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順達
(廣東省佛山市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廣東 佛山 528303)
(一)研究對象
1.受試對象來源。
本研究受試對象來源于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初三體育中考學生腰肌勞損的發(fā)病調查及治療研究學生,共9例進入治療試驗,所有受試者均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并愿意參加本實驗。
2.受試對象選擇。
(1)診斷標準
①腰痛反復發(fā)作,病程在一個月以上。
②腰部經(jīng)常酸痛或脹痛,平常適當運動、經(jīng)常改變體位時疼痛減輕,參加劇烈運動和長久彎腰工作時疼痛加重。
③晨間痛,輕者晨起時腰酸,腰痛明顯,經(jīng)活動后緩解,數(shù)小時后癥狀顯著減輕。重者往往在凌里時被痛醒,然后不能入睡,起床活動后稍有緩解。
④一側或雙側骶棘肌,臀中肌及臀大肌緊張,第三腰椎突、骼腰角、臀中肌與臀大肌交界處有較明顯的壓痛點。
(2)納入標準
①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初三體育中考男生。
②符合腰肌勞損診斷標準。
③自愿參加受試,能夠按計劃療程堅持治療者。
(3)排除標準
不能堅持按計劃治療者。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體育學刊、體育雜志和中國電子期刊網(wǎng)等資源查閱與腰肌勞損相關的期刊論文,對當前治療腰肌勞損的手段和效果,進行綜合的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jù)。
2.現(xiàn)場診斷法。
根據(jù)問卷中有過腰痛病史的學生資料,到其宿舍按診斷標準進行現(xiàn)場診斷,確定是否屬于腰肌勞損病例。
指標測量和判定標準:
(一)腰肌勞損人數(shù)調查情況(表1)
表1 腰肌勞損人數(shù)調查
從表1的調查結果中得知,各年級患有腰肌勞損的情況:1-4班調查了60人,有腰痛的人數(shù)為15人,其中1人符合診斷標準,5-8班調查了80人,有腰痛的人數(shù)為25人,其中2人符合診斷標準,9-12班調查了78人,有腰痛的人數(shù)為28人,其中3人符合診斷標準,13-16班調查了82人,有腰痛的人數(shù)為32人,其中4人符合診斷標準。
(二)腰肌勞損發(fā)病原因調查(表2)
表2 腰肌勞損發(fā)病原因調查
(三)治療前后VAS變化情況(表3)
表3 治療前后VAS變化情況表 (± S)
表3 治療前后VAS變化情況表 (± S)
治療方法 治療前 治療后TDP電磁波治療法 59.22±10.02 42.67±8.22
表3數(shù)據(jù)顯示出,治療前VAS的評分為59.22±10.02,經(jīng)過TDP電磁波治療法治療后,VAS評分為42.67±8.22,兩個療程治療后VAS評分有了明顯下降趨勢,通過t 檢驗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P<0.01,治療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四)治療前后壓痛程度的變化情況(表4)
表4 治療前后壓痛程度的變化情況表(± S)
表4 治療前后壓痛程度的變化情況表(± S)
評定方法 治療前 治療后壓痛程度評分法 1.78±0.67 0.67±0.50
表4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前受試者的壓痛程度評分為1.78±0.67,經(jīng)過兩個療程的治療后,受試者的壓痛程度評分為0.67±0.50,從兩者的平均數(shù)±標準差相比,受試者的壓痛程度有了明顯的下降,通過t 檢驗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P<0.01,說明治療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五)治療前后背肌力量變化情況(表5)
表5 治療前后背肌力量變化情況(± S)
表5 治療前后背肌力量變化情況(± S)
評定方法 治療前 治療后背肌力量測試法 74.44±9.28 90.67±7.16
表5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前受試者背肌力量為 74.44±9.28,說明背肌力量普遍不高,但經(jīng)過治療后,治療前受試者背肌力量為90.67±7.16,說明受試者背肌力量有明顯的提高,通過t 檢驗,受試都背肌力量在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P<0.01,說明治療對提高腰肌勞損受試者背肌力量有明顯的效果。
(六) TDP電磁波治療法治療效果分析
通過TDP電磁波治療法對腰肌勞損受試者兩個療程的治療,受試者腰部疼痛度明顯減輕,壓痛點個數(shù)減少或消失,背肌力量明顯提高,腰肌耐力堅持時間明顯行延長。其中,治療腰肌勞損9例,結果治愈8例,治愈率為88.9%;顯著好轉5例,好轉率為62.5%;好轉3例,好轉率為37.5%,無效1例,無效率為12.5%。綜上所述,說明TDP電磁波法對治療腰肌勞損有明顯的療效,是治療軟組織損傷臨床治療的一種有效方法
腰肌勞損發(fā)病原因分析。
腰部是人體的中點 ,腰骶關節(jié)是人體唯一承受身體重力的大關節(jié) ,是腰部活動的樞紐 ,前俯、后仰、左右側彎、轉身都有牽涉 ,無論運動還是活動 ,這里的關節(jié)比全身哪個關節(jié)承受的力量都大。勞動強度大或活動量大 ,關節(jié)活動就多。關節(jié)的活動,都有肌肉的參與 ,所以這里的肌肉容易發(fā)生疲勞和損傷。腰肌勞損就有腰部肌肉積勞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體力活動不大 ,勞動強度也不大 ,但由于姿勢不對 ,脊柱處于半彎狀態(tài) ,腰背肌肉一直緊繃著 ,日積月累 ,也就產(chǎn)生勞損 ,進一步發(fā)展形成無菌性炎癥 ,刺激神經(jīng)末梢 ,引起疼痛 ,于是腰痛就發(fā)生了。
(一)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初三體育中考學生中腰肌勞損的發(fā)病率為3%,多集中在后面的班級。
(二)腰肌勞損發(fā)病原因大部分是經(jīng)常參加腰部用力較多、負擔較重、活動幅度大的體育運動,比如,跑步、足球、籃球等項目,其余都是以前的舊傷長期積累所致。
(三)受試者在腰部受傷后,很少采取治療,一般情況都是自己擦點藥酒、活絡油,所以腰肌勞損一直得不到康復。
(四) TDP電磁波治療法對腰肌勞損有顯著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