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月光半照院,屋樹隱朦朧。”詩情畫意的語言,恰似對重慶凌晨光景的描繪。如果要問“你是否見過凌晨5點的重慶”,相信絕大多數市民都會給出偶爾或是否定的答案。
然而,對于重慶西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首席員工、五星級駕駛員張東來說,這再習以為常不過了。
從業(yè)13年,在駕駛室的一方小天地,張東與朝陽作伴,攜星月同行,在普通的崗位上歷練技能,將瑣碎的小事做到極致,榮獲了重慶“五一”勞動獎章,成為全市公交戰(zhàn)線上的一名標兵。
3月27日,記者跟隨張東一起,見證了他繁忙卻有條不紊的一天。
3月27日5點30分,沙坪壩區(qū)站西路融匯溫泉城小區(qū)。
“叮鈴鈴”,隨著急促的鬧鈴聲,西部公交六分公司駕駛員張東趕緊翻身起床,疊被、洗漱、穿戴,10分鐘后,他便下樓駕車,駛往8公里外的火車西站。
途中,就著面包和牛奶,張東匆匆打發(fā)了早餐。
道路暢通無比,一路風馳電掣,6點30分發(fā)車,張東提前20分鐘到達火車西站蓄車場。
“皮帶松緊度適中、發(fā)動機機油飽和、輪胎氣壓正常、車窗玻璃無破損……”灰蒙蒙的天還沒敞亮開來,張東拿著撬棍,借助手機光亮,圍著車身檢查起來,“道路安全人命關夭,每天的例檢馬虎不得?!?/p>
473線路往返火車西站和火車北站之間,是由原來的BRT(快速公交系統)衍生而來,因火車西站暫未開通地鐵,運力自然緊張。
昏黃的燈光下,乘客魚貫著踏進車廂,剛駛出沒幾站,便裝了個滿滿當當。
“車門處的乘客,請往里邊走,無座的乘客請拉好扶手?!逼胀ㄔ挵l(fā)音雖不標準,但張東不厭其煩地提醒著。
早高峰一路走走停停,迎賓大道、經緯大道、渝澳大道,抵達火車北站南廣場的終點站,已是上午8點45分。憋得實在有些久,張東一路小跑著,去停車場的衛(wèi)生間解決內急。
“馬大哈”乘客丟失行李在車上的事情并不鮮見。在配合清潔工對全車進行清掃前,張東需將車廂檢查一遍,如果發(fā)現有東西遺落,要立刻上交調度室保管。
兩分鐘的停歇,短暫得不夠吸一支煙。雖是暖春,但太陽開始有了一種炙熱的感覺,火辣辣的。張東揉了揉雙眼,車輛又開始了返程之路。
途中,上班或是趕車晚點,總有乘客大聲嚷嚷著抱怨,耐心解答是最好的應對辦法。張東深知,作為473線路的班組長,更應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存在于無形中。
中午12點12分,再次抵達火車北站南廣場,也到了一天燃料補給的時候。
排隊等候的車輛不多,3分鐘后便輪到了張東。鎖好車窗,給加氣員交待清楚,張東快步走向食堂,得趁空檔趕緊把午飯吃了。
兩葷兩素一湯的搭配,張東拿了一個大的搪瓷碗,下面裝米飯,上面盛菜肴。動了動勺子,他還是忍住了,沒有舀湯,只為減少駕車期間上廁所的頻率。
找了張靠角落的餐桌坐定,張東開始“狼吞虎咽”起來,只用了7分鐘,便將搪瓷碗來了個底朝天。
自去年火車西站開通運營后,西部公交就提出了“列車不到站,公交不收班”的口號。此舉,旨在讓群眾更為便捷地出行。每天晚上下班后,473線路還會派出3輛公交車,一直等候到深夜12點。
3月27日,排班表上的名字輪到了張東,直至最后一名乘客下車,把車泊在火車西站蓄車場,已是次日凌晨1點過。
往26.1公里,返25.3公里,3個來回加上火車西站到渝中區(qū)虎頭巖的兩次區(qū)間運行,全天共行駛205.6公里。張東想都沒想,如影隨形的數字早已爛熟于心。
墊好三角木,完成例保的最后一道工序,夜已深了,張東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在江北區(qū)大石壩一超市做管理工作的妻子要早起,兩歲的兒子也已進入夢鄉(xiāng)。張東輕手輕腳,但看著灶臺上保溫桶中妻子準備好的醪糟雞蛋,他笑了,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這是張東工作的平常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yōu)樗鼕^斗?!弊鳛槲鞑抗坏氖紫瘑T工、五星級駕駛員,張東還頂著重慶“五一”勞動獎章、“重慶市第四屆勞動模范”等諸多榮譽光環(huán)。然而,他的成長卻并非一蹴而就。
在進入公交系統之前,張東先后在兩家企業(yè)上過班。直至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進入公交駕校學習駕駛技術,從此便和這個行業(yè)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成為一名公交駕駛員時,張東的想法很簡單,就奔著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
后來,隨著工作時間和經驗的不斷積累,看到乘客的笑臉,張東感到滿足,漸漸地,他發(fā)現自己愛上了這份工作。
“韌勁是成功之本。”在張東的人生信條中,有了韌勁,方能百折不撓,事不分大小,都需要極富耐心。
3月28日,屬于張東輪休的時間,但他沒有待在家里,而是來到公司,作為班組長,除了老帶新,還有一些想法需要和其他26名同事分享。
“更新觀念,主動適應發(fā)展;好學上進,追求技術精湛;提高心理素質,增強服務意識?!睆垨|是個不善言辭的班組長,分享的內容,他都提前記錄在筆記本上。
從業(yè)13年,張東深刻領悟到,做任何事,都容不得半點馬虎,而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與此同時,張東還總結出了和行業(yè)休戚相關的座右銘:“乘客滿意、領導放心、踐行承諾、爭做先鋒?!?3歲的他正在力求做得更好。
3月27日,跟了一整天的班,記者早已累得腰酸背痛,打了好幾次瞌睡。
“像你這樣偶爾體驗一下確實惱火,我們習慣了倒沒啥。”張東笑言。
張東坦陳,當初只是想謀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得益于好的平臺,外加踏實肯干,一份份榮譽接踵而至,對他來說,這既是壓力更是動力。
榮譽之外,張東深知美滿的家庭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石。
“女兒在一所市級重點中學讀高一,成績不錯,兩歲的兒子全靠父母照顧,很對不起兩位老人家。”說這話時,張東不由自主地仰了仰頭,淚光閃爍,愧疚亦感激。
有了家人的支持,張東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練就了精湛的技術。
在473線路調度員王群蘭的記憶里,早在2009年公交集團舉辦的首屆駕駛員技能比賽中,張東便憑借扎實的功底,從全集團14000余名駕駛員中脫穎而出,以絕對優(yōu)勢摘得“一等獎”的桂冠。
在張東的腦海里,從業(yè)13年來,絕大多數時候,工作都是單一的,沒有特別記憶猶新的人和事。但有一點值得肯定,就是乘客素質有了質的提升,面對服務,他們會回報一聲“謝謝”,這也使人倍感暖心。
“工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長年累月將平凡瑣碎的小事做到極致,也最能體現他常說的韌勁?!蔽鞑抗涣止军h支部書記關志勝表示,張東不愧為整個行業(yè)系統的標兵。
關志勝的話音未落,張東的同事聶軍也豎起了大拇指:“他常說,只要我們把乘客當親人對待,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責任心,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別人的心,就一定會得到乘客的理解與支持。而他在工作中從不挑肥揀瘦,有了成績也不沾沾自喜,工作追求盡善盡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