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寧
摘 要 在法律辯論中,特別是在法庭辯論之中,作為案件事實和證據(jù)的“事實”與“雄辯”的關(guān)系是“事實”勝于“雄辯”,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司法實踐中對公訴人論辯的邏輯要求是表述一致、首尾一致、觀點明確和理由真實。
關(guān)鍵詞 法律事實 法律辯論 法律邏輯
中圖分類號:B811.24 文獻標識碼:A
1基礎(chǔ)概念辨析
1.1“雄辯”的表現(xiàn)形式——法律論辯
論辯,也稱辯論,是觀點對立的雙方就同一問題進行爭論,以說服或駁倒對方為目的的言語活動。法律論辯是涉法思維活動中的一種論辯方式,刑事訴訟中的法律論辯是指刑事案件的訴訟參與人圍繞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是否應當處以刑罰,以及怎樣處罰,依照法定程序,就相關(guān)事實和法律,進行的論證和辯論活動。法庭辯論是法律論辯的特殊形式,法庭辯論包含于法律論辯之中。法庭辯論是法律論辯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論辯形式,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法庭辯論作為法庭審判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判決結(jié)果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法庭辯論階段,控辯雙方或者原、被告方要在整個法庭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事實證據(jù)和實體法的規(guī)定,作出綜合性陳述,最大限度地說服法庭采納自己的意見。如何在辯論過程中有效地揭露對方的邏輯矛盾、化解己方可能存在的邏輯矛盾,就成為論辯成功乃至最終勝訴的重要因素。
1.2“事實”的客觀載體——案件事實與證據(jù)
刑事訴訟中的所謂案件事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的,依照刑法規(guī)定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行為及其相關(guān)的各種客觀情況在人這一主體的大腦中的呈現(xiàn),是主體依據(jù)現(xiàn)有的法律概念、理念,對于發(fā)生的犯罪行為及其相關(guān)情況的主觀認知而得到的一種正確的符合實際情況的命題判斷。在刑事審判中,庭審參與者必須運用證據(jù)來對某一案件的事實進行陳述。法庭對于這些證據(jù),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謹慎的審查與判斷,才能使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有力依據(jù)。對此,有學者指出: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并不是證據(jù),而是證據(jù)中蘊含的證據(jù)事實。這些蘊含著案件事實的證據(jù),便是能夠?qū)ΥC事實的“驗明正身”起到真正作用的案件證據(jù)。
2法律論辯中“事實與雄辯”的實際聯(lián)系
2.1事實勝于雄辯
首先,在事實與雄辯的優(yōu)先性上,我認為“事實勝于雄辯”的論調(diào)依然是成立的。以刑事訴訟為例,公訴人的論辯主要圍繞著三點展開,即證據(jù)分析、案情分析以及法律論證的論辯步驟,由此將一系列法律事實呈現(xiàn)在法官以及其他庭審參加者的面前,通過這些事實的羅列,使人們在各自心中依據(jù)事實做出對于被告及案情本身的自我判斷。而這種基于事實的理性判斷,其效用往往優(yōu)于控辯雙方僅通過口頭爭論而給庭審參與者帶來的感性判斷,有利于審案法官形成對公訴方所提控告理由之心理認同。
2.2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在法律論辯中,雄辯首先是輔助事實發(fā)揮效用的手段,比如上述的事實分析與法律論證,都需要通過公訴人的一番“雄辯”才得以實現(xiàn)。另一方面,盡管事實在法律論辯中發(fā)揮著論證的首要作用,但控辯雙方在列舉事實的具體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紕漏,這種紕漏可能是案件事實或證據(jù)本身存在的問題,亦可能是口頭陳詞過程中出現(xiàn)的邏輯矛盾。對于刑事審判中的公訴人而言,在案件事實及證據(jù)已經(jīng)羅列完畢,卻被對方指出事實的邏輯矛盾情況下,充分利用法律邏輯化解己方失誤,即以邏輯方法為內(nèi)容,以“雄辯”為手段對對方進行有力的反擊與批駁,并順勢找出對方事實論證中存在的謬誤,指出其邏輯矛盾,對于懲治犯罪、完成公訴任務是極為有效的。故“雄辯”一方面輔助“事實”的闡述,另一方面又對“事實”進行補救,它與“事實”實然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3司法實踐中對公訴人論辯的邏輯要求
3.1表述一致——遵守同一律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的每一思想必須與其自身保持同一,遵守同一律要求公訴人在法庭辯論中使用概念、判斷要準確,闡述自己的公訴主張時切忌語句念混,如“偽造”、“變造”、“從輕”、“減輕”等類似概念表達一定要明確,不能偷換、混淆。
3.2首尾一致——遵守矛盾律
矛盾律的內(nèi)容是:一個思想不能自相矛盾。遵守和運用矛盾律,要求公訴人在法庭辯論時思想必須首尾一貫,保證起訴書、公訴詞及答辯所闡述的公訴主張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3.3觀點明確——遵守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內(nèi)容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一個判斷或者肯定事物的某種屬性,或者否定事物的這種屬性,二者必居其一;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遵守排中律,要求公訴人在法庭辯論時闡述觀點要明確,不能模棱兩可,否則將出現(xiàn)支持公訴不利的效果。公訴人在運用排中律時,常常與另一邏輯方法——反證法連用,即先用論據(jù)證明與論題相矛盾的判斷為假,再根據(jù)排中律推出原論題為真。
3.4理由真實——遵守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要求理由真實,并從理由能夠推出所要論證的思想。但從法庭辯論的過程便可看出,其實充足理由律貫穿于論辯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正因為其“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力,反而使人們將其忽視??剞q式庭審方式具有較強的抗辯性,法庭辯論階段是公訴人、辯護人充分闡述自己觀點,運用論據(jù)、論證自己訴訟思想正確的階段,公訴人無論是在發(fā)表公訴意見還是在答辯過程中,都應遵守和運用充足理由律。
參考文獻
[1] 陳海燕.法律論辯術(shù)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0.
[2] 劉宗粵,熊志海.案件事實的概念及構(gòu)成辨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4:99.
[3] 熊志海.論案件事實與證據(jù)事實[J].探索,2003(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