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解放初期的上海文藝刊物

      2019-05-16 10:50:52韋泱
      讀書文摘 2019年5期
      關鍵詞:刊物文藝上海

      韋泱

      一日,與北京袁鷹前輩通電話,聊起上海的文藝刊物。袁老說,解放初期上海有哪些文藝期刊呀?我稍作停頓,說有 《群眾文藝》 《小說》《人民詩歌》 《文藝新地》。袁老是老上海,老報人,解放前就在上海 《聯(lián)合晚報》 做記者、編輯,上海一解放,就參與 《解放日報》 的工作。他對上海文史甚為熟悉,我想,袁老在考我哪。正巧,我藏有此四種刊物。按袁老的要求,順便把這些舊刊經歷梳理一下。其實,民國時期的上海,無論是施費存主編的 《現(xiàn)代》 雜志,還是范泉主編的 《文藝春秋》,如找尋這方面的資料尚且不難。而解放初期的上海文藝刊物,因長期不受重視,資料奇缺,反而許多人不知曉了。而當初這些刊物的創(chuàng)辦人如周而復、柯藍、樓適夷、靳以、勞辛、馮雪峰、巴金、黃源、唐弢等都已先后作古。人們知道的,多是稍后創(chuàng)辦的 《上海文學》 《收獲》 等。我想,今年正值上海解放七十周年,而上海解放初期創(chuàng)辦的文藝刊物,當不應被時間所湮沒。

      與新中國同齡的 《群眾文藝》

      七十年彈指一揮。國內文藝界與新中國同一天誕生的文藝刊物,可數上海的 《群眾文藝》。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時任華東局統(tǒng)戰(zhàn)部秘書長的周而復同志,兼任群益出版社總編輯,立馬籌劃讓群益出版社新創(chuàng)辦一份供工農兵讀者閱讀的通俗文藝刊物,這就是 《群眾文藝》。

      《群眾文藝》為半月刊,三十二開本,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出版創(chuàng)刊特大號,主編為柯藍、周而復、適夷 (第二期改為周而復、柯藍、適夷),出版發(fā)行者為群益出版社。因周而復擔任統(tǒng)戰(zhàn)方面的重要工作,已沒有精力顧及 《群眾文藝》,適夷 (即樓適夷) 曾在香港執(zhí)編過《小說月刊》,后赴北平參加第一屆全國文代會,會后就留下著手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籌建工作。因此,在 《群眾文藝》 上,他只是掛名而已。時任 《勞動報》 總編輯的柯藍,就成為 《群眾文藝》 的執(zhí)行主編。群益社派了副經理屈楚擔任 《群眾文藝》 編輯部主任,從市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 (作家協(xié)會前身) 借到群益社的楊波任編輯,陳圣西任美編。編輯部設在群益出版社內。事實上,《群眾文藝》 與群益社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創(chuàng)刊號上雖沒有創(chuàng)刊詞,《群眾文藝》 創(chuàng)刊號卻有周而復的 《開頭幾句話》 短文,類似創(chuàng)刊詞。他說:“老早老早以前,我們就想辦一個文藝刊物,主要給工人農民士兵看。從前在國民黨匪幫統(tǒng)治的時候,不準辦,也辦不起來?,F(xiàn)在上海解放了,我們的希望實現(xiàn)了?!苯又劻宋妩c希望及要求,如“第一點,希望工農兵自己來寫稿”等等。接著是屈楚的文章 《慶祝人民政協(xié),保衛(wèi)國際和平》,因為九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剛在北平開幕,又將迎來十月二日全世界反對戰(zhàn)爭、愛好和平的人民舉行大游行。為配合此文,封面上是可揚所作 《反對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 的漫畫。目錄頁下有一則 《征稿快板》 (代約稿辦法),亦別具特點,文不長,照錄如下:“《群眾文藝》 出版了,工農兵群眾快來投稿;新舊體裁的文藝作品我們都要,秧歌、快板、故事、小調和民遙,槍桿詩、機器詩、四言八句,只要你順口溜得好,短小活潑千萬別來一大套;稿子發(fā)表了,一千字四個折實單位不多也不少;不發(fā)表,我們給你提出意見作參考;要退稿,就附郵票,若問稿子往哪里投,上海北四川路八百五十號?!痹?《群眾文藝》 第五期上,有一個編輯部 《請大家提意見》 的啟事,寫道:“在這第一卷結束的時候,我們想把三個月來的工作,做一個總結。我們有一個請求,請您照下面的提綱,把您的意見寫下來寄給我們編輯部?!币还擦辛似邆€方面的提綱,如一:“您覺得這個刊物通俗不通俗?您看懂看不懂?”等等。《群眾文藝》 出滿第一卷六期后,于一九五〇年一月八日,又召開了一次編者、作者、讀者座談會,潘漢年副市長也出席了會議。屈楚將會議記錄整理成文,刊于十二日《解放日報》 副刊,成為上海解放初期的一個影響較大的文化新聞。

