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明 盧金英 羅翠轉 徐鴻緒
(1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南海醫(yī)院檢驗科 廣東 佛山 528251)
(2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 廣東 廣州 510080)
宮頸癌已經(jīng)成為女性癌癥高發(fā)的第二位,有研究指出HPV持續(xù)性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必要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患者有HPV感染[1]。目前已知人乳頭瘤病毒(HPV)亞型有近200多種,其中高危型HPV被認為與女性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密切相關。由于HPV感染情況依種族和地區(qū)不同而有差別,本文旨在研究女性HPV分型檢測和液基細胞學檢查(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結果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為宮頸癌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到我院就診的女性,同時行LCT檢查及HPV分型檢測,排除沒有同時進行兩項檢測的病例,共選取4043例為研究對象。
1.2.1 樣本采集 用專用采集器收集宮頸脫落細胞分別用于HPV檢測及LCT檢查。
1.2.2 HPV檢測 使用廣東潮州凱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進行21種HPV分型檢測。
1.2.3 LCT檢查 使用廣州艾發(fā)生物醫(yī)學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LCT試劑盒。檢查結果按TBS分級分為:NILM:正常范圍;ASC-US:意義未明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H:不能排除HSIL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LSIL:輕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SIL:重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AGC:不典型腺上皮細胞。
1.2.4 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 根據(jù)HPV基因分型結果或LCT檢查結果,將HPV陽性或LCT分級≥ASC-US的患者均納入須進行組織活檢的對象。經(jīng)取樣、制片、病理專家閱片并進行診斷。結果包括:慢性炎癥、CIN(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Ⅰ級、CIN-Ⅱ級、CIN-Ⅲ級、鱗癌(SCC)和腺癌(ECA)。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以LCT檢查分級≥ASC-US為陽性和(或)HPV篩查陽性的患者行組織活檢病理診斷,以病理診斷結果為診斷標準,實行組織活檢共997例,其中913例為慢性炎癥,病理診斷結果≥CIN-Ⅰ病例共84例,見表1。
表1 HPV感染、LCT分級結果與宮頸病變的關系
如果以病理診斷結果≥CIN-Ⅰ為陽性,將HPV篩查、LC分級以及HPV聯(lián)合LCT的結果進行比較,可以看出HPV聯(lián)合LCT檢查的陽性率較高,見表2。
表2 HPV篩查、LC分級以及HPV聯(lián)合LCT的陽性率比較
其中,HPV聯(lián)合LCT的陽性檢出率與單純HPV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7,P>0.10),HPV聯(lián)合LCT的陽性檢出率與單純LCT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2,P<0.01)。
2.2.1 通過HPV分型檢測,可以看到所有HPV陽性病例中,前三多感染的亞型分別是52型(24.02%)、16型(13.91%)、58型(12.60%),而隨著宮頸病變程度加重,16型所占比例不斷增加,在宮頸癌病例中更主要是16、58兩型,見表3。
表3 HPV亞型感染率及在宮頸病變各期中感染率比較[型別(%)]
2.2.2 在HPV多重感染情況 低級別宮頸病變有多重感染的案例較多,高級別宮頸病變主要以單一亞型感染為主,見表4。
表4 HPV在宮頸病變各期中感染率比較[n(%)]
有報告指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約13.5萬,占全球發(fā)病數(shù)的三分之一[2],并有繼續(xù)上升的趨勢。因此宮頸癌早期篩查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最早應用于臨床的是細胞學檢查,目前主要使用LCT(或TCT),我們的研究可以看到,以LCT≥ASC-US分級為陽性進行病理診斷,對≥CIN-Ⅰ期宮頸病變的靈敏度為52.38%,即初診時有47.62%的漏診率??梢奓CT陰性不能完全排除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尋找更具敏感性的指標變得非常需要。本次研究中,HPV在≥CIN-Ⅰ期宮頸病變的靈敏度為90.48%,可見HPV檢測比LCT的敏感性更高,可以用于篩查高風險人群[3]。但同時,HPV檢測只能反映是否有HPV感染,不能反映細胞的病變情況,不適宜單獨作為篩查手段。而HPV聯(lián)合LCT檢查,可以做到優(yōu)勢互補,在后續(xù)跟蹤、隨訪時比單項檢查優(yōu)勢明顯。
朗景和等的研究顯示超過75%的女性曾感染HPV病毒,其中宮頸癌患者中有90%能檢出HPV病毒[1],本次研究中HPV總陽性率為18.85%(762/4043),在慢性宮頸炎、CIN-Ⅰ、Ⅱ、Ⅲ期和宮頸癌中的陽性率分別為76.43%(762/997)、86.96%(40/46)、100.00%(12/12)、100.00%(13/13)和84.62%(11/13),與朗景和等的研究基本一致。由于HPV感染因地理及種族的不同而差異明顯。袁曉文等[4]報道本地區(qū)HPV高危型感染主要是HPV16、52、58。而本次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本地區(qū)HPV陽性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依次是HPV52(24.02%)、16(13.91%)、58(12.60%)。這與袁曉文等的研究有一定的差異。另外在不同宮頸病變分期中,各高危型HPV感染也不同,在CIN-Ⅰ、Ⅱ期還是52型為主,16型的比例不斷提高,到CIN-Ⅲ、癌癥期16型最常見,提示南方人群中HPV16型是宮頸癌最危險的因素。同時也看到18型雖然感染率不高(各期均排不進前三位),但在癌癥期的檢出率卻有36%,所以18型感染也是最危險的因素之一。
Michelle J.Khan[5]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HPV16型陽性、18型陽性、非16/18的高危型陽性、高危型陰性這幾類患者的10年癌癥發(fā)生率分別是17%、14%、3%、1%,所以Khan提出HPV只需檢測高危型,低危型檢測無意義。但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低危型11型在CIN-Ⅲ、癌癥期有較高的檢出率,并且有1例宮頸癌是由于11型單獨陽性(高危型陰性,LCT正常)而納入組織細胞學診斷中而被檢出,故從提高宮頸癌的檢出率來看,不應該忽略任一型的HPV感染。
在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方面,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主張,有學者支持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呈正相關[6-7],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與HPV感染的基因型多寡無關,只與感染的型別有關[8-9]。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HPV多重感染情況上,低級別宮頸病變有多重感染的案例較多,高級別宮頸病變主要以單一亞型感染為主,所以我們也主張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與HPV感染的基因型多寡無關,只與感染的型別有關,特別是16、18型。
綜上,LCT(或TCT)檢查的靈敏度較低,而且受閱片醫(yī)生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HPV檢測容易做到標準化,靈敏度也高,但特異性較低,將細胞學檢查與HPV聯(lián)合檢測應用于宮頸癌的篩查可以互補不足;同時,HPV建議做分型檢測,因為明確某些高危型顯得更重要;另外低危型雖然致癌幾率較低,但某些情況下也不應該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