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曉
麥肯錫合伙人李一諾女士在演講中講到一個故事,她很小的時候,家里窮,父母從鄉(xiāng)下調(diào)回城市,分到一套四十來平方米的小房間,很窄,很破,很臟,很亂。但母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買了沙發(fā),買了桌布,縫制了地毯鋪在地上,重新刷了墻壁,讓父親做了一個合適的茶幾,親手設(shè)計了房間格局。
四十平方米的房子,變成兩室一廳的小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一次回家,我都感覺到無比溫馨、溫暖。父母告訴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保持對生活的審美與熱情?!?/p>
林清玄先生說:“工匠把一把椅子做到無懈可擊,是生活品質(zhì);農(nóng)夫把稻田種出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質(zhì);窮人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質(zhì)??梢娚钇焚|(zhì)并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qū),甚至某一時代的專利。”
這就是生活態(tài)度,不將就,不湊合,即使貧窮,也要活得有滋味,即使深埋煙火氣,也要有味道。有美的欣賞,才會有美的生活。
演員黃渤喜歡攝影,他的圖片往往能抓住某一瞬間的簡單畫面。
有一次黃渤拍完戲,提著單反,沿著海灘慢慢踱步。忽然,他瞥到海邊的一塊小石頭,一只小蟲趴在上面。“我發(fā)現(xiàn)它面對浩浩蕩蕩的海面,好像胸有成竹要做出重大決定,又像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p>
黃渤拿出單反,小心翼翼咔嚓拍下了一只海邊小蟲沉思人生的畫面。
多數(shù)時候,生命的美意,是以一個個平凡瞬間呈現(xiàn)給你的,只有你懂得,才會覺得動人。
金圣嘆《不亦快哉三十三則》中,令他覺得美好、有趣的,都是細(xì)碎的瑣事:“冬夜飲酒,轉(zhuǎn)復(fù)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這些,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瞬間,但也是生命里最珍貴的部分。
在一個萬物俱備、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質(zhì)很難再刺激我們的感官,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
一個新的時代正在來臨,什么時代?做減法的時代。
減少你的占有欲,回歸樸素純真的生活,不再依靠占有財富獲得幸福。正如日本美學(xué)作家山下英子所說:“用最少的物質(zhì),滿足最大的需求?!?/p>
在這個時代,審美力,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學(xué)會感知生命中那些很短小的瞬間。多年以后,樹下有風(fēng),桌上有茶,你會老去,我會掉牙,是生命里最感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