      為了加強領導,開辟稿源,柯藍在市文化局局長夏衍的關心下,在文化局藝術處增設了一個新機構—— 工人文藝室,由 《解放日報》 副刊部主任秦明、市總工會文教科長王文秋負責。工人文藝室為此開辦了工人寫作系列講習班,請來唐弢、許杰、魏金枝等老作家講課,培養(yǎng)了一大批工人作家。

      《群眾文藝》 出刊至一九五〇年七月一日第三卷第六期,在 《告讀者》 中說:“為了更好地為工農兵同志服務,我們在這一期出完之后,打算休刊一個時間。這段時間中,我們將根據就要舉行的上海市第一屆文代會的決議和精神,重新把這刊物的編輯、發(fā)行等各項問題,徹底的研究和檢討,總結三卷來的經驗,把這刊物編輯得更好一些,盼望讀者們和我們合作?!?/p>

      一九五〇年七月二十四日召開了市文代會,成立了上海文聯(lián),并下設“工人文藝工作委員會”。不久,一九五〇年九月一日,《群眾文藝》改由這個委員會領導編輯,出刊第四卷第一期。這是上海文聯(lián)主辦編輯的第一種文藝刊物。在華東文化部部長黃源的支持下,專門撥款五千元,在長樂路三三八號,租借了一幢房子作為 《群眾文藝》 編輯部。因樓適夷長期在北京,主編為周而復、柯藍??镆惨欢雀臑槎拈_本,發(fā)行量一直穩(wěn)定在七千冊左右,最高印數曾達到四萬一千五百冊。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日,《群眾文藝》 第八卷第六期出版時,附有一張鉛印小紙:“本刊已出滿四十八期,現(xiàn)在為了改進工作,準備整頓內部,以便開展工作,因此暫時??!边@一停,第四十八期的 《群眾文藝》 就成了終刊號了。

      據執(zhí)行主編柯藍后來回憶,“由于編輯人員太缺,經費又不夠,只好?????陀^上的原因,是上海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不十分重視大眾文化,且有宗派門戶之見,致使這個刊物難以持久。但通過刊物和工人文藝室,畢竟培養(yǎng)了一批工人作家和詩人。如紗廠女工孟凡英、鋼廠工人胡萬春、海員工人姜浪萍、電廠工人費禮文,還有工人沈根福等,后來都發(fā)表過作品,出過集子?!?/p>

      解放初期的上海,翻身后的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但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盲半文盲的占了絕大多數。周而復、柯藍主編的 《群眾文藝》,以極其通俗的文藝形式,為提高工農兵的文化修養(yǎng)作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

      從香港到上海的 《小說》月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小說》 月刊率先在上海編輯發(fā)行,成為建國后全國文壇出版的第一份純文學刊物,比 《人民文學》 早二十五天 (《人民文學》 創(chuàng)刊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它出版之時正是共和國誕生之日,它與新中國同齡,其意義非同一般。到如今,《小說》 在上海復興將近有七十年的歷史了。

