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彥 朱詠梅 倪英群 陸瑞敏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之一,糖尿病性冠心病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謝與脂質代謝紊亂而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血液黏滯度增高。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性冠心病立足于從整體調節(jié)入手,在改善臨床癥狀等方面有著化學合成藥物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筆者采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治療本病30例,取得較好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WHO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冠心病診斷參照《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學》中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②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消渴的分型標準擬定[2],中醫(yī)證型為氣陰兩虛,主要表現(xiàn)為:心悸氣短,口渴欲飲或口干而不欲飲,或頭暈多夢、手足心熱,或納差腹脹、大便溏薄,或腰膝酸軟、肢體麻木,或自汗盜汗,舌質淡紅或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白,脈沉細。
1.2 納入標準 ①已被確診為糖尿病。②符合糖尿病性冠心病氣陰兩虛證的診斷標準。③年齡45~70歲。④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為2012年9月-2014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27例)和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33例)收治。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59.6±10.3)歲;糖尿病病程8~20年,平均(14.3±6.1)年;冠心病病程4~10年,平均(7.1±2.8)年。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9~67歲,平均年齡(58.7±6.3)歲;糖尿病病程9~21年,平均(14.9±6.7)年;冠心病病程5~10年,平均(7.7±2.4)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參照《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而進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糖尿病飲食控制和降糖治療,冠心病常規(guī)治療包括硝酸酯類及抗凝劑(腸溶阿斯匹林)。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藥用:黃芪30 g,黨參20 g,白術10 g,丹參20 g,川芎10 g,當歸12 g,赤芍12 g,玉竹6 g,麥冬10 g,生地9 g,知母10 g,地龍6 g,每日1劑,2煎取汁400 mL,早晚分服,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5 療效觀察
1.5.1 觀察項目 治療前和治療后兩組患者分別在安徽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測定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分析、血流變學、心電圖。
1.5.2 療效標準 ①心絞痛療效參照《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學》[3]中有關標準:顯效:心悸氣短,口渴欲飲或口干而不欲飲,納差腹脹,自汗盜汗等癥狀消失;有效:癥狀明顯緩解或減輕;無效:癥狀無變化。②心電圖療效評定:顯效: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ST段回升0.05 mV以上或倒置T波變淺在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轉直立;無效:心電圖無明顯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算。所有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絞痛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心絞痛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 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差值比較,#P<0.05。
組別 差異來源 高切 低切全血黏度(mPa·s) 纖維蛋白原(g/L)對照組(n=30)治療前 6.58±0.52 8.41±1.31 4.35±0.82治療后 6.08±0.14 8.29±1.26 4.19±1.15差值 0.50±0.59 0.12±0.49 0.16±0.16 t 4.63 1.34 5.47 P 0.001 0.197 0.000治療組(n=30)治療前 6.46±0.45 8.23±1.21 4.38±0.71治療后 4.77±0.49? 6.46±1.33? 3.82±0.88?差值 1.69±0.47# 2.23±0.75# 0.56±0.28#t 19.66 16.26 10.94 P 0.000 0.000 0.000
表1 兩組患者心絞痛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比較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治療組患者FPG、2 h PG治療前后差值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差值比較,#P<0.05,##P<0.01。
組別 差異來源 FPG(mmol/L) 2hPG(mmol/L)對照組(n=30)治療前 8.76±1.45 13.41±3.28治療后 7.72±1.46? 11.90±2.65?差值 1.04±0.25 1.51±0.31 t 22.75 26.67 P 0.000 0.000治療前 8.78±1.22 12.68±2.24治療后 6.54±1.25?? 9.47±2.23??差值 2.24±0.54# 3.21±0.55##t 22.69 31.94 P 0.000 0.000治療組(n=30)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TG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治療組TC、TG、HDL-C、LDL-C治療前后差值顯著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差值比較,##P<0.01。
組別 差異來源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對照組(n=30)治療前 6.39±1.26 2.48±0.38 1.36±0.65 4.52±0.53治療后 6.33±1.54 2.21±0.37 1.21±0.86 3.39±0.37?差值 0.03±0.01 0.27±0.09 0.15±0.04 1.13±0.21 t 2.94 16.46 20.51 29.43 P 0.009 0.000 0.000 0.000治療前 6.58±1.34 2.55±0.48 1.28±0.22 4.45±0.63治療后 4.86±1.53?1.24±0.46?? 1.44±0.31 3.56±0.48?差值 2.08±0.65##1.31±0.34##0.16±0.04##0.89±0.17##t 17.51 21.09 21.88 28.63 P 0.000 0.000 0.000 0.000治療組(n=30)
2.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 治療組治療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纖維蛋白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纖維蛋白原治療前后差值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5。
糖尿病屬中醫(yī)學消渴病范疇,其病機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久則致氣陰兩虛,并多夾瘀。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學胸痹范疇。糖尿病容易引起早期動脈硬化,必須控制血糖、調節(jié)血脂及血液黏稠度,才可使癥狀改善。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胸痹、心痛”范疇,我們認為氣陰兩虛為本,兼有瘀血阻滯,是消渴導致胸痹的主要機理,故采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法來治療。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重用黃芪大補脾胃中氣以資化源,固攝經(jīng)絡真氣以節(jié)散流;輔以當歸活血養(yǎng)血;赤芍、川芎、化瘀行滯;玉竹麥冬養(yǎng)陰生津。諸藥合用,標本同治,使氣旺血行,瘀消脈通。實驗與臨床研究證實,黃芪具有心肌保護作用,其對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損傷、缺氧缺糖/復氧復糖損傷、缺氧缺糖/復氧復糖損傷、感染病毒以及藥物中毒的心肌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4]。當歸中的有機酸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5]。地龍主要成分為蚓激酶,具有抗凝和纖溶作用[6]。因此,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可更有效地改善臨床癥狀,明顯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能夠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減輕血液高粘滯狀態(tài)。
綜上所述,益氣養(yǎng)陰活血湯治療糖尿病性冠心病臨床療效明顯,未見明顯副作用,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