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壁
按照《西游記》中的地理學(xué),過了八百里險惡的流沙河,向西,就不再是大唐所在的南贍部洲,而是西牛賀洲。所謂西牛賀洲,其實是源于佛教的說法,相當(dāng)于今天的南亞次大陸?!段饔斡洝防铮粕畮熗剿娜诉@天來到一座宅院前,看上去像是福實之家,這是八戒老兄后來撞天婚跌得鼻青臉腫的地方。兩邊金漆柱上,貼著一副大紅紙的春聯(lián),上寫著:
絲飄弱柳平橋晚,雪點香梅小院春
由此處往西,緊挨著就是五莊觀,這里種有天下獨一無二的人參果樹,五莊觀的二門上也有一對春聯(lián):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這不免使我們覺得唐代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是司空見慣的新春風(fēng)習(xí)。
我們知道,春聯(lián)是春節(jié)時用紅紙書寫吉祥或祝頌的句子貼在門上的對聯(lián)。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和諧,意思貼切,祥和喜慶。最初,只是掛在大門上的兩塊桃木板,上面畫著神荼郁壘二神,人們相信它能壓邪。南北朝時宗懔的《荊楚歲時記》提到新年風(fēng)習(xí):“貼畫雞,或斲鏤五采及土雞于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唐代大概也還是貼桃符,并沒有春聯(lián)。五代時候,孟昶在蜀,“每歲除,命學(xué)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曾“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宋史》)由此可以說,春聯(lián)是從孟昶開始的。但宋代并不流行春聯(lián)。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近歲節(jié)市并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新年門上貼的畫兒樣數(shù)比以前豐富多了。但翟灝曾引宋趙庚夫詩,“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據(jù)此,好像宋代也有貼春聯(lián)的。所謂一燕不成春。我們說當(dāng)時春聯(lián)很少見,決定不錯。所以,王安石“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的名句,極可能是告訴我們新貼了一張門畫而已。
春聯(lián)的大量出現(xiàn),遍地開花,是明代的事兒。翟灝在《通俗編》卷三引《簪云樓雜說》:
春聯(lián)之設(shè),自明孝陵昉也。帝都金陵,于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悉加春聯(lián)一副,帝微行出觀,以為笑樂。
把春聯(lián)的盛設(shè),歸功于朱元璋的提倡。這基本上符合事實。《西游記》成書于明代中期,在大江南北錦繡中華有井水人煙處,正是春聯(lián)蔚然成風(fēng)、如火如荼的時候;不免漂洋過海,無遠(yuǎn)弗屆,偶爾裝點一下西牛賀洲的百姓家庭戶、仙人廳堂,不亦宜乎?
我們回過頭來,再細(xì)看八戒老兄一心想入贅的這戶人家貼的春聯(lián),也有問題!其實是抄襲溫庭筠《和道溪君別業(yè)》詩里的頷聯(lián)。原詩是一首七律,只有兩個字不一樣,我們把它引在這里:
積潤初銷碧草新,鳳陽晴日帶雕輪。風(fēng)飄弱柳平橋晚,雪點寒梅小苑春。屏上樓臺陳后主,鏡中金翠李夫人?;ǚ客嘎都t珠落,蛺蝶雙飛護粉塵。(《全唐詩》)
(常朔摘自光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