      《小說》 月刊民國三十七年七月創(chuàng)刊于香港,設“編輯委員會”,有茅盾、巴人、葛琴、孟超、蔣牧良、周而復、以群、適夷八人組成。一九四六年后,國共和談破裂,內戰(zhàn)烽火燃起。國民黨反動當局狗急跳墻,加緊迫害國統(tǒng)區(qū)的進步文化人士,黨組織立即組織疏散撤退工作。除少數去延安外,上海、重慶、廣東的文化界著名人士幾乎都到了香港。當時的香港,如鄭振鐸先生所說:“繁花似錦,市面極盛,惟文化事業(yè)則甚不發(fā)達?!闭蛴辛巳珖乃嚱缛耸吭谙愀鄞髸希纬闪艘怨?、茅盾為首的臨時文化中心。既然成為文化中心,有那么多作家集聚,他們的作品需要有發(fā)表的園地,而廣大港澳乃至南洋一帶的讀者,也希望看到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時任香港中共華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的周而復設想辦一份叫 《小說》 的文學刊物,這一倡議得到了葉以群、樓適夷的贊同。他們專門拜訪了住在九龍半島的茅盾,請他出任 《小說》 主編。茅盾表示在香港辦一個文學刊物很有必要,但他因有寫作任務,沒有時間當主編,可以參加編委。茅盾特地為創(chuàng)刊號寫了 《發(fā)刊詞》,說“這一小小的刊物可以說完全是幾位興趣相同的朋友慘淡經營的結果”。這似乎說明,此刊類似同人刊物,也說明辦刊的艱難。

      大家尊重茅盾意見,刊物不設主編,周而復負總責,樓適夷擔任具體編輯工作。刊物的編輯部放在香港九龍加連威老道十六號二樓,即樓適夷狹窄的“斗室”里。為了順利辦刊,專門花了三千元港幣的出版登記費,由在香港的一個廣東人開的前進書局經銷發(fā)行。

      經過半年籌辦,《小說》 終于面世。創(chuàng)刊號上以茅盾的短篇小說 《驚蟄》 打頭。周而復的長篇人物傳記小說 《白求恩大夫》,首次在 《小說》 上連載。郭沫若的長篇回憶錄 《涂家埠》 也在 《小說》 連載。其他還有西戎、沙汀、巴人、蔣牧良、適夷的小說,各有千秋,內容迥異。

      時在一九四八年底,三大戰(zhàn)役已先后打響,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qū)已獲解放,人民解放軍正摩拳擦掌,準備“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缎≌f》 順應了這樣一種時代潮流,站在了時代的前沿。第二卷第五期的 《編后記》 說:“當這期付印的時候,中國人民大軍正越過長江向江南長驅前進,全中國的解放當即就要實現(xiàn),這是一個掀天動地的日子,而我們文藝工作者所能獻給人民的力量,更使我們感覺到微弱,我們仍只有緊緊地堅持自己的崗位上,為人民文化盡一點一滴的力量。我們以無限興奮與歡樂,無限信心與勇氣,把這些話寫在本期的卷末?!?/p>

      一九四九年六月,《小說》出版第二卷第六期。不料,這竟是 《小說》 在香港出版的最后一期。由于形勢的急遽變化,解放全中國已是勝券在握。第一屆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與文學藝術工作者會議將在剛解放不久的北平召開,滯留在香港的進步文化人士及民主黨派人士受黨中央的邀請,紛紛撤離香港轉道解放區(qū)進入新北平。周而復、樓適夷等 《小說》 編委會成員大多陸續(xù)離港,刊物自然無法辦下去了。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時隔三個月,即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小說》 在上海由國光印書館印行。時任華東局統(tǒng)戰(zhàn)部秘書長、上海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第一副部長的周而復,將 《小說》 在上海重新出版。刊物沿用了原先的封面設計、刊頭、版式及連續(xù)期號,標示“第三卷第一期”,編委會新增了趙樹理、歐陽山兩人,共十二人,陣容更為強大。

      在三卷一期的中間,有一不顯眼的“編后記”,僅五六百字,簡單回顧了“本刊在一九四八年七月創(chuàng)刊于香港”的艱難情況:“那時,不單編輯同人毫無報酬,甚至連稿費也靠募捐來支付。”又寫道:“今天,我們又在解放了的區(qū)域里出版第三卷第一期了!這實在是值得興奮的!今后,我們繼續(xù)努力為廣大讀者服務,貢獻精神食糧。”這期 《小說》 以周而復的 《保衛(wèi)和平,保衛(wèi)文化》 一文打頭,并連載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 《燕宿崖》。其他重要文章還有茅盾的 《略談工人文化運動》,雪峰的 《關于魯迅和俄羅斯文學關系的研究》。短篇小說以柯藍的短篇 《咱們的老高》 領銜。西虹、魯藜、邵子南都有小說刊出。

