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琰
[摘? ? ? ? ? ?要]? 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步驟、教師教學時要遵循的原則、教師的教學手段、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要求等五個方面對認知圖式理論指導下的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進行初步探究,并以實驗的形式讓研究落到實處。得出將認知圖式理論運用于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后將有利于優(yōu)化口語課堂教學、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的結論。
[關? ? 鍵? ?詞]? 認知圖式理論;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6-0032-04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三大素質: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交際。”美國社會教育家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于他的專業(yè)知識,85%取決于他的口才和人際交往能力?!贝蟛糠种新殞W生畢業(yè)后從事旅游、營銷等基礎服務行業(yè),需要借助語言載體與不同階層的服務對象進行溝通,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所以,對中職學生而言,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yè)技能,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正是中職語文口語教育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
一、中職語文口語教學現(xiàn)狀
(一)中職學生口語交際現(xiàn)狀
中職學生大多語文素養(yǎng)較薄弱。在初中時,他們因為成績的原因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同學的尊敬,被批評、嘲諷是“家常便飯”。在家里,家長也多以批評教育為主,甚至采用粗暴、簡單的打罵教育。還有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過分放松,對孩子的言行放任自流。這些原因導致很多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方式簡單,常常一言不合就粗口相向。
(二)中職語文口語教學現(xiàn)狀
長期以來,口語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受人忽視的項目,在考試大綱中所占的分值也不高。中職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口語素養(yǎng)、文化課不受重視等多種原因對口語教學就更為忽視。
1.語文課少,語文口語交際課更少
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呈“專業(yè)課為主、文化課為輔”的格局。在普通教育中一直是主課的語文課被縮減為每周三節(jié),如果碰巧所上班級進行考工訓練,那么這周的語文課還會被停課。以我校為例,每周的教學時間為32課時,其中專業(yè)課占18課時,語文僅占3課時。語文教師要在完成教學大綱之余再分出課時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就更為困難。
2.語文口語交際評價形式單一
中職語文口語交際的評價是通過筆試的形式完成的。題型為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根據(jù)情境撰寫對話,分值在3分左右。這類題型在??贾泻苌俪霈F(xiàn),在會考中也少見蹤跡。若考試大綱有要求,教師會在考前采用突擊的方法進行復習。
3.缺少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教學探究
從現(xiàn)狀看,對中職語文口語交際的研究較少,大多為理論性研究,有關教學實踐、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訓練成果或論著較少。語文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也缺少口語交際教學方面的專題培訓。教師也因學生口語基礎薄弱、沒有優(yōu)質訓練資料、考試大綱不重視等原因缺乏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深入探究。
二、認知圖式理論的內(nèi)涵
(一)認知圖式理論的含義
認知圖式理論認為,人的一生要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大腦中圍繞某一主題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定的知識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認知圖式理論研究的就是知識是怎樣表征出來的以及關于這種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識應用的理論。
(二)認知圖式理論的實質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將所學知識輸入自身已有的知識體系,在認知圖式的動態(tài)作用下對新學知識進行識別、理解、加工、存儲并重構認知系統(tǒng),再進行提取、運用將其轉變?yōu)檫\用技能的過程。
我們將認知圖式與中職語文口語教學相結合,學習過程就可以被理解為輸入話題,通過調動自身知識庫中有關于話題的背景知識、語法知識,激活已有認知圖式,對話題進行識別、理解、加工、存儲并重構認知系統(tǒng),提高自身口語交際能力,輸出高質量的語言信息的過程。
三、認知圖式理論在中職語文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操作步驟
1.準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口語交際現(xiàn)狀、性別、專業(yè)等因素。以汽修專業(yè)三年制班級為例。該班為純男生班,入學成績較低,多數(shù)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學生的日??谡Z交流多選擇較粗魯?shù)恼Z言,常常帶有一些“國罵性”的詞匯。語文教師在為該班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設置大量環(huán)節(jié)用于糾正學生的語言思維、用語習慣和粗魯?shù)闹w語言。
2.輸入。學生輸入信息后,利用原有圖式對信息進行識別、理解、加工、存儲,進行語言建構,為后面的口語輸出環(huán)節(jié)做準備。學生輸入的信息必須經(jīng)過教師的有效篩選。在信息輸入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對輸入信息進行有效整合。
3.內(nèi)化。內(nèi)化過程分為兩方面:(1)獲取知識。學生根據(jù)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由淺入深,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如詞匯的識記、語法的運用以及句型的使用等,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獲得語言知識。(2)運用語言。學生通過圖式對知識進行語言建構,組織有效的真實語言輸出。
4.輸出。該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獨立完成該項任務,能流利和準確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學生還要注意所處情境對人員的語言要求,語言環(huán)境和交流對象的變化,肢體語言的要求等。
5.評價。評價分為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評價中應更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評價要細化,從語音、語調到眼神細節(jié)都要囊括其中。大部分中職學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特點,所以評價也應以鼓勵為主。
