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龍(Raphael Genis)
2012年舉行的第66屆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每年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以推動人們“追求幸?!?。
這一天,我們或許更應該花一點時間反思:怎樣才能更幸福?
在中國的生活經(jīng)歷告訴我,這可能也是當下很多中國人最想知道答案的一個問題。
關于幸福,我們猶太人有很多古老的智慧和箴言。但我感覺受益最深的,仍然是父親曾經(jīng)給我講的杯子的故事。
一個半滿半空的杯子,最能代表人生的基本狀態(tài)——滿的部分代表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健康的身體、家人的關愛、財產(chǎn)、房產(chǎn),等等;空的部分,則代表我們還沒有擁有的東西:更多的錢、更大的房子、更成功的事業(yè)、更多的愛,等等。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人不幸福的原因,在于過度關注“半空的杯子”——急于把空的部分填上,忘記了對滿的那一部分心懷感激。
父親講這個故事時,特別告訴我一點:幸福的關鍵,更在于把“半空”看成幸福的一部分,而不是痛苦的來源。
仔細想來,“半空”其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尚未擁有但通過努力可以得到的東西,另一種則是因為各種客觀原因無法改變的缺失。
把“半空”看成幸福的一部分,就意味著把它看成進步的動力,從而不遺余力地工作,主動爭取實現(xiàn)更大的價值。與此同時,接受那些不可改變的現(xiàn)實,明白“部分空部分滿”即是人生常態(tài)。
擁有這樣的心態(tài),你就一定不會怨天尤人或者憤世嫉俗,而是會平靜地享受奮斗的幸福。
說到底,幸福不過是個簡單的杯子——每個人手上都有,區(qū)別并不在于你擁有了多少,而在于你看待它的方式。
我在中國工作和旅行的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中國人。他們不是高官巨賈,而是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和進城務工者。他們臉上的笑容,讓我感受到勤奮、知足、進取、友愛,這是最美好的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
我碰到的中國人中,更執(zhí)著于填滿“半空”、比較焦慮的,往往是事業(yè)已經(jīng)小有所成,生活已經(jīng)穩(wěn)定可期的人。
財富的增長和選擇機會的豐富,并不能直接帶來幸福,反而可能讓人忽視已經(jīng)擁有的美好,在攀比中陷入迷失和不幸福。
獲得幸福,其實是一門需要把握平衡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