      《小說》 在港出至十二期戛然而止,其第三卷第一期可視為在上海的復刊號。之后刊物出現(xiàn)了幾次較大變化。一是從第四卷第三期起,改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發(fā)行,編輯部也遷至上海河南中路二一一號該館內。從此期起編委會的名單也從刊物中消失。二是從第四卷第五期起,《小說》 改由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上海市分會 (簡稱上海文協(xié)) 編輯,作為上海文協(xié)的會刊了,編輯部又隨之遷往上海武進路三〇九弄十二號文協(xié)駐地。該期 《編后記》 寫道:“在內容方面,也不限于小說及小說論文與批評,凡是文學作品,我們都非常歡迎的?!边@等于說 《小說》 不再限于小說范疇。雜談、通訊、報告及散文等多起來了。三是從第五卷第二期起,列出主編章靳以的名字,他正式接替一直默默操心在幕后的周而復。

      《小說》 以半年六期為一卷,在第六卷第五、六期合刊的刊末,有署名靳以的 《編者的話》。他用整頁篇幅,回顧了刊物的歷史,說:“在讀者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不只是一本文藝刊物,還鼓舞了革命的熱情。對我的教育和鼓舞的作用也極大。”接著,他談了辦刊現(xiàn)狀,“我就擔任了比較重的編輯責任。而我自己,并不能把所有的力量和時間花在編委上,我的主要工作崗位是在大學,我至多不過用四分之一的力量與時間來主持編務。此外只有一位同志幫助我審閱初稿,安排印刷,處理雜務。他也只有一半的時間放在這上面,另外的一半照顧另一個文藝刊物。編這樣的一個刊物,只有四分之三的一個人來主持,自然它不能有什么像樣的成績。現(xiàn)在我們響應全國文聯(lián)的號召,遵從華東文聯(lián)籌委會的領導,也在與主持編輯的幾位同志間交換意見,決定 《小說》 出至六卷??!边@其實是 《小說》 的終刊詞了。

      “一位同志”指的是青年編輯李金波。當年《小說》 在上海續(xù)辦,他作為周而復的助手,接手編輯工作。靳以任主編后,他又是靳以的助手。一九五一年二月上海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簡稱文聯(lián)) 創(chuàng)刊 《文藝新地》,他是編輯之一。這樣,他就得兼顧兩份刊物。他搞過創(chuàng)作與翻譯,后轉到上海師院從事外語教學?,F(xiàn)在已很少有人知道他了。

      如此可知,《小說》 ??脑蚴菄乐厝狈k刊力量。靳以時任滬江大學教務長兼工會主席,又是上海文聯(lián)創(chuàng)作研究部部長,還兼平明出版社的特約編輯。那么,《小說》 ??欠襁€有其他原因呢?比如,由馮雪峰、唐弢主編的文聯(lián)所屬刊物 《文藝新地》,其地位有取代 《小說》 之勢,不能不說這也是 《小說》 停刊的原因之一。

      《人民詩歌》 創(chuàng)辦始末

      創(chuàng)辦于一九五〇年一月十五日的 《人民詩歌》月刊,已屆六十九年。當年辦刊的編輯之一屠岸先生,是碩果僅存的一位親歷者。我倆或面晤,或電話書信,談起這份詩刊,他頗多感慨。

      《人民詩歌》 封面上的刊名為套紅宋體,居中豎排,十分醒目,又與剪紙圖案組合,頗有民族特色,還印有“上海詩歌工作者聯(lián)誼會 (簡稱詩聯(lián))主編,中華書局印行”字樣。內版權頁上標示“創(chuàng)刊特大號”。刊址為上海天潼路288號四樓406室。這里既是沙金的家,也成了 《人民詩歌》 編輯部。除了編刊,還經常是詩人們交流詩藝的場所。

