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摘 ?要: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心理教育,是從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出發(fā),緊密結合體育教學,滲透體育團隊精神,讓每位學生心里都有“我是這個團隊的一員”這一想法。使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人格形成。
◆關鍵詞:體育團隊;心理健康;凝聚力;評價
體育團隊是由體育教師、學生或運動員、教練員等人在同一規(guī)范與目標的指引下,協(xié)同工作的組織形式。它是“擁有共同體的一群人,具有分享的目標與興趣,采用有組織的相互作用與溝通的方式,表現(xiàn)出個人的工作上的相互依賴以及人際間的相互吸引”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目標共同,人人對此感興趣,每個人都占據(jù)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執(zhí)行各自的任務與責任,遵守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的這個一個群體。體育團隊精神則是這樣一個團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強力的冶煉、一種冒險精神的培養(yǎng)、一種運動習慣的形成。
一、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樹立團隊凝聚力
體育教學應充分利用本學科自身練習的特殊優(yōu)勢,加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克服困難的鍛煉,增強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能力。在我們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上應多組織些籃球、足球、拔河等依靠集體努力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的項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即鍛煉了身體也體驗了團隊的精神。
人是社會的人,必須要歸屬于某一團體,團體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個人只有產(chǎn)生了自己是歸屬于某一團體的感覺時,才能免于孤獨的恐懼感,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比如,自己班級校田徑運動會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時團隊間各成員的自豪感與優(yōu)越感就進一步的增強,大家就覺得自己所盡的力換回來了同等的回報,從而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整個團體的凝聚力將會得到很到程度的提升。
二、促進學生情感間的真誠交流,做到每人學生都能夠“放心倒”
“放心倒”是一個體育教學游戲。方法:甲同學背對海綿墊準備做直立后倒動作,其余4~6同學手挽手分別站在海綿墊兩側,做為“保護層”以安全的接住甲同學。同學們通過一次次順利地完成“放心倒”練習,彼此間加深了互信,并認識到了自己或他人在這團隊的重要性,使整個集體更加具有凝聚力。
類似的游戲還有集體跳繩、拔河、接力等,通過這些游戲都能很好的建立起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信,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增加集體凝聚力。
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愛護、幫助同伴完成各式各樣的教學任務,并贏得同伴的尊重和信任,學生間就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零距離。在這種心理環(huán)境中,學生之間就能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接納,同時也為我們的教學氣氛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zhì),發(fā)揮領導作用
心理教育滲透在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體育教學的綜合效率。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激勵者,必須轉(zhuǎn)變舊的教育觀念,建立育人為本,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明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尊重學生的抉擇,充分理解、信任、關懷每一個學生,為他們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及成功的機會,從而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積極地得到發(fā)展。其次,要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思想。素質(zhì)教育要求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為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發(fā)展。第三,要建立平等使用與教學相長的觀念。新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互相補充的過程,是師生人格與精神相遇、相融的過程。
四、及時準確的評價,完善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不自卑,不盲目自信。能經(jīng)常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長處,更能容納自己的不足,并尋求方法加以改進。
首先,要善于正確地評價自我。心理健康的學生必須正確地評價自我,不為他人的議論所左右。并且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評價他人、評價我他之間的關系,逐漸成為自信、自尊、自愛、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成為逐步趨于社會化的人。其次,要通過別人來認識自我。心理健康的學生能經(jīng)常反躬自問:“我在某方面的情況與別人相比怎么樣?”他們除了同周圍的人相比較外,還常與理想的自我相比。這種比較不只限于學習方面,還有做人的道理、立身處世的準則等等。
除此自外,在完善自身的心理健康方面還要正確地歸因能夠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擴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將來抱負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琦.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師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