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博
【摘要】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現(xiàn)在初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蜜罐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也是在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的現(xiàn)實生活和復雜的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于是他們希望政治課老師能夠真正從政治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高度,就他們所關心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給予解答,并且希望通過政治課的學習來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思考;思想基礎;初中學生;德育和思想品德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中學階段無疑是個人發(fā)展中的一個很重要、很關鍵的時期;當代學生在學習上、生理上、思想上發(fā)展時的變化帶來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要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重視成為夯實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基礎,這就是要求我們在政治課的課堂進行教學改革,然后要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研究學生的實際需求,把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與學生的需求結(jié)合起來,這樣,政治課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1.初中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極及其改變策略:在農(nóng)村,中學思想品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不夠
1.1.1 思想品德課教師大多配備一些工作量不夠的、教學能力弱而不專業(yè)的教師,部分學校、教師對思想品德課不重視、認為是副課的輕視心理;
1.1.2 教學方法單調(diào)、呆板、陳舊,不符合素質(zhì)發(fā)展的教學規(guī)律;
1.1.3 傳授方式單一、缺乏思想感情和愛國內(nèi)容。
1.2 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
1.2.1 被動學習心態(tài),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由教師牽著鼻子走,沒有主動學習的興趣;
1.2.2 消極學習心態(tài),缺乏求知欲和進取心和積極參與討論。
1.3 社會、家庭、學生三者的負面影響
1.3.1 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不良現(xiàn)象、影片和書籍,會使一些思想抵抗力差的孩子容易上當;
1.3.2 不少家庭文化素質(zhì)低不但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相反還指使孩子去做;
1.3.3 一些具有惡習的學生不但不能改掉,反而影響了其他的學生。
1.4 如何改變思想品德存在的問題
1.4.1 抓好“養(yǎng)育”教育,使中學階段的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培養(yǎng)集體意識、榮辱意識、社會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等;
1.4.2 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樹立遠大抱負、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1.4.3 全面開展社會、家庭和學校三者之間的文化素質(zhì)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規(guī)教育。
2.初中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依靠新課改理論的指導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和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探究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功能。
2.1 教育的發(fā)展目標:思想品德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1.1 積極參與,獲得知識,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
2.1.2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要有一定的教學目標,正確認識自尊自重;
2.1.3 具有適時性、針對性、教育性,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活力魅力。
2.2 教育要實現(xiàn)平等: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視為單純的客體、接收器,不重視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tài)下接受知識,師生具有“等級差別”,但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要求體現(xiàn)師生之間“平等對待”,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習知己和生活伙伴,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超前思維、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知識的多少上,教師就是教師;在學習的氛圍里,師生是相互朋友”。
2.3 教育要換位思考:學習、參與和探討需要教師在具有教學過程中實行換位思考、轉(zhuǎn)換角色和正確理解,掌握學生的文化層次、生活基礎和學科特長,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掌握學生的弱點、優(yōu)點和苦衷,多一些體驚、多一些寬容、多一些關心,把學生當做兒女、當做姐妹、視為親人,讓學生感覺到學校是個大家庭、具有友愛、伴有溫暖,從而熱愛學校、教師和同學。
2.4 教育要準確評價:學生畢竟是學生,社會經(jīng)驗不豐富、文化知識不全面、思想方式不成熟,難免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偏離對課題的思考,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多觀察、多了解、多思考、多感受、多傾聽、多支持,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準確評價學生,正確指導學生,使每個學生心中有數(shù)、心服口服、歡樂愉快,使學生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使學生互助合作、互相信任,使學生獲得成就、體現(xiàn)價值,使學生感受到人格的自主、自由和尊嚴。因此,準確評價十分重要。
3.初中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要奠定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
3.1 教育學生學知識:思想品德課程畢竟是一門課,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包括引言、正文和問題思考,可以引導學生去學習、思維和探究,增加知識量、擴大知識面。
3.2 教育學生學做人:思想品德課程的全面、細致學習,能夠指導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擺事實、講道理、列舉案例、解釋課題,包括古今中外、涉及周邊眼前,有計劃、有目的、有遠見、有思想。
3.3 教育學生愛人民:人或民是社會團體中的一個分子,人民是社會生活中的所有,因此,愛人民就是熱愛社會,熱愛社會中的優(yōu)秀公民;每一個在社會中生存的人都要得到別人的幫助、愛護和教育,才能夠使身心健康成長,要使學生懂得“獨木不成林”的道理,一個人具有天大的能力也是難以生存下去的;愛人民是中學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時期,是矯正和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階段,是達到愛身邊人干偉大事的最初出發(fā)點。
4.教育學生愛國家
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人是中學時期的周恩來,有抱負就有成就,顯示著一個思想成熟、品德高尚的境界,當然中國只有一個周恩來,世界只有一個周恩來,但說明了思想品德的形成基礎在中學階段。愛國家的思想品德形成需要環(huán)境(家庭和社會)、需要教育(父母和教師)、需要發(fā)展(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