      《人民詩歌》主編為勞辛。詩刊沒有專職編輯,吳越、屠岸、沙金等都是業(yè)余為詩刊編稿,分文不取。詩刊上發(fā)表的詩文,由出版方給付稿費。

      《人民詩歌》 在第一卷第一期創(chuàng)刊號上,沒有“創(chuàng)刊詞”,在版權頁下面,有一“稿約”,共七點,第一點表明了刊物的性質:“本刊為詩歌工作者聯(lián)誼會會刊,每月十五日出版?!钡诙c闡明了刊物的宗旨:“凡為人民服務,啟發(fā)人民的政治覺悟,鼓勵人民的勞動熱情的創(chuàng)作,并一切有關新詩歌理論建設的理論、批評、介紹及各地詩歌運動報道的投稿均所歡迎。尤其是希望直接參加勞動的或戰(zhàn)斗的同志踴躍投稿?!边@就是 《人民詩歌》 的“人民”含義。后五點是對來稿的例行要求。

      《人民詩歌》 第六期在“編后”中寫道:“本期是第一卷最后一期,我們將過去的編輯工作檢討一下,發(fā)現(xiàn)缺點太多,很不滿意,現(xiàn)在只好希望從第二卷起盡量設法加以改善。讀者有什么意見也希望告訴我們,讓大家共同把這個刊物辦得更好些。從第二卷起將由自己發(fā)行,另出‘人民詩歌叢刊,仍由中華書局發(fā)行?!辈恢喂?,后來的“人民詩歌叢刊”并未交中華書局發(fā)行。而在同期,另有發(fā)行單位中華書局的一則“啟事”:本局因業(yè)務關系,本志自下期起,編輯及發(fā)行概由“上海詩歌工作者聯(lián)誼會”負責,今后讀者有事接洽,請直函該會。至于本志未滿期定戶,擬定退款辦法三項等。由于在刊物發(fā)行上,“詩聯(lián)”與書局方可能未達成一致,導致此后 《人民詩歌》 暫停了八個月。

      一九五一年三月一日,《人民詩歌》 以第二卷第一期復刊號的新面貌出現(xiàn)??锇媸阶兞耍饷嬖O計也不一樣了,刊名改以書法行書題寫,上印“上海詩歌工作者聯(lián)誼會、南京詩歌工作者聯(lián)誼會合編,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復刊號亦沒有“復刊詞”,有著類似的“編后”,寫道:“因為某些問題,??税肽?(實際是八個月)?,F(xiàn)在為了加強我們的力量,辦好一個詩歌刊物,決定把南京詩聯(lián)原擬出版的 《詩紅旗》 和上海詩聯(lián)的 《人民詩歌》 合并,經過大家的討論,仍用 《人民詩歌》。這個詩刊,雖是由南京及上海詩聯(lián)編輯,但它是大家的園地,誠摯地希望各地詩歌聯(lián)誼會同志大力支持我們,使它能夠辦成一個為大眾所需要的詩刊。毫無疑問的,我們這刊物的方向是工農大眾的方向。”這里,復刊號再一次強調了刊物的辦刊宗旨。當年,南京“詩聯(lián)”由副總干事趙瑞蕻 (總干事為陳山) 與上海“詩聯(lián)”進行聯(lián)系。

      《人民詩歌》 第六期針對第五期“本刊征求通訊員”啟事,在“代郵”中寫道:“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收到應征通訊員的信件達一百余封,包括工人、農民、戰(zhàn)士、學生、機關工作者以及其他各界人民。我們正在處理和研究,希望來應征通訊員的同志多多供給詩歌通訊的稿件。我們在最近將把處理和決定的結果告訴你們,在此,并感謝大家對本刊的愛護和支持。”這些,都表明刊物運轉一切正常。不料,一九五一年八月一日出版的第二卷第六期 《人民詩歌》,竟是最后一期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這是終刊號。然而,它確確實實結束了。屠岸說,當時中央對各地文化部門有整頓期刊要求,停辦了不少刊物,《人民詩歌》 也未能幸免。

      《人民詩歌》 刊載的作品,多是頌揚領袖、歌唱祖國、贊美勞動等內容,以及配合形勢之作。這是一個時代的聲音。除詩歌作品外,重要文章有雪峰的 《對于新詩的意見》,勞辛的 《把詩創(chuàng)作提高一步》,以及由屠岸執(zhí)筆撰寫,勞辛、張白山、柳倩、屠岸、洛雨、沙金、林宏、任鈞、史衛(wèi)斯、田地集體署名的文章 《對于詩歌表現(xiàn)形式問題的初步意見》 等。從創(chuàng)刊號起,它還常有一個補白性的“詩訊”欄,刊載上海及全國各地詩歌界的動態(tài),如一卷一期刊:

