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足跟痛也叫跟痛癥,起病緩慢,多為一側(cè)發(fā)病,主要癥狀為足跟部的局部疼痛及明顯壓痛,有時局部紅腫;多數(shù)患者早起站立時疼痛較重,行走片刻后稍好,但行走過久,疼痛復(fù)又加重。該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尤以老年婦女發(fā)病者居多。臨床發(fā)現(xiàn),足跟痛是由骨結(jié)節(jié)部的前緣骨刺贅生、足脂肪纖維墊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減退、扁平足、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類風(fēng)濕等病變引起。采用以下外用驗(yàn)方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患者可以一試。
1.取祁艾60克,烏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藥汁,倒入浴足盆內(nèi);再將燒磚燒紅放入藥液盆內(nèi),患足放于蒸汽上熏蒸(要注意預(yù)防燙傷),并用物品將藥液盆遮蓋。待藥冷至溫度適當(dāng)后,將患足跟底部放于磚塊上乘熱下壓數(shù)分鐘。每日1~2次,連續(xù)7~10天為1個療程。藥液可以反復(fù)使用
2.取烏梅適量,去核,加入醋少許搗爛,再加入少許鹽,攪勻,涂敷在患足后跟處,用紗布裹好,外用膠布同定。每天敷1次,連用7~10天為1個療程。
3.取川芎45克研成細(xì)末,分成3份,分別裝入小布袋內(nèi)縫好。將藥袋裝入鞋里,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晾干后仍可用。
4.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同定,干后換藥,不拘次數(shù)。如有起泡,可按燙傷處理,愈后再繼續(xù)使用。一般5~6天見效,疼痛消失,骨質(zhì)增生存在但不發(fā)展。
5.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后煮沸15分鐘,先熏后洗患足3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6.取仙人掌適量,將仙人掌兩面毛刺用刀刮凈,剖開,內(nèi)面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紗布繃帶同定,12小時后換另半片?;?qū)⑾扇苏魄谐纱笮∵m宜的片狀放于鞋跟處,以便穿上鞋后正對疼痛點(diǎn)。貼敷2天,休息半天,連用2~4周。
7.取鮮川楝葉30~60克,加紅糖適量,搗爛成膏狀,外敷患足跟,24小時后更換,一般用藥2~3次疼痛消失。
8.取大黃、黃柏、威靈仙、獨(dú)活、牛膝、透骨草各30克,芒硝5克,陳醋250克。上方前六味藥物用紗布包好,加冷水約3000毫升,煎開約半小時后取出藥包,把藥液倒入盆內(nèi),加入芒硝、醋攪勻后熏洗。重洗時,先以熱氣熏蒸,并用毛巾蘸藥交替熱敷痛處;待水溫降至50~60攝氏度時,將患足浸入盆內(nèi)浸洗。若水溫下降可加溫再洗,每次洗約1小時。每日1~2次,連用數(shù)天。
9.取蘇木、透骨草、紅花、七葉一枝花各30克,加水適量,煎出的湯汁加適量食醋,泡洗患處。
10.取艾葉、(炙)川烏、(炙)草烏、威靈仙、川牛膝、川柏、三棱、莪術(shù)各20克,透骨草、海桐皮各30克,肉桂、紅花、冰片各15克。上藥(除冰片外)放入較大容器內(nèi),加水浸沒半小時至1小時,再加水適量,煮沸后再煮15~20分鐘,去渣留湯。加入冰片攪勻,趁熱將換足置于盆上熏蒸,待藥湯降溫適度,放人患足外洗,時間超過半小時。每日1次,每劑可用2次,10次為1個療程。
11.取生大黃、川芎、梔子、姜黃、白蒺藜、紅花、桃仁各50克,炮穿山甲、全蝎、郁金、生牡蠣各30克,冰片15克,陳醋適量。將上藥研為極細(xì)末,過100目篩后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取藥末40克,以醋調(diào)成膏狀,外敷于痛處,覆以塑料薄膜,外用膠布同定。隔日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12.取生白芥子適量,研粉備用。用時取適量加醋調(diào)成稠膏狀,敷于患部。覆以塑料薄膜,外用膠布同定。隔日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13.取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細(xì)辛各等份,雞蛋清適量。先將前4昧藥研為極細(xì)末,裝瓶備用。用時以雞蛋清調(diào)藥粉成糊狀,外涂患處,臥床休息。每日換藥1次。另可用黑膏藥或凡士林等,在火上烤化,摻人藥粉適量調(diào)勻,趁熱貼患處,外用繃帶或者膠布同定。3~5天換藥1次。主治跟骨骨刺。
14.取白芷、川芎各90克。將白芷、川芎用酒浸泡3天,濾出烘干,研末。用時各取15克藥末放入薄布袋內(nèi),再將藥袋放人鞋里,直接與痛處接觸。隔日換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15.取鮮垂柳葉1把,杏仁3粒,枯礬6克。上藥共搗爛外敷患處,外用芙蓉葉覆蓋,再用紗布包扎同定。每日1次,連用5~9次。
16.取姜黃、赤芍、梔子、白芷各12克,穿山甲6克。上藥研細(xì),加少量冰片,用醋調(diào)成膏狀敷于患處,覆以塑料薄膜,外用繃帶包扎同定,夜敷日除。每料連敷3夜,1個月為1個療程。
17.取川芎15~20克,乳香、沒藥各20克,透骨草15克,血竭10克。上藥共研細(xì)末,以醋、酒(比例3:1)凋和成膏狀,涂敷于患處,外用敷料包扎。5~7天換藥1次。
18.取威靈仙50克,生川烏100克,馬錢子10克。威靈仙加水、醋各500毫升,浸泡30分鐘,先用武火煎沸,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鐘,倒入浴足盆內(nèi),取1塊約1厘米厚的木板蓋在藥液盆上,中間開一個恰能放下足跟部的洞,將足跟放在洞口處熏蒸,待水溫適宜時浸泡。每日2次,10天為1個療程。生川烏、馬錢子共研細(xì)末,分為3包。每日取1包,用50%的酒精調(diào)成糊狀,熏洗后敷貼于患處,外用敷料包扎。24小時更換1次(重洗時取下),連用3天。
19.取川芎適量研粉過篩,用醋拌成稀糊狀,密封儲罐備用。按足跟大小縫制小布袋,裝入適量凋好的糊劑,放在足跟上;暖水袋中裝入32攝氏左右溫水,將足跟置于其上,每晚治療20~40分鐘。川芎粉熱敷后可再人醋供第2次復(fù)用,第3次則換新藥。每10天為1個療程,可連續(xù)使用3個療程,治療期間可配合熱水燙腳。
此外,也可以就醫(yī)治療,醫(yī)生會根據(jù)病情予以藥物封閉,以及足跟骨刺切除術(shù)、跟骨鉆孔術(shù)、跟骨神經(jīng)切斷術(shù)、跟骨滑囊切除術(shù)等,平足癥者可予以跟骨截骨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