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艷
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tǒng)的病理性改變, 機制尚不明確, 可能同多種疾病有關。部分耳鳴患者會伴聽力降低, 長期耳鳴會導致患者不良情緒如焦慮、煩躁、緊張, 這些情緒反過來會加重耳鳴, 對治療效果產(chǎn)生消極影響, 已有報道指出心理因素在耳鳴中產(chǎn)生重要影響。以往一些報道[1,2]對護理干預在不良情緒中的作用予以肯定, 整體護理干預以人為本, 以現(xiàn)代護理觀為指導, 要求護理人員加注重患者心理狀態(tài)、環(huán)境、物理因素等對病情康復存在影響的因素。本文探討了整理護理在耳鳴治療中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以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本院50 例耳鳴患者為研究對象, 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認知障礙和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 例。觀察組男15 例、女10 例, 年齡25~54 歲、平均年齡(46.2± 7.1)歲, 病程1~6 個月、平均病程(3.8±2.5)個月。對照組男14 例、女11 例, 年齡24~55 歲、平均年齡(45.8±7.3)歲, 病程1~6 個月、平均病程(3.7±2.4)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均同意接受本次研究,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檢查、健康宣教、充分休息等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采取整體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使用通俗、緩和的語言向患者介紹耳部檢查、科學睡眠、科學用耳等耳鳴相關知識, 并制作發(fā)放宣傳資料。②環(huán)境護理。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 及時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 了解患者需求, 保持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 鼓勵患者聽舒緩音樂。③飲食護理。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 制定科學合理飲食, 以蔬菜、水果為主, 少食辛辣、甜膩食物。 ④心理護理。重在護患溝通, 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取得家屬配合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 消除、緊張、焦慮心理, 可以對患者講解成功病例, 提高其治療信心, 舉行患者交流會, 讓患者彼此溝通, 提高治療信心。⑤保健護理。指導患者緩慢、溫和運動, 如太極拳、走路等, 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按摩耳部, 1 次/d, 30 min/次。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的不良情緒(焦慮、抑郁)、生活質(zhì)量和滿意度。①焦慮自評量表:50~59 分為輕度焦慮, 60~69 分為中度焦慮, >69 分為重度焦慮。②抑郁自評量表:53~62 分為輕度抑郁, 63~72 分中度抑郁, >72 分為重度抑郁。③簡明健康問卷(SF-36)評價生活質(zhì)量:總分100 分, 分值越高, 生活質(zhì)量越好。④自行設計問卷調(diào)查兩組滿意度, 由患者主觀評價護理質(zhì)量, 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 滿意度=滿意/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前, 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別為(54.6±5.8)、(57.2±5.2)分, 護理后分別為(36.5± 5.8)、(37.5±6.4)分。護理前, 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別為(54.3±5.6)、(57.4±5.4)分, 護理后分別為(45.6±6.4)、(46.8±5.6)分。護理前, 兩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較本組護理前明顯改善, 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滿意度比較 護理后, 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78.6±7.2)分, 對照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69.7± 5.8)分,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13, P<0.01)。觀察組滿意24 例(96.0%)、一般1 例(4.0%)、不滿0 例;對照組滿意18 例(72.0%)、一般6 例(24.0%)、不滿1 例(4.0%)。觀察組滿意度為96.0%(24/25), 對照組滿意度為72.0%(18/25),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 x-±s, 分)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
耳鳴病因復雜, 目前尚無確切耳鳴的治療方法。長期耳鳴影響患者的注意力和睡眠質(zhì)量均有所下降, 多伴不良情緒, 影響生活質(zhì)量。本文中兩組護理前的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均高于正常值, 說明上述耳鳴患者處于不良情緒中。耳鳴一般需長期調(diào)理, 單純藥物難以有效控制病情, 護理干預在改善心理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上有顯著作用[3,4]。
整體護理以患者為中心, 目標是根據(j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多方面需要, 提供最佳護理[5]。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前, 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別為(54.6±5.8)、(57.2±5.2)分, 護理后分別為(36.5±5.8)、(37.5±6.4)分。護理前, 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別為(54.3±5.6)、(57.4± 5.4) 分, 護理后分別為(45.6±6.4)、(46.8±5.6) 分。兩組護理后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 說明整體護理干預對耳鳴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效果要好于常規(guī)護理。心理狀態(tài)不佳對耳鳴治療的影響是極其不 利的。整體護理干預中通過健康宣教、環(huán)境護理和心理疏導等幫助樹立對待疾病的正確心理。良好飲食習慣可緩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等基礎疾病, 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6]。通過耳部按摩可促進病情緩解, 按摩增加了耳部血供, 利于提高治療效果[7-9]。觀察組經(jīng)整體護理后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改善, 說明整體護理干預更利于改善耳鳴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耳鳴治療效果因素多樣, 整體護理干預不僅僅以疾病中心, 同時注重環(huán)境、飲食、心理、保健等因素, 為患者康復最佳護理服務。觀察組滿意度為96.0%(24/25), 對照組滿意度為72.0%(18/25),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整體護理更加符合醫(yī)療服務要求。
綜上所述, 整體護理可緩解抑郁、焦慮情緒, 提高耳鳴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滿意度, 為治療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