      “馬凡陀到京后,于中央政府成立大狂歡日,乘飛機鳥瞰國都,并有詩紀其事,現(xiàn)在 《人民日報》 編‘人民文藝副刊。”二卷一期刊:“為配合春節(jié)活動,上海詩歌工作者集體創(chuàng)作了長篇朗誦詩 《歌唱祖國的春天》,由華東人民電臺朗誦?!边@些詩訊,雖屬花絮,卻給詩壇留下了珍貴史料。

      《人民詩歌》 以半年六期為一卷,共出刊二卷十二期。它是上海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詩歌月刊。創(chuàng)刊于一九五〇年一月一日的北京 《大眾詩歌》 月刊,比 《人民詩歌》 早十五天,它連續(xù)出刊到當年十二月,也是到二卷共十二期終刊。這是當時最有影響的南北兩種詩刊。而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性 《詩刊》,則遲于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五日創(chuàng)刊。

      陳毅題刊名的 《文藝新地》

      一九五〇年七月,上海召開第一屆文代會,宣布成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簡稱“文聯(lián)”)。之后,在夏衍等同志關心下,經過半年時間的積極籌辦,由新中國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題寫刊名的文聯(lián)機關刊物 《文藝新地》 于一九五一年二月一日正式創(chuàng)刊。版權頁上印:“編輯者上海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印刷者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藝新地》 由雪峰、唐弢任主編,因馮雪峰另有重要工作,實際負責刊物籌辦工作的主要是唐弢。在決定了刊名后,大家想到了陳毅同志,他不但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長,也是一位作家、詩人。記得在文代會期間,陳毅作過一場長達四小時的形勢報告,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又因陳市長是作家詩人,經全體代表一致決定,邀請陳毅加入上海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 (簡稱“文協(xié)”,當時是文聯(lián)下屬的一個協(xié)會,即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前身),陳市長欣然接受了邀請。一九五九年他還申請加入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陳毅詩文好,又寫得一手好字,請他題寫刊名,是大家熱切的期盼。果然,陳毅滿足了編輯部的要求,幾天后派人送來了題字,還讓編輯從幾幅字中選一幅??梢婎}字事雖小,陳毅卻是鄭重其事,一絲不茍??锩佬g編輯張樂平先生將陳毅的題字醒目地設計在封面的左邊,右下角是一幅鋼筆素描畫,工農大眾舉著五星紅旗昂首闊步地前進。封面設計簡潔而富有時代特色。

      《文藝新地》 沒有標示創(chuàng)刊號,也沒有創(chuàng)刊詞,目錄頁上印“第一卷第一期”,打頭文章是夏衍的 《鼓舞起愛國主義的熱情,描畫出新中國人民的英雄形象》,這其實是夏衍在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召開的文聯(lián)創(chuàng)作委員會上的發(fā)言。因全國抗美援朝運動開展得熱火朝天,刊物前面的一組文章均與此相關,有陳白塵的 《關于新愛國主義》,思慕的 《略談愛國主義與文藝工作》,柯藍的 《上海文藝界抗美援朝創(chuàng)作運動小結》 等。其他作者有巴金、許杰、靳以、郭紹虞、方令儒、菡子、師陀、魏金枝、徐開壘等,陣容非常強大,內容也大多是抗美援朝的。在刊物裝幀上,扉頁即是整幅彩色木刻畫,由趙延年創(chuàng)作的 《中朝一家》,刊中插圖有豐子愷反映抗美援朝內容的漫畫 《協(xié)力》 等。