認知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并在循環(huán)中不斷提高的過程。所以,這五個步驟呈現(xiàn)一種不斷循環(huán)的模式,如下圖所示。
(二)需要遵循的原則
認知圖式理論運用于中職生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在各種真實情境中完成口語交際任務,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教學時需遵循以下原則。
1.真實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或是未來所從事行業(yè)的實際狀態(tài)相結合,做到所教語言知識切實可行,所提供的教學語境真實存在。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運用,還可加深學生對未來所要從事行業(yè)的了解。
2.目標性原則
認知圖式理論認為為了使教學更有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什么,如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語音的,那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為了完成該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具體要做什么,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完成教學任務后的結果又是什么?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才能更具可操作性。
3.階段性原則
認知圖式理論認為課堂上的教學應呈“相依性”,即教學設計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大部分中職生對學習本就有畏難心理。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勢必會改變學生長期以來的部分用語習慣,教師想在短時期內(nèi)通過訓練糾正學生的口語問題,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不僅不可行,還會讓大部分中職生產(chǎn)生退卻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分階段,對每個階段的學習成果進行充分鞏固,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4.互動性原則
認知圖式理論認為,頻繁的互動交流可以增加知識和語言輸入、輸出的機會,并達到最佳效果??谡Z交際教學中,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提問、回答問題、詢問他人。學生還可以在互動中學會根據(jù)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與現(xiàn)實社會接軌。
5.鼓勵性原則
大部分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不完善是因為不夠自信,不敢表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要多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這樣才能推動“以自信促興趣、以興趣促學習、以學習促輸出、以輸出促自信”良性的教學循環(huán)過程。
6.專業(yè)性原則
不同的專業(yè)有不同的行業(yè)用語要求。同一專業(yè)從事不同的工種也要求具備不同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jù)各班的專業(yè)特點和所涉及的工種,盡可能多樣化地給學生模擬口語交際訓練情境。
7.提高性原則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要訓練學生通過整合各種生活知識、生存知識和專業(yè)知識,全面提升自身能力。讓學生認識社會生存的不易,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文明用語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學生提高自身品德修養(yǎng);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勇敢表達,才能提高自信心及自尊感。
(三)教學手段
在中職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的多參與、敢參與、能參與、樂參與對學生遵循認知理論,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調動和保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采用形式多樣的手段進行教學。以下是幾種最常用的教學手段。
1.講授法
教師通過口語表述、板書連貫地向學生講授基礎知識,講解語音的發(fā)音、朗讀、交流等口語表達的要領和技巧。這種教學手段多用于信息輸入階段。
2.演示法
演示法用于訓練初期。教師通過自己示范或通過現(xiàn)代化視聽手段幫助學生直觀感知,領悟口語表達的基本技巧。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行信息整合,更新知識體系,為知識和信息的內(nèi)化定下輸出標準。
3.練習法
練習法運用于口語輸出階段。形式主要有模仿訓練、獨立訓練、小組訓練、角色扮演、競賽訓練等。練習的情境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學生通過練習進行嘗試學習和提高口語能力。
4.競賽法
開展競賽是對認知圖式中輸出環(huán)節(jié)的最好檢驗??梢耘e辦演講、朗誦、辯論、知識競賽、戲劇表演等各種競賽讓學生進行口語輸出訓練,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訓練中。這種競賽要定期舉辦,要按專業(yè)、年級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
(四)評價體系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使用頻率較高的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1.基于認知圖式理論的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就是在對學生作評價時,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掌握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表現(xiàn)出的發(fā)展?jié)撃艿冗M行的評價?!?/p>
形成性評價方式包括學生學習的心得、學習活動的情況記錄、小組合作的總結體會、教師觀察學生表現(xiàn)的記錄、學生階段性的自評報告等。
由于認知圖式理論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完成訓練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信息整合、內(nèi)化及最后階段的口語輸出表現(xiàn),所以基于認知圖式理論的評價方式與形成性評價的基本理念是吻合的,具體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學生自評
現(xiàn)代教育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其中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自評是學生對自我語言能力的評估,自評的過程是內(nèi)省的過程。自評標準可以師生共同商議,要注意具體性且可操作性。
(2)學生互評
人民教育學家葉圣陶早就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如何改,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養(yǎng)成改的能力。學生互評就是學生參與對他人表現(xiàn)的評價。這種方式一般在某個口語交際訓練活動結束后,通過給評語或是評定等級的形式進行。同樣,評價標準要具體、操作性強。
(3)教師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不只關注教學的結果,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評價,或向學生示范,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模仿、反思自己的問題、使自身的認知圖式形成更良好的互動和循環(huán)。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珍視學生寶貴的學習積極性,多采用肯定、鼓勵、表揚的方式。
