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墨王嘉琪
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于荷蘭的后印象派畫家。作為西方近代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梵高的藝術造詣在其生前并未被人們真正的認可,反而是在他過世后人們才逐漸意識到其作品的藝術價值。本文以梵高的藝術風格與創(chuàng)作歷程為切入點,對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實現(xiàn)進行分析。
關鍵詞:梵高;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045-01
一、前言
傳奇畫家文森特·梵高的人生,在一個多世紀里讓我們?yōu)橹V迷,在他的有生之年,其畫作的價值一直被人們忽視,他死后,其作品終于廣為人知。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梵高是一位怪異、瘋狂的天才畫家,他憑借全然的繪畫天資,獨特的創(chuàng)作語言以及敏感的藝術天性將其內心的熱情毫無保留地揮灑在畫布上。那些明亮生動的色彩俘獲了全世界的目光,現(xiàn)在,這些畫作位列于世界上最為人熟知的、最有價值的作品之中。
二、梵高的藝術風格與創(chuàng)作歷程
1853年3月30日,梵高出生在荷蘭的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他十六歲就進入了伯父經(jīng)營的海牙古皮爾畫廊做學徒,期間梵高通過復制美術品見識了眾多名畫,繼而,他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梵高研習前輩畫家的繪畫經(jīng)驗,并汲取東方藝術美學,在不斷的精神剖析中塑造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梵高屬于后印象派畫家,他的藝術風格與印象主義有所區(qū)別,已不再滿足于追求光和色的視覺感受形式,他摒棄以繪畫技巧博眾的行為,而是更強調畫家情感的抒發(fā),最終創(chuàng)作出許多富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法國奧維爾小鎮(zhèn)麥田中開槍自盡,兩日后梵高過世,年僅37歲??v觀其一生,充滿了傳奇和令后人唏噓的藝術貢獻。生前,梵高其以如火的熱情暢游于藝術的海洋,他的筆觸獨特而又強烈,無人能夠追隨。然而,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在彼時并不被世人所認可,受到周遭的鄙夷與曲解,他只能逼迫自己不斷的去超越自身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作品。幸而,他憑借靈敏的藝術夭性和驚人的創(chuàng)作力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財富。
三、梵高作品的藝術價值實現(xiàn)
梵高的傳世作品于現(xiàn)世的拍賣市場中屢屢以億元天價拍出,但據(jù)說其生前只賣出過一幅名為《紅色的葡萄園》(1888.11)的畫作,這幅畫是由他的弟弟提奧·梵高經(jīng)手售出的,收藏家是一位俄國女藝術家安娜·寶,售出價格為400法郎。這幅畫作描繪的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爾的一處葡萄園里農婦們采摘葡萄的場景,紅色的葡萄田與金色的落日呈現(xiàn)出熱情與豐收的勞動氛圍。這是一幅體現(xiàn)梵高對于色彩非凡感知力的作品,背景中灰藍色的樹木附著了一些憂郁的意味,而那紅色的葡萄田如同燃燒的生之火焰,仿佛隱喻了畫家的生命正在走向終結。
藝術自創(chuàng)世之初便為永恒,而藝術的永恒是隨著承載藝術的藝術家與受眾的美學意識發(fā)展演進的。梵高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其生前并沒有得到社會真正的認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藝術上超前于時代的審美。在梵高所處的19世紀,人們較為推崇的繪畫題材往往描繪的是宗教或貴族生活場景。而梵高更欣賞的是像畫家米勒那種生活化的、淳樸的藝術繪畫題材,他要求自己的作品是純然的、真摯的。這種藝術家對于自身藝術風格的堅持,與當時的藝術市場盛行的潮流相悖,這便導致梵高的作品在藝術品交易市場上受到冷落?!八囆g最大的推廣者,其實是時間”,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亦可為梵高作品的價值實現(xiàn)加以佐證。偉大的藝術家往往對于受眾的美學意識具有導向作用,但任何一種藝術風格的推廣都需要時間的加持,尤其是脫離了傳統(tǒng)藝術風格認知的超前藝術作品。曾有研究者做過調研,在當時想要得到社會認可,藝術家至少要有超過25年的藝術資歷,而梵高的藝術生涯加起來左右也不過JO年。
19世紀末的時候世界正進行著一次全面的變革,人們的思想隨之得到空前的革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相對過去而言較為超前的藝術風格,此時正逐漸契合人們的審美需求。
梵高過世后,他的作品在布魯塞爾、巴黎、海牙和安特衛(wèi)普的幾場高知名度展覽上舉行了紀念展覽。繼后,至20世紀初,梵高的作品逐漸在藝術圈內被認可。到1915年左右,各大美術館中己收藏了他一定數(shù)量的作品。伴隨著較高的曝光率與藝術上的成就,讓梵高的作品被列入最昂貴繪畫作品的名單。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一系列拍賣活動,使得梵高的名聲在藝術家、評論家、經(jīng)銷商和收藏家中穩(wěn)步增長。至此,后代很多藝術家都曾從梵高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啟發(fā),梵高也被譽為現(xiàn)代藝術的開拓者。
參考文獻:
[1](法)安格爾.安格爾論藝術[M].朱伯雄(譯).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0.
[2](荷)文森特·梵高.親愛的提奧:梵高自傳[M].平野(譯).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3](意)里奧奈羅·文杜里.西方藝術批評史[M].遲軻(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01).
[4]馬克斯·J·弗里德倫德爾.論藝術與鑒賞[M].邵宏(譯).北京:商務印書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