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青龍/康地飼料中國集團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具有急性、接觸性、高度傳染性;以哺乳仔豬、斷奶仔豬和育肥豬發(fā)病率最高,主要癥狀為嘔吐、水樣腹瀉和脫水,其中,以哺乳仔豬受害最為嚴重。豬流行性腹瀉(PED)與豬傳染性胃腸炎(TGE)、豬輪狀病毒病是目前危害我國豬群最嚴重的三種病毒性腹瀉病,臨床癥狀都是以腹瀉為主,很難區(qū)分。本研究以河南某暴發(fā)仔豬腹瀉的豬場為例,分析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毒株特性,對其與近些年的流行毒株進行了比對,旨在為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控及免疫機理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018年1月份,河南某豬場初生仔豬2日齡開始出現嘔吐、水樣腹瀉,發(fā)病仔豬食欲下降,精神狀態(tài)差,腹瀉24 h之后脫水,出現死亡?;疾∽胸i嚴重行走不便,采食量較低,病程持續(xù)時間7日齡,耐受的或經過治療存活的仔豬后續(xù)發(fā)育受阻。母豬、保育、育肥等階段未見任何癥狀。
病畜體表被毛粗亂發(fā)暗、有結痂物,腹下和鼻鏡出現紫紺,個別發(fā)病仔豬有體溫上升現象,體溫39.5~40.2℃。尾部及后部被糞便污染,排出糞便呈水樣(圖1)。豬群怕冷,擠堆,發(fā)病仔豬死亡率達85%。病情嚴重的仔豬,精神沉郁,臥地不起,糞便自行流出,初步確診為腹瀉。同批次母豬所產仔豬發(fā)病率達35%。
剖檢病豬,可見胃黏膜潮紅、水腫,小腸腸壁變薄、透明,腸內充滿氣體和黃色水樣物,腸黏膜脫落,據此判斷疑似豬流行性腹瀉。
圖1 病豬體表及水樣糞便
1.RT-PCR檢測。收集病死豬腸內容物和腸系膜淋巴結等具有代表性的組織病料3份,送武漢某疾病診療中心實驗室,采用RT-PCR方法分別檢測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和豬德爾塔冠狀病毒(PDCOV),結果如圖2。
圖2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PCR檢測結果
圖2從陽性模板中擴增出283 bp的片段,如果樣品中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存在,能夠擴增出283 bp大小的條帶。圖3從陽性模板中擴增出415 bp的片段,如果樣品中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存在,能夠擴增出415 bp大小的條帶。圖4從陽性模板中擴增出266 bp的片段,如果樣品中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存在,能夠擴增出266 bp大小的條帶。通過檢測擴增片段,檢測到送檢樣本中存在PEDV,沒有檢測到TEGV和PDCOV。
圖3 豬傳染性胃腸炎(TEGV)PCR檢測結果
圖4 豬德爾塔冠狀病毒(PDCOV)PCR檢測結果
2.基因序列分析。通過RT-PCR擴增PEDV S1基因片段,與該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GenBank登錄號KF761675.1的PEDV基因序列97%的相似度,證明擴增的片段是PEDV病毒,如圖5。
3.同源性分析。同源性分析顯示,送檢毒株的基因組序列與我國AJ1102的同源關系最近,相似性為97.5%, 而 AJ1102、CH-HNZZ47-2016、CH-LNC-2012S、PEDV4-S-3這幾支毒株是國內最新的流行毒株,送檢毒株與他們相似性較高。送檢毒株與韓國毒株South Korea-2008、美國毒株USA2014的序列相似性均為96.8%,而與CV777疫苗毒株的相似性較低,為87%(表 1)。
圖5 所送樣品PEDV基因測序結果
表1 PEDV毒株和常見毒株的同源性比對結果
4.PEDV S1基因進化樹。進化樹分析顯示PEDV S1基因屬于變異毒株(G2群)。
圖6 PEDV S1基因進化樹
通過對送檢樣本病例豬體的腸樣本病毒的分離鑒定,確認送檢群體中存在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序列進化樹分析表明該毒株和我國新近毒株、韓國及美國的變異毒株進化關系較近,而與我國之前流行的PEDV毒株以及疫苗毒株CV777處于不同分支,揭示中國流行的PEDV已經發(fā)生了變異。PEDV毒株呈現快速變異和進化趨勢,現有的基于經典毒株CV777所產生的活疫苗和滅活苗不能有效的防控流行的PEDV疾病。開展豬傳染性胃腸炎病原檢測,進行豬腹瀉病的鑒別診斷,并采用疫苗免疫與藥物相結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豬流行性腹瀉病的發(fā)生與流行。研究結果解釋了PED疫苗免疫失敗的原因,為有效地制訂PEDV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