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瑩
(遼寧省撫順市眼病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008)
眼外傷作為常見的眼科疾病,患者如未及時接受對癥治療或臨床處理不當,隨著病情的加重,極容易出現(xiàn)眼球粘連、瘢痕、角膜病變等嚴重并發(fā)癥[1],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是指在護理過程中,根據(jù)醫(yī)護心理學的理論通過人際交往,影響或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促進其疾病的康復或向健康方面發(fā)展。其目的是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消除不良情緒反應,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因此,心理干預對眼外傷手術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心理護理對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的影響,為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生活質量提供更加有效的護理方法,現(xiàn)將實驗內容整理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入選患者共計84例,均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收治的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4例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42例。觀察組入選患者由26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組成,年齡最小者為22歲,年齡最大者為57歲,年齡平均值為(42.32±6.36)歲。對照組入選患者由25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組成,年齡最小者為21歲,年齡最大者為58歲,年齡平均值為(41.25±5.32)歲。兩組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的基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后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42例對照組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2]。觀察組針對42例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①42例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3]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測,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屬關于疾病提出的疑問,幫助患者盡快的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增強患者的安全感。②護理人員在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后,需要態(tài)度親切、語氣溫和的與患者交流,幫助患者分析疾病,適時予以心理安慰和疏導,結合患者的興趣愛好,通過聽輕柔音樂、觀看電影、看書等方式[4],幫助患者通過正常的途徑發(fā)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主動表達內心想法,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緒導致內環(huán)境和水電解質紊亂,為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③護理人員需要結合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的文化程度,組織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疾病病因、手術術式、操作步驟、術中及術后常見不適感及對應的處理措施等[5],幫助患者在術前充足的時間做好心理建設,消除對手術治療的緊張感和不安感,使其更加主動和積極的配合手術治療及護理,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④嚴重眼外傷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還給患者家屬造成了沉重的經(jīng)濟壓力,一旦護理不當,極容易引發(fā)護患糾紛。因此,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還需要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耐心的向患者家屬講解家庭支持對幫助患者康復有積極作用,讓患者家屬切實感受到家屬的陪伴和支持,從而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 統(tǒng)計學處理:84例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治療期間,除臨床實施的護理措施不同外,其他臨床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后差異并不顯著,將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期間各項指標所得結果錄入分析工具SPSS21.0中,觀察指標相互比較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程度比較:觀察組42例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對護理措施的總依從率經(jīng)計算后為95.24%(40/42),其中完全依從21例、占50%,部分依從19例、占45.24%,不依從2例、占4.76%。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42例對照組患者,共有16例患者對護理措施完全依從、占38.1%,共有17例患者對護理措施部分依從、占40.48%,共有9例患者對護理措施不依從、占21.43%,總依從率為78.57%(33/42),組間護理依從程度相比較,觀察組明顯更具優(yōu)越性,χ2=5.1258,P<0.05。
2.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實施護理前,84例嚴重眼外傷手術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相互比較后,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較比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更為理想,見表1,數(shù)據(jù)經(jīng)檢驗P<0.05。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觀察指標 時間 觀察組(n=42)對照組(n=42) t P軀體功能(分)護理前 58.42±5.62 58.15±6.54 0.2029 >0.05護理后 83.21±6.45 74.25±5.32 6.9451 <0.05心理功能(分)護理前 59.63±6.43 59.42±5.75 0.1578 >0.05護理后 86.73±5.21 74.26±6.14 10.0359 <0.05社會功能(分)護理前 60.14±5.32 59.33±5.14 0.7096 >0.05護理后 82.52±6.25 73.14±5.63 7.2266 <0.05物質生活(分)護理前 58.21±5.74 59.13±5.32 0.7618 >0.05護理后 81.26±6.36 72.21±6.25 6.5774 <0.05
眼外傷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并發(fā)率,角膜充血、眼痛、水腫、角膜潰瘍、視力下降是該疾病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6],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手術作為臨床治療嚴重眼外傷的主要手段,患者由于對手術治療不了解,無法主動和積極的配合臨床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風險性。有報道指出[7],這一觀點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觀察組護理依從率為95.24%,對照組護理依從率為78.57%。另外,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后,生活質量明顯更具優(yōu)越性。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嚴重眼外傷患者實施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十分確切,既可以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及護措施的依從、配合程度,還可以更好的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其向有利于疾病康復的方向發(fā)展,可以在臨床治療中予以更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