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
3月24日上午,著名學者李學勤去世,享年86歲。
李學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1952年肄業(yè),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其后進入歷史所。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作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他曾經(jīng)擔任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評議組組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曾任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等多所外國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國內(nèi)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
在學術(shù)研究領域,李學勤先生主要包括兩塊:先秦史、秦漢史及古文字古文獻整理、青銅器研究等等。在歷史研究方面,他主持的重大科研項目有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等等。其中,作為首席科學家的李學勤先生主持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啟動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結(jié)題,正式公布《夏商周斷代工程一九九六-二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和《夏商周年表》,其中結(jié)論已被不少主流的詞典和教材采用,開始產(chǎn)生影響。這一工程列出夏商周的一個大致年表,對于此后的學術(shù)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而多學科的共同研究也有利于考古學的發(fā)展。
除此之外,李學勤先生主張“走出疑古時代”,有歷史學者認為,甲骨文研究某些觀點不能證明,而疑古是一種研究歷史的科學方法,不需要走出。在思想史研究方面,李學勤先生的研究很有創(chuàng)見,他將中西糅合在一起,這些努力值得肯定。
李學勤先生在古文獻整理方面的成就也受到了學術(shù)界的肯定。他參加過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簡、定縣漢簡、云夢秦簡、張家山漢簡等文物、文獻的整理,在上述簡帛以及長沙楚帛書、包山楚簡、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楚簡的研究中,以及在甲骨學、青銅器研究鑒定等方面,李學勤先生都作出過一定貢獻。
以李學勤先生參與整理的云夢秦簡為例,這批竹簡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共1155枚,殘片80枚。經(jīng)過整理并于1990年出版后,為學術(shù)界提供了最基礎的原始文獻,大大推動了戰(zhàn)國晚期到秦始皇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法律、軍事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李學勤先生主持了清華簡研究整理,并陸續(xù)公布了一些學術(shù)成果,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的廣泛矚目。
李學勤早年就讀清華大學哲學系,師從金岳霖,通過數(shù)十年的勤奮努力和不斷積累,最終成為涉獵廣泛、卓有成就的學術(shù)名家,李學勤先生以自己的經(jīng)歷有力闡釋了何為成功,而他的精神也將激勵無數(shù)的后來者。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