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道家生命觀視域下的生命教育研究

      2019-05-16 12:55:48韓拓宇
      現(xiàn)代交際 2019年7期
      關鍵詞:生命觀生命教育道家

      韓拓宇

      摘要:道家崇尚自然,認為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的發(fā)展而不應違反自然規(guī)律,自然和生命共同構成人們從對于物質世界的觀察到內心世界體悟的人生歷程。無論從何種方面來看,道家的很多觀點都可以歸結于對于生命的探索,同時對于當代人們認識生命和感悟生命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道家 生命觀 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B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121-02

      “生”和“死”自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便是被爭相討論的話題,老子有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而莎士比亞所說“To be or not to be”,這里的“be”便是“存在”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生”。幾千年來古今中外的學者對于“生死”這一話題進行了若干的闡述和討論,但在我國占據主流思想的依舊是傳統(tǒng)文化中,譬如道家“道法自然”的觀點,對于當今國人的思想觀念亦有著深刻的影響。經濟在高速發(fā)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于生命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對于生命輕視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傳統(tǒng)的生死觀念影響著人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亦對我國的生命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

      一、道家的生命觀

      (一)關于生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子提出的關于人類的自然法則,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要效仿和遵循“道”的自然規(guī)律。生命的誕生和消亡在道家看來也是自然現(xiàn)象,從生到死是一個單行道,繁衍是群體的延續(xù),而死亡則是個體的終結。生老病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至少目前的科技下任何生物都不能永生,人們往往都趨生而避死、好生而惡死。在道家看來生命是源自于“道”,生命的本質是“道”的外化,道家貴生重生,認為生命是大自然的給予和饋贈,是“道”的創(chuàng)造結晶和“德”的化育之物,生命至關重要。[1]道家順安天命而不惡死,生和死是在氣化作用下生命形態(tài)的轉化,莊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便體現(xiàn)了道家的生命觀,將生命和自然相聯(lián)系,尊重一切的生命。

      (二)生命的意義

      道家的無為,“無為”并非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不過分追逐自身欲望,理性看待物質文明,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有為”之美必然損害人的本性,過分追求愛慕之物必然會有更多的付出。莊子認為最接近逍遙的莫過于御風而行的列子,但這也并非真正地逍遙游。在莊子看來,唯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才是真正的逍遙,這里莊子所展現(xiàn)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人生觀,也是對于生命意義的指引。若將自然變化、世事變遷看作自然之事,隨著它的變化而生存,淡薄名利與得失,將自己看作自然的構成,生命也會更加逍遙自在。無論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還是“逍遙游”,都體現(xiàn)了生命的意義在于順應自然的處世之道和生存之道,與生命本身存在相比,一切都微不足道。

      (三)生命的價值

      《道德經》中有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將“人”放在了與“道、天、地”相當的位置,《莊子·讓王》中也有言:“天下至重,但不能以天下危害自我生命”,這里將生命的價值置于比天下還高的位置,這些都體現(xiàn)了道家“重生”“貴生”的思想。在道家的思想之中,宇宙和自然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和依托,道家在探討生命問題時也經常將個體的生命置于宇宙和自然的前提下,同時“道”便是宇宙的終極存在,一切生命都要依循“道”,也就是要有法則規(guī)律。老子又有言:“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個人若能重生貴生,以愛惜自己生命一樣去愛這個天下,將天下視為己身,那么便可將天下交付于他。生命價值是重生貴生,而非將有限的生命一味消耗在獲得聲色滋味等外在刺激上。

      二、道家生命觀的當代意義

      (一)重生貴生,學會珍惜生命

      生命是其他事物價值存在的基礎和前提,一旦生命不存在了,那么一切都無從談起。道家極其看重個體的生命,道家認為世間萬物之中“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而個體生命卻存在于一個很高的位置,認為生命不僅會高于名譽、財產和權力等,甚至會高于道德。就如成語“尾生抱柱”,尾生與相愛的女子相約橋邊,對方卻未按時抵達,然恰逢山洪,但尾生為了信守約定一直不離開,最終環(huán)抱橋柱而亡。此舉雖被后人贊頌,但是莊子對于此看法卻是帶有貶義色彩的,他認為尾生是為了守信而守信,這樣為信譽道德而獻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重生貴生,是一種超脫了人世間各種外在誘惑,與“道”相結合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生命是其他事物價值的基礎,離開了生命一切也無從談起?,F(xiàn)代社會中隨處都存在著各種誘惑,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生活壓力也隨之加大,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過分追求,導致攀比之風橫行,小到學生的校園貸,大到社會存在的網貸甚至是高利貸,都是欲望的深淵,一旦深陷其中便難以脫身,最終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特別是尚未走出校門的學生們,往往不少學生都缺乏有效的自我疏導能力,加之很多學生羞于或不愿意向他人求助,長此以往,當所遇到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或者心理壓力等得不到正確的釋放,最后難免會采取一些極端和不正確的解決方式。在面對誘惑和困難時要堅守道家“返璞歸真、知足不爭、無為而為”的觀念,我們首先應當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要相信困難和苦楚只是暫時的,只要生命存在,新的價值一定會出現(xiàn)。