2.基于認知圖式理論的終結性評價
現(xiàn)代語言測試理論專家認為,語文測試方法應強調試題的實用性,強調應試者輸出的語言和試題中的語言使用者需要表現(xiàn)的特征一致。因此,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訓練中,終結性評價的題型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形式。
(1)回答問題
這一形式主要測試學生最基本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反應速度。不足的是它局限于提問的范圍,對使用語言的情境要求不高,學生發(fā)揮的余地小。
(2)角色扮演
學生根據(jù)情境進行互動式表演??梢允菐熒g的交談,也可是生生之間的交談??疾閷W生的口語準確、流利程度和行為是否得體、規(guī)范,是否符合題目要求。
(3)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也是口語交際測試常包含的內(nèi)容。自我介紹是中職生訓練面試時必備的題目之一,包含學生的真實情況,是最真實的口語交際活動。
(4)小組討論
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試題的話題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語言正確流暢、觀點明確、表達清楚,語言富有邏輯性。同時,還要注意與組員情感和觀點上的互動。由于是學生之間討論,環(huán)境相對輕松,學生心理壓力小,容易發(fā)揮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對教師的要求
在中職學校中,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將認知圖式理論引入口語交際教學后,對中職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角色轉變
(1)教師是中介者
將認知圖式理論引入中職口語交際教學的課堂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構建新的知識框架。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自己看、學、思考,教師成了中介者。
(2)教師是設計者
在設計口語交際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專業(yè)、文化基礎進行不同的設計。很多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師生協(xié)商設計。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才是最貼合學生的,這樣得出的評價標準才能讓學生自覺遵守并具可操作性。
2.提高課堂掌控能力
認知圖式理論強調學生主動對知識和信息進行吸收和整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時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如果學生對教師布置的訓練不感興趣,師生就有必要進行協(xié)商,達成共識。這種共識可以是更換訓練內(nèi)容,也可以是教師向學生說明該項訓練的重要性,說服學生繼續(xù)完成訓練。學生訓練時,教師還要擔任訓練的參與者、觀察員和指導者,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訓練。因此,這對教師的課堂監(jiān)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提升課堂應變能力
將認知圖式理論引入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課堂后,整個教學就變成了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課堂中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是課前難以預料的。教師應及時應變,發(fā)掘突發(fā)事件中的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完成教學目標。
4.加強反思能力
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反思者,這對教師個人而言,也是一個利用認識圖式理論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的過程。教師吸收教學中的信息,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內(nèi)化,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情境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這些心得和評價又將作為下一次教學的基礎知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逐步提升教學水平,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為了測試實驗的效果,筆者選擇了兩個平行班級進行測試。兩個班級樣本為我校17級汽修高級工班,共計82人。
(一)測試標準
本次測試由短文朗讀、回答提問、辯論會三項內(nèi)容組成。
1.短文朗讀(150字左右)
(二)測試前后對比
在實驗前,筆者對這兩個班進行了一次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總體偏低。筆者又在一些用人單位了解到,我校學生有優(yōu)秀的工作態(tài)度,肯吃苦,但欠缺良好的溝通能力,在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中將會受到限制。加強語文口語交際訓練對我校學生而言十分必要。
筆者以一學年為周期對這兩個班的學生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結束后,再次進行口語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都有所提高。在“表述自己觀點”方面進步特別明顯,但在“口語語音”方面因長期發(fā)音習慣的限制進步不大。由此可見,以認知圖式理論為指導中職語文口語輸出訓練能產(chǎn)生較為理想的圖式效應,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認知圖式理論在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勢
中職語文課改要求強化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將認知圖式理論運用于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有利于切實發(fā)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傳統(tǒng)口語交際教學不具備的優(yōu)勢。
(一)有利于優(yōu)化口語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語文口語教學往往是讀、寫教學的附庸,注重語句的分析,忽視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言應對能力,缺少實踐的延伸。這就導致學生參與度低,一堂口語課大多由幾個尖子生在表演。將認知圖式理論引入中職口語交際教學后,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情境中模擬,完成教學任務,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口語教學的缺陷。
(二)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認知圖式理論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參與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開放的、真實的情境中參與口語教學活動,而不是單純地由教師講授知識,再被動地接受知識。改變了過去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榉e極主動、合作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