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堯
1
那一日,期刊付印前,我與美術編輯賈雅一起做最后的訂正工作。有一首講述悠閑生活的詩歌,版有點空,我?guī)缀跏琼樋诙觯号湟粡堃粋€人騎自行車遠去的圖片吧。萬沒料到,賈雅同學提出了反對意見。我很好奇:“那在你的想象中,悠閑生活的畫面是什么樣的?”她略一思考,給出的答案是:窩在沙發(fā)上看書。也對。我莞爾,同時在心里默默地感嘆:原來,人跟人的想法是這樣的不同呀。
后來的幾天,我時常會追問:為何不同?
我開始審視自己。可能我一直是個趕路的人吧。即使在享受悠閑的時間,可以減緩速度,也不愿放棄前進。而我的同事、朋友賈雅同學,她是一個可以隨時喊停的人。此路走一走,說不定會突然折返,碰到花園進去轉轉,看到椅子就去坐坐。
我可能是焦慮的,她可能是平和的。
2
離開故鄉(xiāng)二十年了,最近這幾年時常會想到故鄉(xiāng)。我腦海中馬上能想起的是故鄉(xiāng)的山、小河,童年時年年會發(fā)幾次的洪水,洪水邊居住的人們。可是,換一個人,假設我最好的朋友藺華麗吧,她回想起自己的成長,會想到什么呢?說不定壓根沒有山頭和河流,更沒有洪水的影子吧。越想越覺得有趣,我迫不及待打電話探尋答案。
藺華麗給出的答案是:初中學校,家門口的老黃狗,還有夏天長得粉紅粉紅的西紅柿。
明明在同一個村莊長大啊,明明我們曾經形影不離啊。
在成長中記住的細節(jié)不同,成長的輪廓豈能相同?
3
標準不同,路徑不同,行走的方向可能南轅北轍。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人會在迷糊里兜兜轉轉,有人會被別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裹挾著前行。何解?
其實,給自己一些時間試錯,給自己一些時間走走錯誤的道路,我們才知道,自己可以恰如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植物一樣,不言不語,但內心執(zhí)拗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大地上棲居。可能是詩意的,也可能不是。但又有什么關系?
按照心意走,自有月光會照亮晚歸人的路。
4
蔡康永說:人們只愿意接收自己想要接收的信息。正如人們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描繪生活,去追求生活。
我們原本不同。
這是多么有趣的事,多么有趣的人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