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珅 劉珊
摘要:各種方法被用來評估槍法性能,雖然各種方法都是相關的,但是必須理解它們的局限性,以便實現(xiàn)結果的可移植性和適用性。 有些措施比其他措施更適合具體的研究問題。 有些人認為實彈射擊研究是黃金標準,但它也有一些缺點。 許多替代方法(例如:模擬目標交戰(zhàn)系統(tǒng))允許可控的數(shù)據(jù)收集,并且可能比實彈射擊更合適,這取決于其應用和研究設計。 本討論小組成員提出用多樣的實驗進行研究,調查射擊表現(xiàn),并且對不同的應用條件應用一系列的射擊術工具和指標。這個小組將討論他們方法(工具,度量,方法,交戰(zhàn)情景)的相對優(yōu)點和局限性,以便提供當前關于射擊術表現(xiàn)研究的方法和問題的情況。
關鍵詞:心理因素? ?射擊技能? ?裝備設計
在戰(zhàn)斗人員交戰(zhàn)時,我們常常觀察到由于他們穿著和攜帶的服裝和個人裝備(包括它包括武器本身)的設計,他們很難正確地抵肩和瞄準他們的武器。然而,理解如何最好地衡量和證明這些影響是有爭議的。
歷史上,戰(zhàn)斗人員在作戰(zhàn)場景中穿著重物,包括服裝和個人裝備(CIE)。過去進行的裝載通常是裝在包里。然而,在最近的沖突中,增加了額外的CIE(例如,防彈衣,化學生物防護護具,信息技術和附加戰(zhàn)斗物資),除了裝在包里的東西外,還有更多的東西穿在身上。隨著越來越多的裝備增加,CIE和武器之間的兼容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個CIE對戰(zhàn)士表現(xiàn)的影響已經(jīng)在障礙表演時間,運動范圍和手榴彈投擲準確性的降低中顯示出來。
(一)雖然據(jù)了解CIE對射擊術表現(xiàn)有影響,但評估和量化效果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多種方法可用來收集定性和定量數(shù)據(jù),包括實彈射擊測試,應用模擬彈藥的實彈射擊,基于激光的武器交戰(zhàn)模擬器,高度擬真的虛擬現(xiàn)實射擊模擬器,甚至包括空包彈武器在內的實兵對抗。每種方法都有相對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根據(jù)研究問題,一些方法/指標會比其他方法更適合。雖然有人認為實彈射擊是黃金標準,但它具有相關的安全風險,成本高昂,在交戰(zhàn)情景(情景營造和控制)方面缺乏行動保真度,可能無法解決所有相關的研究問題,在某些情況下,對于手頭的研究而言可能是不必要的復雜和昂貴的。許多替代方法(例如模擬目標交戰(zhàn))允許可控的數(shù)據(jù)收集,包括豐富的情景開發(fā)和控制,但是在武器動力方面(例如減縮的后坐力)有限,并且在某些情況下與某些目前和未來的瞄準系統(tǒng)不兼容。在最基本的形式中,用戶可以在穿著CIE的同時瞄準武器(或者模擬武器),并且主觀地提供有關他們的移動,坐下以及處理武器的能力受到影響的反饋。
(二)實彈射擊方法可以有很大的變數(shù),在生態(tài)有效性范圍的不同端,從長距離的射擊靶場到近距離作戰(zhàn)(CQC)的射擊房。這些靶場可以是室內(典型的安全部隊)或室外(典型的軍隊)的,通常專門設計有特殊的武器類型或口徑。這些范圍可以結合靜態(tài),彈出或移動的目標,永久構建,或便攜式。通過使用帶有隱藏的彈出目標的實彈射擊“叢林通道”,當射手在可見范圍內時手動操作或觸發(fā)目標,可以實現(xiàn)更具操作性的逼真的交戰(zhàn)情景;這個射手任務還要求他們在交戰(zhàn)之前檢測威脅。許多實彈靶場,尤其是用于研究或用于測試和評估的靶場,整合了先進的儀器,可以高效自動的采集各種操作指標,包括射擊精度和準確度指標,以及從發(fā)現(xiàn)目標到命中目標的時間。一個例子是有附加裝備的射手性能靶場或M-范圍,參見圖1) ,位于馬里蘭州阿伯丁試驗場 擁有使用 the SIUS (Irmo,SC) 的Location of Miss and Hit(LOMAH)自動化目標評分系統(tǒng)。
(三)射擊術模擬器和其他實驗室方法(見圖3中的例子)可以讓用戶模擬用武器射擊目標,目標參數(shù)(類型,暴露程度,大小,移動)可以被操縱的非常具有真實性,不存在與實彈射擊相關的成本(如專業(yè)設施,靶場管理人員,彈藥等)和安全問題(例如模擬器在目標位置,目標散布,高角度目標等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為沒有范圍限制)。這允許從感官運動控制,生物力學,生態(tài)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等領域獲得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標,從而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表現(xiàn)。另外,一些變量,比如天氣,可能以實彈射擊情況下不可能的方式進行控制。然而,使用槍法模擬器和其他實驗方法的一些局限性包括:比直接射擊時后坐力小,槍口上揚有限,不現(xiàn)實的心理效應(如噪音和閃光,可能導致一些射手在射擊預判中產(chǎn)生畏縮),實景動畫問題,室外大氣條件(風速,氣壓,溫度)可能表現(xiàn)的不準確。
