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刁書騰 李春梅 趙笑梅
[摘要] 目的 通過總結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常見革蘭陽性菌耐藥與抗菌藥物的篩選情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 方法 收集醫(y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臨床送檢標本中分離的所有病原菌。采用MIC法進行藥敏,并從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中藥庫管理程序調出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的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通過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和相應使用強度,計算出使用頻度,進行排序。對排名靠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藥率按30%~40%、40%~50%、50%~75%、>75%進行抗菌藥物篩選。 結果 三甲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量總體呈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四代頭孢,單環(huán)β-內酰胺下降明顯,頭孢菌素類藥物主要是一代二代占主導地位。加強對三代、四代頭孢菌素、糖肽類以及碳青霉烯類的臨床使用監(jiān)管,對預防抗菌藥物濫用起到積極的作用。常見的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的敏感性好,說明糖肽類抗菌藥物仍舊是治療多重耐藥葡萄菌感染的首選。 結論 本研究為醫(y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技術支持,也為吉林地區(qū)細菌耐藥及抗菌藥物篩選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關鍵詞] 革蘭陽性菌;耐藥監(jiān)測;抗菌藥物;篩選
[中圖分類號] R446.5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08-00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screening of common Gram-positive bacteria resistance and antibiotic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Methods All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clinically sent sample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Drug sensitivity was performed using MIC method. And the number of antibacterial drug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was recalled from the dru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of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he frequency of use was calculated and sorted through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nsity of use. The resistance rate of the top rank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was screened according to 30%-40%, 40%-50%, 50%-75% and >75%. Result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especially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s in the top three hospitals showed a general decline. The monocyclic β-lacta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cephalosporins were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The clinical use supervision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glycopeptides and carbapenems were strengthened, which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eventing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Among the common Gram-positive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had good sensitivity to vancomycin, indicating that glycopeptide antibiotics were still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grape infecti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s, and also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antimicrobial screening in Jilin.
[Key words] Gram-positive bacteria;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tibacterial drugs; Screening
抗菌藥物在疾病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抗菌藥物的濫用會促進耐藥菌株的選擇性出現(xiàn)。超級細菌的出現(xiàn)敲響了抗菌藥物不當使用的警鐘,給抗感染治療帶來重大困難。細菌耐藥的不斷產生和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成為當今世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對2012及2013兩年某三甲醫(yī)院革蘭陽性菌耐藥與抗菌藥物應用的篩選,研究我院抗菌藥物的應用和臨床分離的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技術支持。
1資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
收集醫(y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臨床送檢標本中分離的所有病原菌。
1.2 排除標準
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復菌株。
1.3 病原菌鑒定和藥敏試驗
對本院各種臨床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分離,依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1]規(guī)定的方法,用VETEK-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進行鑒定,藥敏。按照美國標準委員會推薦的藥物進行實驗,采用MIC法,采用美國標準委員會的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執(zhí)行標準判斷結果。利用WHONET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算耐藥率[2-4]。
1.4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從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中藥庫管理程序調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資料。并導出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的原始數(shù)據(jù),根據(jù)研究內容設計相應的Excel表格,在原始數(shù)據(jù)基礎上進行整理統(tǒng)計。通過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和相應的使用強度,計算出使用頻度,進行排序[5-10]。對排名靠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藥率按30%~40%、40%~50%、50%~75%、>75%進行抗菌藥物篩選。