      (二)禍福相依,正確看待挫折

      老子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莊子又有言:“人之生也,與憂俱生”。老子和莊子的話看似簡潔明了,但是一個人真正做到感悟和身體力行卻難之又難,人們肯定會好“福”而惡“禍”和“憂”,但兩者永遠是相依的。人們若能真正領悟道家所言之理,自然不會刻意追求和執(zhí)著于“?!?,也不會極力去逃避所謂的“禍”?!叭淌яR”便通過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故事,闡述了福與禍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這便極好地體現(xiàn)了道家福禍相依的精神。

      馮友蘭有言:“在歷史中的任何時代,總有不得志的人,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總要遇到些不如意的事,這些都是問題。莊周哲學并不能使不得志的人成為得志,也不能使不如意的事成為如意。它不能解決問題,但它能使人有一種精神境界。對于有這種精神境界的人,這些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它不能解決問題,但能取消問題。”[2]在現(xiàn)實的人類社會中,人們一味追求順風順水,當遇到一點小挫折時便心灰意冷,特別是一些在校的學生受到老師的一點批評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又或者遇到感情問題便一蹶不振,甚至部分會情緒性自殺,而據《中國日報》的報道,自殺已成為我國20歲~35歲人群中死亡的第一原因。當代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對人生價值的認識,遇到挫折可能會采取極端的行為。要知道,在“道”這一根本規(guī)律的支配下,事物總會向其對立面變化,一切都不是終點,而僅僅是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讓人們認識到“?!焙汀暗湣辈贿^是暫時的一種狀態(tài),是會相互轉化的,這樣有助于人們理性和客觀地看待挫折,幫助人們在遇到困難時可以正確調節(jié)情緒、堅持不懈,同時在一帆風順時要居安思危。人們最應有的便是“道法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要珍惜生命,而選擇自殺是極其自私的,對于生命的尊重是人最基本的責任。

      (三)清心寡欲,認識生命價值

      道家提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這里并非讓人們無欲無求,是要在功名利祿方面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內心的理性而不被物質所束縛。過多的欲望往往會使人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xiàn),這樣便會使其不再思考人生的價值,同時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和忘記自己的初心。“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老子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應適度而行,鋒芒畢露難免會招惹來禍端,人們在得意之時要適可而止,面對欲望要及時克制。比如秦國的宰相李斯,當時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卻依然勾結趙高謀害公子扶蘇,后扶持秦二世登基,最終被趙高陷害而亡,這便是受欲望所害。

      當今人類的物質文明已得到高度發(fā)展,一些人對于物質的欲望要遠大于精神的追尋。當物質文明得到了裂變性的提升,精神文明卻難以跟上,生命價值思考的缺失,這些都是值得當代人深入思考的。當代人在追求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對于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思考缺乏,這繁花似錦生活的背后卻隱藏著精神生命的殘缺枯萎。莊子希望通過“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這一境界的追求,想要在現(xiàn)實世界和理想世界之中神游進而達到逍遙之境,莊子理想的逍遙游既是一種精神境界,也是對人生和生命意義的態(tài)度?!霸谇f子哲學的園地中,主體精神意境的提升及宇宙生命普遍流行的境界,大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人文世界”[3],正是因為古人對于生命意義思考,其精神世界才更加豐滿,人生才似乎更有價值。正當的欲望可以促進個人和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但當欲望泛濫,輕則傷身害己,重則禍國殃民,道家“寡欲”的思想是值得當代人所思考和重視的。貪戀和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不應當被世俗的物質欲望所束縛,而應積極找準人生定位,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三、結語

      人們在珍惜生命的同時,也應當積極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固然死亡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可怕,人類避免不了死亡,死亡也戰(zhàn)勝不了人類。英國著名科學家培根說過,死亡征服不了偉大的靈魂。在人類心中存在著多種可以戰(zhàn)勝死亡的情感——仇恨壓倒死亡、愛情蔑視死亡、榮譽獻身死亡,唯有自私、膽怯讓人在還沒有死亡之前就先死了。于今,歲月的河川中,已是千帆過盡,老莊所處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是道家生命哲學的智慧卻依然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在物質和欲望泛濫的今天,道家的生命哲學更應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讓人們真正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促進受教育者“重生貴生”。

      參考文獻:

      [1]杜宗才.簡論莊子的人生觀[J].殷都學刊,2008.

      [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陳鼓應.道家的人文精神[M].北京:中華書局,2012.

      責任編輯:趙慧敏

      猜你喜歡
      生命觀生命教育道家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以“鄉(xiāng)下人”身份論沈從文的生命觀
      青年時代(2016年32期)2017-01-20 23:40:36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淺論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三生觀”教育
      有效滋養(yǎng)生命的德育探究
      儒家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8:45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沿河| 博白县| 龙川县| 舞阳县| 平遥县| 阿巴嘎旗| 镇雄县| 茂名市| 保德县| 海南省| 高清| 荣成市| 都安| 万安县| 辉县市| 兴海县| 政和县| 福贡县| 苗栗县| 澎湖县| 莆田市| 灌阳县| 定边县| 明星| 文安县| 南汇区| 商城县| 镇坪县| 阳城县| 杭锦后旗| 沁源县| 万荣县| 福州市| 岳阳市| 平舆县| 小金县| 嘉禾县| 胶南市| 江源县| 游戏|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