大部分槍法模擬器(例如,法布里克國民(FN)的MilTrainer和FN專家武器模擬器系統(tǒng),立方體參與技能訓練師(EST)和虛擬沉浸式士兵模擬器(VISS),Maggitt訓練系統(tǒng)室內模擬射擊訓練師ISMT),激光射擊訓練系統(tǒng)(LMTS))已經(jīng)被開發(fā)用于訓練目的,允許以更低的成本和比實際的射擊練習更少的努力獲得額外的性能反饋和增加的練習時間。這些模擬器系統(tǒng)還允許有效地自動收集各種性能指標,包括射擊精確度和準確性指標(例如命中和未命中的位置,在分組中發(fā)射的多輪的分散度)以及各種時間變量。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中的射擊模擬器和模擬槍法可預測實彈射擊性能。然而,Scribner,Wiley和Harper(2007)發(fā)現(xiàn),使用模擬器(掉下載具的步兵生存能力和致死性測試)的用戶比實彈射擊環(huán)境下訓練的更準確。此外,使用模擬器系統(tǒng)研究姿態(tài)穩(wěn)定性的射擊效應的研究努力獲得了成功。 聚焦在訓練方面,其他的研究努力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對壓力環(huán)境中肌酸和咖啡因補充劑的作用。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實彈射擊評估相比,這些工具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將發(fā)生變化。
(一)目前的研究興趣之一在于量化槍械射擊表現(xiàn),殺傷力和整體作戰(zhàn)效能的因素(主要側重于武器設計,還包括射手,射手穿戴裝備,射擊課程 以及訓練因素)。開發(fā)和驗證武器系統(tǒng)設計和功能要求,相關的測試方法和指標,以支持加拿大收購下一代士兵輕武器系統(tǒng)。研究的武器因素包括:武器質量屬性,長度,配置(即犢牛式與常規(guī)型),后坐力和槍口移動,替代武器支持以促進火力穩(wěn)定性,替換瞄準/火控系統(tǒng)和武器裝備顯示器控制界面。
(二)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士兵的射擊行為循環(huán)和武器兼容性。最近的研究和評估包括面部保護對射擊表現(xiàn)的影響,用戶對M4前方導軌附件套件的評估,武器重量和質量中心的影響,用戶對小隊指定的射手武器替代品的評估以及用戶評估緊湊型半自動狙擊系統(tǒng)(CSASS)。
(三)通過進行眾多士兵的射擊表演研究,使用各種工具檢查服裝和武器系統(tǒng)的兼容性,量化射擊性能,包括射擊模擬器,瞄準點追蹤裝置和實彈射擊靶場研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武器的實際后坐力以及對目標的影響,重新捕獲的時間以及與服裝和設備的互動作用,實彈射擊評估提供了最好的數(shù)據(jù)。
在試圖確定武器和瞄準系統(tǒng)與個體服裝和裝備的兼容性時,對于肩膀上的槍托的穩(wěn)定性,面頰與強身貼合穩(wěn)定性和獲得適當視覺圖像的速度的主觀反饋可以以非常少的成本和裝備需求提供有用的信息。
參考文獻:
[1]Bates, K. A.(2011). Cost analysis and effectiveness of using the indoor simulated marksmanship trainer (ismt) for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usmc) marksmanship training. Thesis Collection.
[2]Chung, G. K. W. K., Nagashima, S. O., Delacruz, G. C., Lee, J. J., Wainess, R., & Baker, E. L. (2011). Review of rifle marksmanship training research. (CRESST Report 783).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 (CRESST).
[3]Gregory K.W.K.Chung, Harold F. O'Neil, Girlie C. Delacruz, & William L. Bewley. (2005). The role of anxiety on novices' rifle marksmanship performance.?Educational Assessment,?10(3), 257-275.
Pickering, M. A., Hammermeister, J., Ohlson, C., Holliday, B., & Ulmer, G. (2010).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relationships among mental skills and resilience in warrior transition unit cadre members. Military
[4]Zubrilov, R., & Astafev, N. (2016). Optimizing the methods of biathlete shooting training by means of ?aiming-off? with usage of ?scatt? marksmanship trainer. , 52(2), 48-54.
(作者單位:閩南師范大學;作者簡介:董珅,研究生,教育學碩士(在讀),單位: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認知與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