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欣
(山東省臨沂市交通醫(yī)院腎內(nèi)科,山東 臨沂 276000)
目前,緩解臨床癥狀、恢復患者生活質(zhì)量是臨床治療UC疾病的主要目標,英夫利昔單抗作為一種生物制劑,得到國內(nèi)外醫(yī)學專家的一致認可,認為其可作為中重度UC的一線治療藥物,我國已將該藥納入中重度UC的臨床治療藥物名單中[1-2]。但單獨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UC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著重探討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與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UC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5例中重度UC患者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研究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21~72歲,平均(43.25±12.37)歲;中度19例,重度26例。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1~71歲,平均(43.08±12.12)歲;中度18例,重度22例。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抗炎、補液、調(diào)整電解質(zhì)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行英夫利昔單抗(國藥準字H20000550,美國強生公司西安楊森制藥)單獨治療,方法為:在第0周、第2周、第6周和第8周給予患者靜脈滴注1次英夫利昔單抗,5 mg/(kg·次),共持續(xù)治療2個月。研究組行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和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治療,其中英夫利昔單抗的使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國藥準字S19993065,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使用方法為:2次/天,420毫克/次,口服,治療周期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2個月后臨床癥狀(便血、腹瀉)消失時間和CRP(C反應蛋白)、ESR(血沉)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值的時間,以此判定其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包括CD3+、CD4+、CD8+、CD4+/CD8+。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21.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由)表示,計數(shù)資料由率(%)表示,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由P<0.05表示。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和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的時間比較:治療后,研究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CRP、ESR指標恢復至正常值的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CD4+、CD8+、CD4+/CD8+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CD3+水平在治療前后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UC是腸道淺表性、持續(xù)性、彌漫性炎癥,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便血等,而中重度患者則可能引發(fā)貧血、低蛋白血癥、消瘦、發(fā)熱等癥狀,甚至出現(xiàn)下消化道出血、巨結腸、癌變、腸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3-4]。在臨床中,抵抗型或激素依賴型中重度UC患者普遍存在難以忍受長期服藥所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以及癥狀緩解效果差等問題,已成為臨床急需解決的治療難題[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CRP、ESR水平恢復時間以及T淋巴細胞水平的改善程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與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UC可取得顯著療效,治療效果比單獨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更佳。原因分析為:英夫利昔單抗屬于一種TNF-α(甲型腫瘤壞死因子)的抑制藥物,與TNF-α結合具有高度親和作用,能有效抑止TNF-α與促炎因子結合,進而促使炎性細胞消亡,起到封鎖炎性反應的作用。該藥物受到國內(nèi)外醫(yī)學界的一致認可,已被ACG(美國胃腸學會)推薦為中重度UC的A級治療藥物[6]。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內(nèi)含豐富腸道健康菌群,可對腸道功能下降以及菌群紊亂等癥狀起到緩解作用,以此實現(xiàn)治療UC的效果。另外,有研究表明[7-8],補充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還能對患者的消化功能起到改善作用,進一步促進機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本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后的CD4+和CD4+/CD8+水平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CD8+水平有顯著下降,表明英夫利昔單抗與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UC患者可顯著改善其T細胞水平,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相互發(fā)揮最佳效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綜上所述,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與英夫利昔單抗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UC,不僅能使患者臨床癥狀快速消失,減輕患者痛苦,還能有效縮短CRP、ESR恢復至正常水平的時間,有利于T淋巴細胞水平恢復,臨床療效確切。
表1 兩組各項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各項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研究組(n=45) 16.14±5.46a 20.45±7.37a 8.62±1.21a 11.23±1.56a對照組(n=40) 20.83±8.15 32.76±10.83 12.26±2.34 14.19±2.2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觀察組(n=45) 治療前 44.58±5.78 16.57±3.45 57.32±6.12 0.29±0.07治療后 44.36±4.85 39.89±5.34ab 20.46±3.65ab 1.95±0.26ab對照組(n=40) 治療前 43.83±5.86 16.82±3.12 56.88±6.34 0.30±0.08治療后 43.92±4.67 28.54±4.73a 35.81±3.26a 0.80±0.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