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廣,鄧家琦,錢保林,陳 浩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臨床見習是醫(yī)學理論知識用于臨床實踐的第一步,是整個醫(yī)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不同年級醫(yī)學生均要接受相應的臨床見習教學[1](本科一、二年級醫(yī)學生見習主要以了解醫(yī)院運作流程為主,故本文未予研究),然而我校不同年級醫(yī)學生見習教育現狀存在差異,這些表現反應醫(yī)學院校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不足。因此,對其進行深入探討對于提高外科見習教育非常重要。
(一)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本科三、四年級學生各200人及其各自對應的見習帶教老師50人。
(二)研究方法。
前期隨機抽樣,了解三、四年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部分學生及帶教老師在見習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對外科見習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然后設計問卷調查表。問卷中的問題反映學生、帶教老師、病人等方面的情況。
(三)統計分析。
數據描述為%,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共發(fā)出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79份。其中本科三年級195份、本科四年級192份,帶教老師9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5.8%。
(一)學生數據及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認為見習教育很重要的三年級學生占92.3%,不重要的占7.7%,而四年級認為很重要的占77.1%,不重要的占22.9%,可見同本科三年級學生比較,本科四年級學生對外科見習重要性認為有所降低。見習課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情況如下(見表1)。
本科三、四年級學生現行的見習教育模式、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及學生對老師評價如下(見表2),本科三、四年級現行教育模式均為傳統教育,而非學生喜歡的CBL教學模式。
表1 本科見習課程開展情況(%)
本科三、四年級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及見習過程中病人配合情況如下(見表2)。由此可見本科三年級較四年級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好;三年級學生見習過程中病人及家屬配合度較差。
(二)教師數據及結果分析。
三、四年級見習帶教老師認為見習教育很重要分別占90%及92%,二者均認為見習課很重要。三年級帶教老師課前認真?zhèn)湔n占84%,偶爾備課占12%,從不備課占4%。四年級帶教老師課前認真?zhèn)湔n占88%,偶爾備課占10%,從不備課占2%。三、四年級見習帶教老師備課情況均較好。
見習帶教老師課前與病人提前溝通情況:三年級帶教老師提前與所有病人溝通的占62%,部分溝通占18%,不溝通占20%,四年級帶教老師提前與所有病人溝通的占60%,部分溝通占22%,不溝通占18%。二者均表現出教師與病人溝通的不足。
(三)隨堂測驗結果。
當前見習教育模式下,隨堂測試結果示如下(見表3),對比成績分布可以看出,二者成績集中分布區(qū)域不同,三年級學生成績主要分布于80~89分,而四年級學生的成績主要分布于70~79分。
表3 三、四年級學生隨堂測驗成績分布(人)
見習是醫(yī)學生在臨床學科理論階段為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進行的初步實踐,是將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重要橋梁?,F階段臨床見習教育中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不同年級學生對外科見習重視度不同;學生見習課程參與度低,見習過程中病人及家屬配合度較差;現行見習教育模式與學生理想見習教育模式不相符;帶教老師認真負責程度較低。
目前,帶教老師對醫(yī)學本科三、四年級學生見習教育以傳統教育為主,即灌輸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我校大部分學生喜歡的見習教育模式是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1],但CBL教學要求在掌握臨床知識的情況下梳理病例邏輯關系,推演臨床診療思路,對見習學生要求較高,參與積極性不高。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2]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討論、查資料等多種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使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提高學生積極性及課堂參與度,提升教育質量,體現學生在見習教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3-7]。有研究表明PBL結合CBL教學在見習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9]。為解決現行見習教育模式與學生理想見習教育模式不相符的矛盾,所以建議傳統教育為主的見習教育模式轉變?yōu)橐訮BL結合CBL為主的見習教育模式。
教師應向學生講明見習教育目的是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見習課程中接觸同一疾病會具有個體差異表現、見習課程是理論知識再學習與提升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見習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學生對見習教育的重視程度。
加強帶教老師責任心的培養(yǎng),帶教老師應提前與病人作充分溝通,告知病人學生見習過程不會對病人治療產生任何影響,詳細告知病人在學生見習過程中應怎樣配合,并對病人的配合表示感謝,從而減少病人對見習學生的抵觸情緒。同時完善教師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及多方面綜合評價。對優(yōu)秀帶教老師給予獎狀、獎金方面的獎勵,同時針對整體評價較差的帶教老師給予集中學習、通報批評等懲罰、取消帶教資格等處罰。
希望在通過提高醫(yī)學生對臨床見習重視度及參與度、改變教育模式、完善帶教老師管理體制等方面改善后能給醫(yī)學生提供一個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見習教育質量,體現見習教育應有的價值。