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侯艷霞,楊璐,劉齊,李琴*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 430011)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化工、農(nóng)藥、化肥、材料這些行業(yè)都涉及大量三廢的排放,重金屬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1-3]。鎘元素的大量排放會導致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同時植物和動物也具有富集鎘的能力,所以食品中檢測鎘的含量成為當今分析行業(yè)中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4-6]。同時每年的夏季是吃蝦的時節(jié),秋季是吃螃蟹的時節(jié),特此檢測二者中鎘的含量可以提高大家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常見的檢測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譜法(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原子熒光光譜法(AFS)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等[7-8]。這些方法都具有檢測食品中鎘含量的能力,但是都具有相應弊端。相對比較而言,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具有準確性好、靈敏度高、檢出限低、線性范圍好的特點[9-10]。因此,試驗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河鮮中鎘的含量,同時也適用于大量樣品的檢測。
1.1.1 試驗材料
螃蟹及基圍蝦產(chǎn)自本地。
1.1.2 試驗試劑
1 000 μg/mL鎘標準溶液;0.3%硝酸溶液;1∶3硝酸溶液。
TAS 990型原子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AR 1140型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1.3.1 儀器工作條件
儀器工作條件:工作電流5.0 mA、波長228.8 nm、干燥溫度100 ℃ 30 s、灰化溫度400 ℃ 20 s、原子化溫度1 400 ℃ 3 s、凈化溫度1 600 ℃ 1 s。
如果試驗中出現(xiàn)待測樣品的線性范圍比較窄的情況,可以加入5 μL的基體改進劑,常見的基體改進劑為0.1%硝酸鈀溶液和0.3%磷酸二氫鉀溶液。這樣可以提高一定程度的線性寬度,減少誤差的產(chǎn)生。
1.3.2 樣品前處理[11-14]
稱取蟹肉、蟹黃、蝦肉、蝦黃各2 g,每個樣品取3份,置入已經(jīng)編號的陶瓷坩堝中,再將陶瓷坩堝置于電熱板上,在150 ℃的條件下加熱炭化,直到裝有樣品的坩堝中沒有白色煙霧溢出時為止,再轉移到馬弗爐中,在600 ℃的條件下灰化6~8 h,待灰化完畢后轉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用1∶3硝酸溶液將12份樣品中灰分溶解轉移到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其中蟹黃樣品定容至100 mL。
1.3.3 系列鎘標準溶液的配制
取1 000 μ g/mL鎘標準貯備液,采用逐漸稀釋的方法,將1 000 μ g/mL鎘標準貯備液稀釋成1,2,3,4和5 ng·mL-1鎘標準應用液。
1.3.4 標準曲線的繪制
用移液槍移取1,2,3,4和5 ng·mL-1已配制的鎘標準溶液各10 μL,注入石墨爐,測得其吸光度,并求得吸光度與濃度關系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1.3.5 試樣測定
分別吸取樣液和試劑空白液各10 μL,注入石墨爐[15-18],測得其吸光度,代入標準系列的一元線性回歸方程中求得樣液中鎘含量。
式中:W為實際含量,μg·kg-1;C1為樣品中的含量,mg·mL-1;C2為空白中的含量,mg·mL-1;N為稀釋倍數(shù);M為樣品的質量,g;V為樣品的體積,mL。
圖1 鎘標準曲線
由表1可知,蟹黃的鎘含量是相對較高的,但4種樣品所測值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要求。同時試驗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在0.007%~0.047%之間,表明該方法具有極高的精密度以及準確性,符合樣品分析的要求。
表1 河鮮中鎘含量結果
對4種樣品進行加標回收試驗,測定其回收率。同時為了避免試驗出現(xiàn)偶然性,加標濃度分為低、中、高三檔,試驗數(shù)據(jù)以及結果見表2[19-23]。
由表2可知,4種食品的回收率在96.441%~98.485%之間,RSD在0.005%~0.020%之間,說明該試驗具有極高的準確性,可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測量分析。
表2 回收率測定結果
試驗使用了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河鮮中的鎘含量,該方法的線性范圍、精密度、準確性、檢出限均表現(xiàn)出較好的趨勢。依據(jù)標準曲線可知該方法的最低檢出限為0.000 1 mg·kg-1,4種食品的3組平行樣相對標準偏差在0.007%~0.047%之間。所以該方法可以用于動植物樣品的檢測方法中,同時也具有大量分析樣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