2 結果
2.1 常見革蘭陽性菌分布
利用WHONET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耐藥率并排序,2012年和2013年排名前四的革蘭陽性菌耐藥率見表1。
2.2 排名第一的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情況(金黃色葡萄球菌)
利用WHONET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計算耐藥率。由圖1可知:醫(yī)院耐藥率達到50%~75%的品種:苯唑西林、環(huán)丙沙星、福利平、莫西沙星、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頭孢噻肟、氟氧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需參照藥敏實驗結果。耐藥率>75%的品種:阿洛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暫停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的臨床應用。
2.3 排名第二的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情況(表皮葡萄球菌)
利用WHONET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計算耐藥率。由圖2可知:耐藥率30%~40%的品種:頭孢他啶,需經(jīng)驗性應用給予預警。耐藥率40%~50%的品種:環(huán)丙沙星,需慎重經(jīng)驗用藥。耐藥率達到50%~75%為苯唑西林,參照藥敏實驗結果。耐藥率>75%的品種:阿奇霉素、紅霉素、青霉素,暫停表皮葡萄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的臨床應用。
2.4 排名前十的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
2012及2013年排名前十的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和排序。見表2。
2.5 抗菌藥物的使用頻度排名
通過抗菌藥物使用數(shù)量和相應的使用強度,計算出使用頻度,進行排序,見表3。
3討論
2012~2013年我院分離最多的革蘭陽性菌依次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位于首位,本院感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更加重視金黃色葡萄球菌。尤其是一類切口手術中注意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是人體體表及腔道內正常菌群,一般不會引起人體感染,它也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或侵入非正常部位會引起感染。
2013年與2012年相比,排名前十的抗菌藥物中,2012年頭孢類占6種,2013年頭孢類占5種。兩年共有的頭孢類為頭孢西丁、五水頭孢唑林鈉、頭孢硫脒、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頭孢替唑。其中,一代頭孢3種,三代頭孢1種,頭霉素類1種。氨曲南和頭孢吡肟由2012年前十位降至2013年的10名之外,使用數(shù)量下降明顯。美洛西林鈉和頭孢丙烯進入了前10名,說明常用抗菌藥物以一代、二代為主。非頭孢類有慶大霉素和甲硝唑。四代頭孢和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作為特殊使用級別的抗菌藥物,用于重度細菌感染,需要抗菌藥物使用專家進行審批,導致使用量降低??咕幬锸褂妙l次減少的藥品品種:頭孢類、大環(huán)內硝類、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喹諾酮類、林可酰銨類、氨基糖苷類、糖肽類、磺胺類??咕幬锸褂妙l次減少明顯的是β-單環(huán)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增加的品種是青霉素類、四環(huán)素類基本持平,說明對青霉素使用的傾向性在增大,對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傾向性減少。三甲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量總體呈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四代頭孢,單環(huán)β-內酰胺下降明顯。頭孢菌素類藥物主要是一代二代占主導地位。加強對三代、四代頭孢菌素,糖肽類以及碳青霉烯類的臨床使用監(jiān)管,對預防抗菌藥物濫用起到積極的作用。常見的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的敏感性好,說明糖肽類抗菌藥物仍舊是治療多重耐藥葡萄菌感染的首選。
努力提高評估細菌耐藥性的能力,動態(tài)掌握國際、國內、所在地區(qū)、所在醫(yī)院以至于所在治療區(qū)的細菌耐藥的流行病學,并結合個體患者耐藥風險的分層做出個體化選擇,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本研究為醫(y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技術支持,也為吉林地區(qū)細菌耐藥及抗菌藥物篩選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11-15]。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海大學出版社,2006:715-920.
[2] 劉洋,何平,楊明妍,等.2013年某醫(yī)院全年細菌耐藥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 5(1):192-194.
[3] 朱德妹,汪復.2010年上海地區(qū)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6):436-445.
[4] 馬越,李景云,金少鴻,等.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30(12):762-769.
[5] 沈波,許琴芬,榮菊芬,等.2007-2009年某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與醫(yī)院感染病原菌耐藥性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10,28(5):378-380.
[6] 胡艷文,王娟,況兆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機制及現(xiàn)狀[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40(8):779-780.
[7] 凌保東.鮑曼不動桿菌抗生素多重耐藥性:耐藥機制與感染治療對策[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35(4):241-254.
[8] 王衛(wèi)英.某綜合醫(yī)院主要條件致病菌的耐藥性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4):536-537.
[9] 肖永紅.2008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6):2377-2383.
[10] 李慧.安徽省2004年革蘭陰性菌耐藥性監(jiān)測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9):1051-1052.
[11] 田勇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譜變遷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19(6):1383.
[12] 王芹,薛波.描述細菌耐藥性變化的新指標[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4):282-285.
[13] 翟蕙.安徽蚌埠地區(qū)醫(yī)院患者革蘭陽性球菌耐藥監(jiān)測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25):130-131.
[14] 郭永誼.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17):3685-3687.
[15] 黃衛(wèi)春,張蓓,徐翀,等.3812株臨床常見細菌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0,25(5):38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