      第一期上,有一則“稿約”,計六條,第一條有四點內容,即本刊歡迎下列各種稿件,如反映人民大眾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他們在革命斗爭和生產建設中的業(yè)績的短小精悍的文藝作品;闡發(fā)或論述文藝問題的理論、專題研究、分析與批評等;木刻、歌曲、繪畫、照片等;讀者對本刊的批評、意見等。第二條:文章內容必須富有思想性,針對上海實際情況,每篇文字希望能夠提出問題、說明問題。其余四條則是一般雜志通常要求,如“來稿請用稿紙寫清楚,注明真實姓名及通訊地址”等等。這一“稿約”不長,如豆腐干大小,卻明確地表明了 《文藝新地》 的辦刊宗旨及要求。在欄目設計上,刊物不設大欄目,間隔設“創(chuàng)作”“速寫”等幾個小欄及特輯,承襲的是三四十年代的辦刊風格,體現(xiàn)出文藝雜志的“雜而豐富、活潑多姿”。版式也是繁體字豎排,右翻式的;封面為彩色印制,配以圖案裝飾,或剪紙或照片、漫畫等,頗具民族特色。

      《文藝新地》 從第四期起,因馮雪峰調往北京主編 《文藝報》,改由巴金、唐弢主編,日常工作仍由唐弢主持。唐弢還兼任華東文化部文物處副處長,每天時間一分為二,只能下午到編輯部上班。作為魯迅研究專家,他還要投入《魯迅全集補遺》 的編撰工作,足見其驚人的工作負荷。編輯部有三位編輯,即艾以、李金波,及兼管編務的陳家驊,其中艾以、李金波還要分出一半精力,協(xié)助靳以編輯從香港遷滬繼續(xù)出版的 《小說》月刊。可見,當年 《文藝新地》 編輯部人員的精干高效。然而,好景不長,至當年十一月,即 《文藝新地》 出刊到第十期,登出 《本刊啟事》:“本刊現(xiàn)已出滿十期,為整頓內部,并使編輯部工作同志得以參加土改、治淮及下廠起見,自十一期起,暫行????!?如此簡短的一句話,結束了《文藝新地》 生命。它的發(fā)行量從第一期的五千份,穩(wěn)定保持到第十期的五千五百份,可見深受讀者的歡迎。刊物??钟懈顚哟蔚脑?。當時全國文藝整風,在中央要求下,各地停辦不少刊物,《文藝新地》 也未能幸免。

      華東文聯(lián)成立后與上海文聯(lián)在巨鹿路合署辦公 (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一九五三年一月,上海發(fā)行問世了《文藝月報》 (一九五九年十月易名《上海文學》)。第一期也沒有創(chuàng)刊詞,刊末的 《編者的話》 稱“發(fā)刊”。由巴金任主編,黃源、唐弢任副主編,仍由唐弢主持日常工作。除李金波已調往上海師范學院任教外,艾以、陳家驊轉為該刊編輯,又陸續(xù)從華東幾個省市調來了一些編輯?!段乃囋聢蟆?第一期封三上的“稿約”,與 《文藝新地》 第一期的“稿約”,其內容、語句如出一轍,編輯部也是以原班人馬為主。由此可見 《文藝新地》與 《文藝月報》 的因緣關系。《文藝月報》 出刊后,華東與上海文聯(lián)召開了一個專題座談會,“會上發(fā)言熱烈,積極地對 《文藝月報》 第一期提出了許多珍貴意見”。如果要追溯現(xiàn)今 《上海文學》 雜志的源頭,恐怕應格外關注 《文藝新地》 了。

      前幾年,已年逾八旬的老編輯艾以前輩,常與我講述當年編輯 《文藝新地》 與 《文藝月報》的軼聞趣事,使我獲益匪淺。可惜的是,他也去世多年了。這些上海解放初期的文壇史料,時過近七十年,堪稱珍貴。

      猜你喜歡
      刊物文藝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1942,文藝之春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刊物賀詞
      飛天(2020年10期)2020-10-26 02:23:39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系列刊物介紹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文藝范
      行業(yè)刊物介紹(十七)
      我最喜歡的刊物
      快樂語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4
      田阳县| 招远市| 唐海县| 双鸭山市| 邵阳市| 乐亭县| 周至县| 华阴市| 墨脱县| 奇台县| 丹寨县| 原阳县| 旬邑县| 措勤县| 榆中县| 罗甸县| 忻城县| 西昌市| 竹山县| 砚山县| 会同县| 马山县| 兴业县| 深水埗区| 庆城县| 潮州市| 雷山县| 九江县| 收藏| 佛冈县| 柘城县| 平邑县| 四平市| 旬阳县| 林口县| 玉溪市| 界首市| 香格里拉县| 内乡县| 北宁市|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