紋的內部有規(guī)律的往外部暈染開來,這種描金效果加深了花紋的生動性?!皽喗鹌崦杞稹弊畛S玫姆椒ㄊ窃诤谄岬厣鲜褂媒鹕珌頃炄荆@樣出來的效果最內層金色顏色重,往外逐漸變淡,一層一層的疊加,由深變淡又由淡變深,這樣層層疊加,彰顯出陰陽深淺的變化,這種技法被北京的匠師稱為:“搜金”。
吳守端先生創(chuàng)作的漆畫作品《玉立》,這是一幅典型的使用了描金技法里暈金的方式來繪制的。但是與傳統(tǒng)的暈金不同的是,吳守端先生的暈金是她獨創(chuàng)的無勾勒暈金漆畫。傳統(tǒng)的暈金是先用金線勾勒出輪廓再進行填色,而吳守端先生的無勾勒暈金是先將圖案用漆描繪出來,在漆將要干燥的時候,將金粉慢慢的暈染于圖案上,展現(xiàn)出圖案的陰陽變化和肌理感。吳守端先生的暈金漆畫還加入了銀、銅、鉛粉末,產生了五種不同的色彩,達到了富麗多彩、典雅沉靜、回味無窮的畫面效果。
吳守端先生將變“描”為“暈”,靈活地運用了漆與金的特性,嚴格細致的描繪對象,巧妙地使用了光與透視的關系,并且利用了工筆平涂和圖案相結合來表達藝術家對事物的內在感受。
4 總結
漆器的藝術語言離不開材料和技法的表現(xiàn),描飾技法以創(chuàng)作思想相互融合貫通于設計中,以及漆器自身所具有的不確定因素產生的肌理效果,都是在創(chuàng)作中的良好輔助。我們要利用好描飾技法并開拓創(chuàng)新。我們不能僅限于一種技法,而是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新技法、新出路。經過五十多年的探索,中國從古代漆藝中產生了技法新應用,所以我們不能脫離漆藝這一母體,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必須發(fā)展自己。漆畫是一個十分注重技法的畫種,漆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構思很多時候都依靠著制作過程逐漸明朗,作者的構思產生了獨特的畫面,而技法是使我們實現(xiàn)構想的橋梁。描飾技法作為漆器技法里的一個小的部分,以其實用簡單的特點,與我們的漆器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深的聯(lián)系,同樣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深入。
參考文獻
[1]王世襄.《髹飾與理》解說[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60.
[2]薛明偉.漆畫的當代性——論當代語境下的漆畫創(chuàng)作[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0.
[3]黃成.髹飾錄圖說[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4]文秀軍.傳統(tǒng)材料的當代轉換[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5]王向陽,陳銳,陳圣謀.當代漆畫[M].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0.
[6]吳熹詮.漆畫教程[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
[7]隋拯.材料與技法叢書[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