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盛定
【摘 要】房屋建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點,能夠為工業(yè)發(fā)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在當前建筑行業(yè)逐漸繁榮的趨勢下,房屋建筑的數量與規(guī)模越來越大,只有有效提升其質量安全,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地基處理是房屋建筑工程建設中的關鍵,也是決定房屋建筑使用性能與壽命的主要因素。地基處理受到的影響因素眾多,需要對地質環(huán)境、水文條件等進行綜合考量,因此也增大的施工的難度。本文將通過分析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基本特點,探索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的實施要點與填土新方法。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地基處理;技術
在房屋建筑工程當中,地基決定著整個上部結構的穩(wěn)定性,只有明確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要點,才能在保障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施工效率。地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容易在建筑施工和使用中出現失穩(wěn)狀況,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地基處理能夠改變地基的變形性與穩(wěn)定性等,對于軟弱基礎等不良地質進行改善,為施工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在增強基礎抗壓強度、抗剪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同時,能夠促進其變形模量的提高,避免出現嚴重的沉降現象。在地基處理當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技術方法加以合理選擇,比如強夯處理、旋噴注漿樁施工處理和排水固結處理等等。這就需要對房屋建筑地基的基本特征加以了解,及時做好相關勘察工作,增強技術應用的實際效果。
一、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基本特點
地基處理具有多發(fā)性的特點,導致地基問題的因素較多,如果不對其進行全面處理,就會對建筑的上部結構產生影響,導致工程建設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地基處理還具有隱蔽性的特點,在施工當中和建筑使用當中,對于地基問題的檢測存在困難,會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復雜性也是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基本特點之一,土地類型較為復雜,比如凍土地、軟土地和鹽堿地等等。地質災害和環(huán)境因素也會對施工產生較大影響,增加了地基處理的難度。地基是整個房屋建筑的基礎,如果其中存在較大的問題沒有被及時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的實施要點
(一)換土墊層處理技術
換土墊層在地基處理中的應用較為廣泛,而且施工較為方便快捷。在房屋工程建設當中,淺層軟弱土會嚴重影響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導致在施工和使用中出現不均勻沉降等問題。而換土墊層技術就是將其挖除,利用其它材料對其進行填充并夯實和碾壓,能夠對地基中的土層性能進行改善,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碎石、砂、干渣和粉碳灰等,是常見的幾種換填材料,在防止不均勻沉降的同時,能促進持力層承載力的增強。在深層地基處理當中,則不宜應用換土墊層的方式,會導致土質濕陷性和膨脹性降低【1】。通常情況下,3m以下為換土墊層地基處理中的合理深度范圍,防止對施工成本造成較大壓力。與此同時,也應該控制土層深度在0.5m以上,確保不良土質能夠被完全替換。
(二)排水固結處理技術
排水固結應用于房屋建筑的地基處理當中,能夠有效促進其抗剪強度的提升,主要方法是在軟土地基的粘性土內設置排水柱。以地基的實際排水固結特性為依據,將壓力從測試應用于軟弱地基的分析當中,促進基礎強度的提升,防止軟弱地基對房屋建筑可靠性與安全性造成的影響。堆載預壓法、砂井法和電滲排水法等,是排水固結處理中的常用方法【2】。將砂井修建于軟土地基當中,并完成砂溝或者砂墊層的鋪設,地基中的積水能夠通過軟土地基中的排水通道被排出,實現地基強度的提升。利用堆載預壓法,需要將土石堆填于施工現場,利用預壓加載后能夠促使地基進行提前沉降,在增強其承載力的同時,防止房屋建筑施工中和投入運營后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在使用電滲排水法時,應該在軟土地基中插入金屬電極,積水在直流電作用下從陰極向陽極流動,實現多余積水的順利排出,防止邊坡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
(三)高壓旋噴注漿樁處理技術
按照合理的配比完成水泥漿的配制后,利用高壓旋轉噴嘴噴入地基土體中,土體能夠與水泥漿進行充分混合,對于地基的物化性能進行改善與升級,這就是高壓旋噴注漿樁的主要方法。旋噴壓力應該控制在10-25MPa,對于多種軟土地基都能夠起到顯著作用,比如砂土、淤泥、碎石土、淤泥質土、黃土、粘性土和人工回填土等等,促進其滲水性與強度的改善【3】。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該對冒漿和翻漿現象進行合理控制,確保巖粉能夠有效沉淀,合理設置噴嘴前端距離。此外,還要合理設置終孔深度與鉆孔口徑,通常情況下終孔深度應該超出開噴深度50-100cm,而口徑大小應該超出噴射管外徑2-5cm,并控制孔斜率在1%以內。在測量放線、鉆孔和旋噴等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應該嚴格遵循相關施工技術標準,防止施工質量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在施工參數的選擇中,應該嚴格以房屋建筑的地基物化參數為依據,增強施工的規(guī)范性與專業(yè)性。
(四)夯實地基處理技術
在運用夯實地基處理技術時,主要是對不良地基土體縫隙進行壓實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應用大型起重機械,能夠優(yōu)化地基的壓實度、強度、抗變形能力與滲水性。以機械類型的差異對該技術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重錘和強夯兩種方式。若砂土地基具有較高的濕度,那么可以采用強夯的方式,大型起重機重力結構的重量在10-40t之間,高度為10-40m,地基土壤的空隙會由于重力結構的反復擊打而產生縮減,有效提升土體的抗壓強度。根據地基土壤的空隙變化情況,合理控制重力結構的上升高度【4】。在實際強夯施工中,8000KN·m的高能量級強夯能夠達到12-24m的深度,多層強夯中甚至能達到54m,能夠有效改善地基土體性能,為施工工作提供保障。在利用重錘處理時,夯錘的重量在2-3t之間,有效改善地基的密度、抗變形能力與濕陷性。
(五)填土新方法
粉煤灰吹填法、DDC灰土擠密法和IFCO強制固結法等,是幾種常見的填土新方法。在運用粉煤灰吹填法時,需要嚴格控制粉煤灰與淤泥的比例、施工的均勻性,對于地基土體固結性進行強化。較強的透水性是粉煤灰的主要特點,其施工簡便且成本較低【5】。運用DDC灰土擠密法時,需要將灰土注入孔內并夯實,為了促使樁徑的擴大,應該進行反復錘擊。復合地基的形成能夠促進其承載力的增強,地基的變形得到有效控制。為了促進土體固結率的提升,可以采用IFCO強制固結法,在實際施工中還需要應用加壓系統(tǒng)與排水系統(tǒng),促使排水通道擴大,提升堆載的效率。
三、結語
多發(fā)性、隱蔽性、復雜性和嚴重性等,是房屋建筑中地基處理的基本特點,對于處理技術的專業(yè)性與技術性要求較高。在實際處理工作中,可以運用換土墊層處理技術、排水固結處理技術、高壓旋噴注漿樁處理技術和夯實地基處理技術等嗎,并結合填土新方法,促進房屋建筑地基土體性能的改善,增強建筑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仲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9(05):131-132.
[2]吳育暉.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分析[J].科技風,2019(02):114.
[3]閆華.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地基處理技術解析[J].技術與市場,2018,25(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