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緒榮 吳樹泉 黃愛玲
【摘要】目的 觀察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脈慢血流現(xiàn)象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40例冠脈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隨機方法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硝酸酯類藥物加阿司匹林治療。治療組采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加阿司匹林治療。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癥狀的改善、冠脈造影時冠脈血流的變化及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但硝酸酯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如心率增快、血壓降低及頭痛等)的發(fā)生率卻明顯高于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結論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脈慢血流現(xiàn)象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冠狀動脈慢血流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2
冠狀動脈慢血流現(xiàn)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排除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痙攣、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瓣膜性心臟病及某些結締組織病等影響因素后,對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后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未出現(xiàn)明顯狹窄的病變,但其遠端血流出現(xiàn)灌注延遲的現(xiàn)象[1]。Tambe等于1972年首次提出CSFP的概念[2],此后,隨著冠狀動脈造影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這種現(xiàn)象逐漸被心內(nèi)科醫(yī)生所重視。CSPF患者雖冠脈內(nèi)無明顯的固定性狹窄,但其卻可引起心肌缺血,從而出現(xiàn)心絞痛的癥狀,甚至出現(xiàn)類似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表現(xiàn),導致臨床醫(yī)生的誤診誤治,給患者帶來額外的醫(yī)療負擔,故應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
CSFP雖然被認識許多年,但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且CSFP目前尚無確切療效的治療措施。臨床上常規(guī)的抗心絞痛治療往往療效不滿意。本研究旨在對CSFP 患者運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探究其療效如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自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2018年2月~2018年11月心血管二科因心前區(qū)胸悶、胸痛不適而住院治療的40例患者,且住院后行冠脈造影明確為冠狀動脈慢血流。將40例患者按照完全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2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4.35歲;治療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34~73歲,平均年齡53.85歲。兩組在年齡、性別及基礎疾
病上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用冠脈造影方法,以TIMI血流分級法作為診斷標準:Ⅰ級,血管閉塞遠端無前向血流;1級,造影劑部分通過閉塞部位,但不能充盈遠端血管;Ⅱ級,造影劑可完全充盈冠狀動脈遠端,但造影劑充盈及清除的速度較正常冠狀動脈延緩(3個心動周期以上);Ⅲ級,造影劑完全、迅速充盈遠端血管并迅速清除(通常在3個心動周期以內(nèi))。其中Ⅱ級即為冠脈慢血流。
1.3 排除標準
①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脈狹窄≥50%;②患有冠心病曾接受過溶栓和經(jīng)皮球囊冠脈內(nèi)成形術的患者、心臟瓣膜病、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病等;③腎功能不全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前后每名患者均測血壓和心率,且所有入選患者均經(jīng)冠脈造影證實為CSFP、治療開始前TIMI血流均為
Ⅱ級。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硝酸酯類藥物加阿司匹林治療。治療組采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200 mg+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1次/天(上海綠谷制藥公司),療程為1個月。
1.5 觀察指標
療程結束后,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冠脈造影中的血流變化情況及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情況。
1.6 療效評價
1個月療程結束后,參考國家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指導原則》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具體包括:顯效(心絞痛癥狀幾乎完全消失,或者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降幅大于等于80%)、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降幅介于50%~79%之間)、無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持續(xù)時間降幅小于50%),治療的有效率=(顯效人數(shù)+有效人數(shù))/總?cè)藬?shù)×100%。療程結束后復查冠脈造影,若冠脈血流達TIMI Ⅲ級為治療有效,若仍是TIMI Ⅱ級甚至TIMI Ⅱ級以下則為治療無效。
1.7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組總有效例數(shù)(顯效+有效)16例,總有效率為80%;對照組總有效例數(shù)18例,總有效率為90%。表明治療組在臨床癥狀改善方面的總有效率不明顯劣于對照組,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冠狀動脈血流變化
治療結束后,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例數(shù)10例,有效率 50%;對照組有效例數(shù)12例,有效率60%。治療組在改善冠狀動脈血流不明顯劣于對照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 論
盡管近年來對CSFP研究眾多,但其發(fā)病機制仍不確切,很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據(jù)目前研究,較為公認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微血管功能障礙、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障礙、炎癥反應、早期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氧化應激反應、遺傳與變異、 血小板活性與功能異常等[6]。其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吸煙、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高體重指數(sh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尿酸血癥等[6]。
丹參多酚酸鹽是從丹參中提取的一種有效成分,因丹參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故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等疾病的治療,療效明顯。研究表明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能通過多種途徑抑制血小板聚集與黏附,影響血液黏度、纖維蛋白原,改善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等多種血液流變學指標[7],抗動脈粥樣硬化等進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環(huán),從而使冠脈血流改善。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抗心肌缺血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8],故可緩解冠脈慢血流引起的心絞痛癥狀。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相比,臨床癥狀改善方面治療組的有效率為80%,對照組的有效率90%(P>0.05);冠脈造影顯示冠脈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療組為50%,對照組為 60%(P>0.05);不良反應方面,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20%,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65%(P<0.05)。提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在改善心絞痛臨床癥狀及及冠脈血流方面,均較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表明其有治療冠脈慢血流的作用,且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的不良反應(如心率增快、血壓降低及頭痛等)更少。
總之,觀察研究表明,使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能改善冠脈慢血流患者的癥狀及冠脈血流,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Singh S,Kothari SS,Bahl VK.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an angiographic curiosityJ.Indian Heart J,2004,56:613-617.
[2] Tambe AA,Demany MA,Zimmerman HA,et al.Angina pectoris and slow flow velocity of dye in coronary arteries-A new angiographic finding[J].Am Heart J,1972,84(1):66-71.
[3] Mangieri E,Macchiarelli G,Ciavolella M,et al.Slow coronary flow: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otherwise normal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J].Cathet Cardioasc Diagn,1996,37(4):375-381.
[4] Hawkins BM,Stavrakis S,Rousan TA,et al.Coronary slow flow-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s[J].Circ J,2012,76(4):936-942.
[5] Goel PK,Gupta SK,Agarwal A,et al.Slow coronary flow: a distinct angiographic subgroup in syndrome X[J].Angiology,2001,52(8):507-514.
[6] 何永福,孫 林,等.冠狀動脈慢血流現(xiàn)象病理生理機制及治療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8,39(03):449-450.
[7] 任紅微,于 濤.丹參多酚酸鹽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4(1):280-300.
[8] 王逸平,宣利江.丹參多酚酸鹽及其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的研究與開發(fā)[J].中國科學院期刊,2005,20(05):377-379.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