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元 楊惠蓮 張晨如
【摘要】目的 探討微信平臺支持下多學科教學模式在腫瘤疾病臨床教學中的實踐效果。方法 青海大學醫(yī)學院5年制全科醫(yī)學專業(yè)醫(yī)學生60名,分成兩組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外科二科實習,觀察組36名采用“微信平臺支持下多學科教學+臨床實踐”教學模式,對照組24名采用“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臨床實踐”教學模式。3周后,醫(yī)學生進行臨床思維理論測試和實踐技能測試,比較兩組教學模式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教學效果,并通過問卷調查法分析學生對兩種教學方式的評價。結果 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臨床思維理論測試成績,觀察組85.61±2.32分,對照組76.58±2.59分,(P<0.001 ),兩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實踐技能測試平均成績,觀察組83.07±3..45分,對照組82.19±3.66分,(P>0.347),兩組不存在差異。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形成多學科協(xié)作理念及腫瘤疾病全程管理理念方面效果顯著。而兩組學生在培養(yǎng)主動學習能力及與患者溝通能力方面無差異。結論 微信平臺支持下多學科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多學科協(xié)作治療腫瘤疾病的理念 。
【關鍵詞】多學科協(xié)作;教學模式;乳腺癌;醫(yī)學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ethod used in clinical oncology education on the WeChat platform. Methods 60 5-year medical students who major in general family medicine from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who have taken clinical practice in Surgical Oncology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are chosen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36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re taught under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WeChat and clinical practice, while 24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e the teaching mothod based on giving traditional less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Three weeks later, these students have accepted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sts about th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nd practicing skills and abilities. Contrast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two methods, and analyze their evaluation on the method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Results After analyzing the test performance of theoretical clinical thinking (85.61±2.32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76.58±2.59 in control group,P<0.001), we find the results from the 2 groups have statistic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bout the test average performance of practice skills and abilities(83.07±3.45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82.19±3.66 in control group,P>0.347 ), the results from the 2 groups have no statistic differenc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veals that the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efficiency, training their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ies, forming the idea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nd overall management for the sickness. The students have the same performance in abilities of activ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tients, which has no statistic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helps a lot to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rain them to get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thinking and the idea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the teaching mothod;breast cancer;medic
腫瘤疾病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多學科綜合治療是最新的診療模式,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是治療腫瘤的成功范例。目前,醫(yī)學生對腫瘤疾病的臨床實習僅安排在腫瘤外科學習。單一腫瘤專業(yè)學科的臨床實習方式教育出來的醫(yī)學生,臨床思維局限且狹隘[1],難以形成全面的腫瘤疾病綜合治療觀念。醫(yī)學生能否通過乳腺癌的學習掌握腫瘤的診斷治療方法呢?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在實習醫(yī)生學習腫瘤疾病的臨床帶教中,采用微信平臺支持下多學科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實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青海大學2014級5年制全科醫(yī)學專業(yè)醫(yī)學生60名為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36人和對照組24人,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外科二科進行實習。
1.2 教學方法
1.2.1 選擇教學病例
選擇不同乳腺癌的病人,教師提前與患者溝通,征得患者同意后作為教學病例。教師搜集完整的病歷資料、影像學資料、手術資料和病理學資料,并制作成PPT作為實習醫(yī)生學習的資料。
1.2.2 臨床實踐方式
學生的臨床實踐采用臨床教學查房、管理病人、換藥、參與手術及圍手術期的處理等方式進行。借助仿真乳腺教具進行體格檢查培訓。
1.2.3 多學科協(xié)作教學團隊的構建
由8名不同腫瘤學專業(yè)背景的教師組成,包括腫瘤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的教師。教師的任務是選擇教學病例、參加多學科協(xié)作團隊討論、制訂病人的診斷治療計劃、將多學科協(xié)作的理念融入教學中。同時,使用微信群的方式推送適合實習醫(yī)生學習的相關專業(yè)知識、解答學生的提問。
1.2.4 教學過程
實習醫(yī)生在腫瘤外科二科實習3周。對照組學生接受授課講解+臨床實踐的教學方式;觀察組采用微信平臺支持下多學科教學+臨床實踐模式。多學科教師包括影像科、病理科、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的具備教學資質的教師組成,與實習學生共同加入微信群。學生提前獲取病人的病歷資料,全程參與病例術前信息的收集、整理,術前的評估與優(yōu)化,圍手術期的管理事項以及全程管理。參加乳腺癌多學科協(xié)作討論,聽取老師們的發(fā)言,存在問題時可通過微信形式向多學科的老師提出問題并得到解答。同時,不同專業(yè)的老師在微信群里推送多學科的專業(yè)信息供醫(yī)學生學習。實習3周后,醫(yī)學生接受出科考核,包括臨床思維能力測試、實踐技能測試。學習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
