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丹娜
今年年初,歌手孫楠和妻子潘蔚上了熱搜。這一次,公眾的目光并不是被他的歌喉吸引,而是聚焦在孫楠夫婦的一次選擇上。
原來,為了讓孩子們得到“內心的富足和成長”,孫楠和潘蔚效仿“孟母三遷”,拋棄了都市的享樂生活,舉家搬至徐州,將一雙本該接受義務教育的兒女送去國學學校,學習傳統(tǒng)文化。潘蔚本人更是身體力行,在這所學校當起了義務教師。
隨后,由于話題不斷發(fā)酵,這所令孫楠夫婦不遠千里從北京追隨而來的“華夏學宮”,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徐州市教育局調查顯示,這所號稱“創(chuàng)辦了28年的傳統(tǒng)文化學?!辈痪邆渑嘤栙Y質,涉嫌違規(guī)辦學,更在安全、營銷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wèi)再次聚焦這一問題,提交了一份規(guī)范校外培訓教育機構開展國學教育的提案,建議對民辦國學教育機構進行集中排查與整頓。由教育部門出版經過審核的國學教科書供培訓機構統(tǒng)一使用。
而對招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開展“全日制國學教育”的培訓機構,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取締。
有關國學教育的討論再一次走入大眾視野。打著傳統(tǒng)與經典旗號的“國學”,到底是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桃源,還是穿越時空的一顆毒瘤?
近年來,只要提起“國學”,大眾的反應總是十分微妙。從最初的趨之若鶩,到如今的“人人喊打”,本該視作思想瑰寶的傳統(tǒng)文化,逐漸污名化。
“國學熱”最早可以追溯到于丹因解讀《論語》而走紅。在普通民眾與經典之間尚有隔閡的年月,于丹的解讀確實能起到橋梁的作用,讓古典文化以更平實易懂的方式走入公眾視野。
解讀經典能帶來高額的回報,于是這便成了有些人投機取巧、大發(fā)橫財?shù)氖侄?。經典不再是原來的樣子,而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呈現(xiàn)解說者曲解迎合后的樣子。一時間,“《論語》中的商戰(zhàn)技巧”“古人教你做生意”等文章、講座層出不窮。
在于丹再次用國學雞湯號召人們“享受霧霾”后,她的解讀跌下神壇,成了販賣心靈麻醉劑的反面典型。
后來,以丁璇為代表的“女德”班開始流行,更是將“國學教育”徹底污名化?!芭隆卑嗯^國學與經典的外衣,其實卻宣揚男尊女卑、孝治百病等迂腐的價值觀,剛一曝光便令人咂舌。
“女德”教育甚至成了諸多國學培訓機構的重要教學內容。孫楠夫婦為孩子精選的這座“華夏學宮”,也具有十足的“女德”傾向:為女孩專門開設“女紅”課程,號召用針線傳遞愛,對女性的價值判斷依舊停留在“好妻子、好母親”上……種種論調,荒唐至極。
面對這些宣揚糟粕的所謂“國學教育”,清醒的成年人尚可辨別是非、不聽不看。但對于無法自行做選擇的孩子們來說,家長們的傾向便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以孫楠為代表的家長們不惜花費重金,甚至舉家遷徙將孩子送入沒有辦學資質、宣揚落后價值觀的“國學校園”,他們究竟想得到什么?
孫楠搬家是有原因的:大女兒參加了華夏學宮為期40天的夏令營,“效果顯著”。
在這次夏令營之前,孫楠的大女兒就讀于提倡自由思考的國際學校。孫楠認為這樣的教育令孩子“缺失規(guī)矩意識”,而短暫的夏令營讓她學會了規(guī)矩,能夠在成人禮上為父親奉茶,還可以背誦《孝經》。
妻子潘蔚更是不無得意地向人炫耀:接受國學教育后,孩子去洗手間回來便能念一句“便溺回,輒凈手”,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時則會說“道人善。即是善”。
如此看來,孫楠們想要的,是通過背誦經典和洗腦教育,孩子們能變得規(guī)矩、聽話且絕對順從。本質上,這仍是前現(xiàn)代的家長制思維在作祟——每當親子關系出現(xiàn)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溝通解決,而是馴服與打壓。
但是,學習“順從”是否要賠上孩子珍貴的成長期?
回到胡衛(wèi)委員的提案,面對普通校外國學培訓機構和招收義務教育期少年兒童的“全日制國學機構”,他對應給出了“規(guī)范”和“依法取締”兩種態(tài)度。的確,需要更加警惕和嚴格管理的并不只是課余時間的補充學習,更是“全日制”“唯國學”的沉浸式追捧。
對于處在義務教育學齡的孩子來說,在本應廣泛汲取科學文化知識、為未來生活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最佳時間,進入并無辦學資質的全日制國學機構學習,危害是致命的。
那些內容腐壞、形式單一的全日制“國學教育”不僅徹底禁錮了思想、局限了視野,更會引發(fā)與現(xiàn)代社會脫節(jié)的問題:不被承認的學歷、倒退的行為、封閉的思維……
這一切,都將對孩子漫長的一生造成無法挽回的惡劣影響。
沉睡的經典并無過錯,被蒙蔽的家長和孩子更顯悲哀。在荒唐的亂象背后,思考國學的正確打開方式尤為重要。
近年來,諸多以推廣普及傳統(tǒng)文化經典為內容的綜藝節(jié)目皆制作精良,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類似《中華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的興起,為經典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更科學、更快捷的新方式。
作為有心學習經典的其他孩子,在學??梢越邮苷Z文課程的教育,回到家中也能通過電視或網絡,得到內容優(yōu)質、態(tài)度端正、形式有趣的國學知識補充。
對于良莠不齊的“國學教育”,當下應做的是規(guī)范內容與“去神圣化”。撥開古典文化的外衣,所謂“國學教育”不是解決問題、改善親子關系的法寶,相反,這是一雙并不合適的鞋子。如果強迫成長中的孩子削足適履,他們前行的道路便只有坎坷。
認識世界的方式從來不只一種,過度追求任何一個片面都是偏執(zhí)的表現(xiàn)。家長們應該認清市場上全日制國學教育中的糟粕本質,不要荼毒成長中的孩子。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下,有關部門應該加快規(guī)范與整治的步伐,為真正的古典文化洗去污名。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