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興
【摘 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對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分析觀察直腸癌患者60例,均收治于2016年01月--2017年12月。通過電腦隨機法進行分組,其中常規(guī)組30例行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研究組30例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結果: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常規(guī)組,且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初次進食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相較于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而言,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能夠積極促使患者腸功能恢復,效果確切。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腹腔鏡;開腹直腸癌根治術;腸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5.3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37-01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直腸癌的發(fā)生率逐步呈攀升趨勢,因為直腸癌而死亡的例數也逐步增多[1]。手術是臨床治療直腸癌最為主要的手段,不僅微創(chuàng)、操作簡單,而且術后康復快、并發(fā)癥少,備受臨床青睞[2]。為分析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對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本文特此以60例直腸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做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60例直腸癌患者的收治時間為2016年01月--2017年12月,通過電腦隨機法分為常規(guī)組、研究組,各組30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16例,女性觀察對象14例,年齡50-82歲,平均(62.6±7.5)歲;常規(guī)組中男性觀察對象18例,女性觀察對象12例,年齡50-83歲,平均(62.8±7.7)歲。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值>0.05,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手術實施前,評估患者全身情況,做好腸道準備,控制血壓,糾正貧血,予以營養(yǎng)支持。
常規(guī)組30例患者行開腹直腸癌根治術,方法為:全麻,在患者腹部正中部位行一個大小約10cm的手術切口,進腹探查,將腸系膜切開,腸段分離,對血管進行高位結扎,清掃淋巴結,與腫瘤相距5cm的位置將病灶腸管切斷,吻合腸端。
研究組30例患者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方法為:全麻,構建人工氣腹,行4孔法操作,置入腹腔鏡予以探查,以腫瘤所處部位,對相應的腸段進行分離,血管高位結扎;針對四周結締組織以及腸系膜下的血管,用超聲刀進行分離,清理淋巴結,對直腸后壁、結腸肝曲進行充分游離,松弛吻合口,腫瘤切除范圍與常規(guī)組一致;與腫瘤相距5cm的位置,縱行切斷腸管,吻合腸端。
術后72h內予以營養(yǎng)支持、血管擴張以及抗感染藥物治療,早期抗凝,患者病情允許情況下囑咐其早日活動,撤尿管,囑咐患者多次少量飲水,以免泌尿系統(tǒng)感染。
1.3 觀察指標
(1)手術觀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初次進食時間、胃管留置時間;(2)并發(fā)癥:腸梗阻、切口感染、尿路感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用卡方檢驗[n(%)]計數資料差異;用t檢驗(x±s)計量資料差異。最后以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觀察指標對比見表1
2.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見表2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見表3
3 討論
直腸癌屬于惡性腫瘤,在臨床中比較多見,在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中,直腸癌位居世界第二,針對患有直腸癌的患者,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對患者轉歸以及預后改善,顯得十分重要。腹腔鏡手術由Heald RJ于1982年提出,Leroy等人于2004年首次在臨床中將直腸癌切除術與腹腔鏡結合起來,完善微創(chuàng)根治理念[3]。腹腔鏡能夠將實物放大,便于術者仔細探查盆腔結構,且在放大作用下,也便于細小器械處理狹窄的組織結構,進而精準切除;與此同時,還可以避免重要神經遭受損傷,易于超低位直腸癌根治,進而更加準確處理神經、血管,以免損傷四周臟器,降低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性,比如腸梗阻、尿路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等等。直腸癌手術后比較常見腸梗阻,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后,腸梗阻發(fā)生幾率高達40%-70%[4]。而腹腔鏡因為能夠在手術過程中保護重要神經等組織,故而術后腸梗阻發(fā)生率可以控制在5%之下。
為分析開腹術與腹腔鏡治療的效果,本文通過對照觀察,結果發(fā)現,研究組手術觀察指標以及腸功能的恢復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而且研究組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由此表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更為突出,對患者腸功能恢復具有積極的影響。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裴利祥.探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3):50.
[2] 徐傳奇,史友權,呂劍,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7,6(05):397-401.
[3] 閆軍,李亮,陳曦.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近期療效及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03):348-350.
[4] 郁飛,馬俊,穆四清,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效果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2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