1.3 評價教學實踐效果
1.3.1 臨床思維能力考核:學生出科時接受臨床思維能力理論知識評估。閉卷考試,考核內容為床旁問題客觀性試題。主要考核學生是否掌握乳腺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診斷及其治療原則。
1.3.2 臨床操作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對乳腺視診和觸診的掌握是否規(guī)范、對影像資料及檢驗結果的解讀是否準確,采用學生邊操作邊口述的方式進行。
1.3.3 學習滿意度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評價。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與患者溝通能力、主動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培養(yǎng)、形成多學科協(xié)作理念、形成腫瘤疾病全程管理理念7個方面。問卷現(xiàn)場全部收回并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描述,檢驗水準為ɑ=0.05。
2 結 果
2.1 臨床思維理論知識考核
60名學生全部參加了臨床思維理論考試。理論考試平均分:觀察組85.61±2.32分,對照組76.58±2.59分,(P<0.001),兩組學生臨床思維理論考試的平均成績差異明顯。
2.2 臨床操作能力考核
兩組學生接受乳腺視診、觸診檢查的考核,要求邊檢查邊敘述檢查結果。兩組平均成績:觀察組83.07±3.45分,對照組82.19±3.66分,(P>0.347)。說明兩種教學方式均有利于培訓醫(yī)學生乳腺的視診、觸診能力。
2.3 學生滿意度調查
觀察組發(fā)放調查問卷36份,對照組發(fā)放24份,均現(xiàn)場收回。統(tǒng)計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形成多學科協(xié)作理念及腫瘤疾病全程管理理念方面效果顯著。而兩組學生在培養(yǎng)主動學習能力及與患者溝通能力方面無差異。結果見表1。
3 討 論
腫瘤疾病是醫(yī)學生臨床實習的重要病種,其診斷和治療常常涉及多個學科的合作,如乳腺癌的治療涉及影像科、病理科、腫瘤外科、腫瘤放療科和腫瘤內科等學科的密切合作。多學科協(xié)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結合各??苾?yōu)勢,使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更加合理和有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適用于惡性腫瘤和良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2-4]。而目前,實習醫(yī)生僅在腫瘤外科實習,學生對相關學科的知識了解少,產(chǎn)生疑問時通過網(wǎng)絡查詢的答案不專業(yè),而臨床帶教老師指導實習醫(yī)生學習時未能及時、全面解答這些疑問,致使學生帶著疑問出科。而出科后,學生不會再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MDT是指兩個以上相關學科通過定期、定時、定址的會議,針對某一器官或系統(tǒng)疾病提出最適合患者病情的診療方案,并由相關學科單獨執(zhí)行或多學科聯(lián)合執(zhí)行[5]。從教學角度來看,乳腺癌MDT教學是乳腺癌相關知識的重新組合,能夠使醫(yī)學生對乳腺癌的臨床診治形成全面的認識。面對乳腺癌患者時,能做出最好的決策,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6]。我院目前存在乳腺癌MDT團隊,教師臨床任務重,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時間短發(fā)揮作用有限,學生對腫瘤的治療過程未能形成全面的認識。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借助高科技平臺將網(wǎng)絡信息技術與臨床教學相結合,探索臨床教學新模式成為可能。我們建立教師和學生的微信群,學生提出的多學科問題,由專業(yè)教師通過微信解答,同時,教師可通過微信推送自己專業(yè)的視頻、文本等推薦給學生學習。學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和提出討論的問題,并與教師進行互動。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學生的臨床思維測試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在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形成多學科協(xié)作理念及腫瘤疾病全程管理理念方面效果顯著。而兩組學生在培養(yǎng)主動學習能力及與患者溝通能力方面無差異。
本課題通過微信平臺結合MDT模式應用于乳腺腫瘤的的教學,指導學生學習腫瘤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有以下一些體會:①MDT應用于教學使學生參與到乳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全程參與病例的術前信息的收集、整理,術前的評估與優(yōu)化,圍手術期的處理以及全程的治療。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也有助于培養(yǎng)醫(yī)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將多學科綜合治療理念貫穿于實踐,參與為患者設計治療方案的過程以創(chuàng)造最佳的治療效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相互協(xié)作精神。③各學科的教師通過參與MDT,有利于教師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擴大視野,提高教學效果;④微信平臺應用于MDT過程,教師和學生可隨時互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互動交流,增進情感,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1部分學生不積極提出疑問,致使師生的互動學習效果受到影響。適當引入個體化評價機制有利于學生積極提問。2部分教師由于臨床工作繁忙,給予學生的回答有時不及時、不充分。 應進一步采取激勵機制及監(jiān)督機制使教師熱心于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因此,在腫瘤疾病的臨床實習教學中,基于微信的MDT教學使學生參與到真實的醫(yī)療活動中,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解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樹立多學科協(xié)作和全程、整體管理腫瘤疾病的治療理念。
參考文獻
[1] 蔡守望,王鵬飛.運用多學科聯(lián)合教學模式提高重癥胰腺炎診治水平[J].中華醫(y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3,26(3):158-159.
[2] Munro A,Brown M,Niblock P,et al.Do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processes influenc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A population-based experience[J]Bmc Cancer,2015,15(1):1-9.
[3] Whiteman AR,Dhesi JK,Walker D.The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a role for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J].British Journal anesthesia,2015,116(3):311-314.
[4] 高 博,田武國,姜 燕,等.多學科協(xié)作模式在復雜疑難甲狀腺腫瘤診治中的應用.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7(11):278-282.
[5] Jalil R,Lamb B,Russ S,et al.The cancer multidisciplinary team from the coordinators,perspective: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y in the UK[J].BMC Health Serv Res,2012,12:457.
[6] 代志軍,陸王峰,劉小旭,等.強化多學科治療在醫(yī)學教學中的作用.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5):367-379.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