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華
[摘? ? ? ? ?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產業(yè)結構的不斷升級,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社會需求的變化把之前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與教學的普通本科院校推到了轉型發(fā)展的前沿陣地。而在高校轉型發(fā)展的大工程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又是重中之重。以呼倫貝爾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從理論基礎和基本情況兩個方面探討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關? ? 鍵? ?詞]? 人文社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04-0072-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產業(yè)結構的不斷升級轉換,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社會需求的變化把之前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與教學的普通本科院校推到了轉型發(fā)展的前沿陣地。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窂娬{:“推動轉型發(fā)展高校和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yǎng)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能力,轉到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上來?!盵1]呼倫貝爾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積極響應國家的教育改革政策,近年來致力于轉型發(fā)展,面向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設置學科專業(yè),以培養(yǎng)為地方服務的應用型人才為導向,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本文將以呼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談一談高校人文社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理論依據和基本情況。
一、高校人文社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原理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實踐和認識是一對重要的范疇,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的”[2],但同時“也可以說沒有認識就沒有真正的人的實踐,因為任何社會實踐都是在認識指導下進行的”。[3]筆者認為將這兩句話綜合起來理解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全面、客觀的態(tài)度。具體到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中,相關的哲學理論、教育教學理論、管理學中的系統論、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等都屬于認識論中的理性認識范疇,而相關的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路徑及其反饋和評價體系等,則屬于實踐的范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人文社科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就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在占有、吸收、內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服務社會與地方經濟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鍛煉、培養(yǎng)了自己運用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對客觀世界科學、健康、全面的認識。這確證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經典論述。
(二)現代教育學理論
教育學是以人類教育現象為研究對象,探索和揭示教育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人文科學。20世紀以來,教育學迅速發(fā)展,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育流派。其中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相關的有:實驗主義教育流派、實用主義教育流派、新教育流派、結構主義教育流派、終身教育流派等。他們或是主張用實驗數據作為教學改革的依據;或是視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或是嘗試反傳統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或是將兒童智力結構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知識結構規(guī)律與教育改革相結合;或是提出“廣義”教育與“狹義”教育的結合、使教育成為終其一生的事業(yè)??傊?,上述教育流派的主張,其共同性在于強調了教育教學活動中實踐的重要性。這一點和當前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大趨勢相符合。筆者所在的呼倫貝爾學院,即是一所以本科教學為主體、以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為突出特征的新型高校。在教學層面,其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筆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以上五個教育流派做了較為深入的學習、研究和借鑒。
二、高校人文社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根據上述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理論和現代教育學理論能夠建設一個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保證。本文以呼倫貝爾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例,將從目標體系、內容和路徑體系、保障體系和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具體談一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有系統的工程,其中目標體系是整個系統工程的引導和驅動。具體到呼倫貝爾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以下簡稱“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其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分層目標??傮w目標是: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需要應用型人才。在總體目標的觀照下又分了兩個層次:(1)知識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研究水平;(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學生理論研究水平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學生對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掌握、從事或參與科研的情況、發(fā)表或參與撰寫論文的情況等。這幾項內容可以檢驗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是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基礎;而學生實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則包括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在專業(yè)學習的前提下,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性運用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且是理論指導的實踐。兩個層次目標共同服務于總體目標的最終實現。
(二)實踐教學的路徑和內容體系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路徑基本包括兩條:校內和校外。校內路徑一般指的是課堂內的實踐、實驗(訓)室活動、各級各類比賽、校內勤工助學等;校外路徑一般包括社會實踐活動、到實習基地實習、校外自主實習、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呼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也是在以上兩條路徑上展開的,并且每一條路徑都有一定的收獲。
1.校內路徑方面的收獲
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如研討、辯論、詩詞吟誦、美文朗讀、學生講課、撰寫論文、混合式教學等;文學院建立了自己的實訓中心,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模擬活動、科研訓練活動以及網絡文學工作室演練活動等;組織學生開展了靈活多樣的競賽比賽活動,如校園網絡文學大賽、人文知識競賽、成語達人賽、教師職業(yè)技能大賽、書法大賽、成立“原上鷹”話劇團并持續(xù)推出原創(chuàng)話劇(由學生自編自演)等。
2.校外路徑方面的收獲
文學院近三年建立了13個實訓基地,既包括中學小學也包括企業(yè),比較充分地滿足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參與呼倫貝爾市文聯主辦的“呼倫貝爾文化沙龍”,鼓勵學生向本土作家學者學習并建立聯系;部分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三少民族”民間文學與文化調查研究工作,搶救“口傳”文學;學生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兼職打工,做文案、搞促銷、辦輔導班、自主創(chuàng)新等。
上述實踐教學活動,有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綜合學習的能力,有的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鍛煉了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有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的鍛煉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埋頭苦干能力,有的鍛煉了學生嚴謹認真的科研能力。校內和校外兩條路徑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提供了平臺和空間,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總體目標實現的有力保證。
(三)實踐教學的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適宜的路徑、豐富的內容,還需要政策、資金設備、師資隊伍等方面不遺余力的支持和保障。
1.政策方面
國家、地方、學校對高等教育和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的相關文件是二級學院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綱領和依據。尤其是作為高校和二級學院的決策者和管理者,要在正確解讀綱領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根據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管理文件,并保證按照戰(zhàn)略方向發(fā)展。在高校轉型發(fā)展的號召下,呼院文學院的領導積極響應,并根據文學院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特色制訂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其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規(guī)劃”的重中之重。
2.資金設備發(fā)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將舉步維艱。綜觀中國高校經費收支情況,等待國家加大經費投入比較困難,而收取的學費又有著嚴格的國家管理制度。所以最好的增收方式是高校自己開拓渠道。比如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wěn)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企業(yè)或者實習基地的資源設備從而節(jié)省高校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最理想的是能夠合理創(chuàng)收。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知識與實踐成果基本屬于文化軟實力,所以目前呼院文學院在創(chuàng)收方面還沒有突破,期待下一步的努力。
3.師資隊伍方面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比較全面:扎實的理論功底、過硬的實踐能力、豐富的教學經驗。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是一場教育的改革,所以需要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奉獻精神。呼院文學院的教師們,從主管領導到一線教師,大家積極努力嘗試新事物,利用一切機會和平臺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在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自建網絡教學平臺,借鑒慕課、微課、雨課堂等教學方法。基本上能夠滿足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要求。
(四)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對以上三個體系合力成果的檢驗,并為下一輪工作的開展提供調整和完善的依據。實踐教學體系的評價分為三個方面:社會、教師、學生。
社會評價一般指的是實習基地或者實踐單位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評價。包括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綜合能力,學校實踐教學的組織情況和實踐目標,其中最關鍵的是對學的實操能力的具體評價;教師評價一般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能力的評價,后一個方面是檢驗學生實踐教學活動收效的關鍵;學生評價指的是學生對學?;蛘叨墝W院所有實踐教學活動的評價,又可以分為對過程的評價和對結果的評價。學校、二級學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修改和完善實踐教學的培養(yǎng)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持續(xù)性,并進而保證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收獲最大化。
呼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活動中,逐漸增強了綜合學習能力、理論轉化實踐的能力和綜合表現力,近三年來,得到了實習基地、實踐部門、畢業(yè)生用人單位較好的評價。尤其是教師招考和公務員考試的面試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出色的表現力逆襲。這應該歸功于實踐教學活動給予學生的錘煉。當然,未來的路正長,呼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剛具雛形。我們要認真聽取教師、學生以及相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克服困難,不懈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希.三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5(12).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合訂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肖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編輯 尚思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