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旭平,徐一平,李魯峰,魯忠富,汪穎,李國景,吳曉花*
(1.杭州市蕭山區(qū)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200; 2.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瓠瓜是浙江省重要特色和優(yōu)勢瓜類蔬菜作物,常年栽培面積1.00~1.33萬hm2,每667 m2收入1.0~1.5萬元,高可達2萬多元,在浙江省效益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瓠瓜為杭州市重要的夏季瓜類蔬菜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超過667 hm2。浙蒲9號為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瓠瓜新品種,該品種在口感品質、豐產性、商品性和采收彈性等方面均表現突出。為加快該品種的推廣應用,于2018年設計了不同播種期試驗,旨在進一步明確浙蒲9號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特征特性和種植適應性,為浙蒲9號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品種為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浙蒲9號。試驗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所臨浦基地設施大棚內進行。供試土壤為小粉田黏壤土。3月23日播種的瓠瓜前作春季為瓠瓜,秋季為休閑地;4月至7月播種的瓠瓜前作均為草莓。每667 m2施商用有機肥600 kg、鈣鎂磷肥50 kg、過磷酸鈣50 kg、挪威產45%三元復合肥(N 15%,P2O515%,K2O 15%)20 kg、K2SO48 kg[1]。
本試驗分7次播種,自3月至7月,每隔20 d播種一批瓠瓜,播種期分別為:3月23日、4月13日、5月3日、5月23日、6月13日、7月3日和7月23日。于玻璃溫室內采用32孔穴盤育苗。二葉一心期定植,單行種植,行距1.6 m,株距60 cm,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48 m2,立架栽培,采用白色麻地膜覆蓋,大棚兩頭設2 m保護區(qū)。單蔓整枝,在主蔓12~14節(jié)坐、留果,主蔓10節(jié)位以下側枝全部摘除,以上側枝留1~2葉后摘心,促側蔓生長和主蔓瓜生長,其他按常規(guī)管理。
表1結果表明,3月至7月播種,浙蒲9號植株生長勢均較旺,葉片較大,葉柄較長,主蔓上側蔓發(fā)生第一雌花節(jié)位在7.0節(jié)左右;尤其是4月份植株生長最旺,該時期如整枝不及時植株容易偏旺,影響坐果。5月23日和7月23日播種的植株全生育期短,均為70 d,播種至始收時間也短,約40 d即可采收。
表1 不同播種期浙蒲9號的生育期表現
3月至7月播種,浙蒲9號均表現商品性好,商品瓜皮色油綠帶綠色條紋、光澤度好,瓜條上下粗細較均勻;采收彈性大,耐貯性好,口感佳。3月23日至4月13日播種,浙蒲9號前期商品瓜較長,平均瓜長分別為30、26 cm,單瓜重600~700 g。5月23日和6月13日播種,前期商品瓜最短,平均瓜長21 cm左右,單瓜重約500 g。7個不同播種期,浙蒲9號的商品瓜率均在80%以上;5月至6月坐果的商品瓜比率最高,達85%以上;7月坐果的商品瓜比率最低,但分別達81.9%和82.7%,說明浙蒲9號的耐熱性較強[2]。
不同時期播種的浙蒲9號產量差異顯著,但每667 m2產量均達3 000 kg以上。其中,3月23、4月13日和5月3日播種的浙蒲9號每667 m2產量均達6 000 kg以上,3月23日播種的產量最高,每667 m2達7 540 kg,采收期為48 d;6月13日播種的浙蒲9號產量最低,每667 m2產量為3 332.0 kg,采收期為38 d(表2)。以上結果說明浙蒲9號適合春季和夏秋季設施栽培。
表2 不同播種期浙蒲9號的商品性和產量表現
浙蒲9號整個試驗期間植株生長勢較旺、葉色綠、葉片較大、葉柄較長、莖粗、節(jié)間較長。但春季植株生長容易偏旺,應及時整枝和適當稀植,避免影響坐果和產量;夏秋季全生育期短,生長速度快,容易徒長,采用白色麻地膜或稻草加普通地膜覆蓋可有效降低土溫[2]。浙蒲9號商品瓜商品性好,瓜皮色油綠帶綠色條紋、光澤度好,瓜條上、中、下部粗細較一致,采收彈性大,耐貯性好,口感佳;連續(xù)坐果能力強,豐產性好,7個不同播種期每667 m2產量均達3 000 kg以上。
綜述所述,浙蒲9號耐熱性較強、商品性佳、豐產性好,適宜杭州和周邊地區(qū)夏秋季設施栽培,也適宜春季設施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